《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十一章 禅宗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狂禅之风怎样影响社会风气?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狂禅”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唐宋以来的五家禅,其二是指晚明思想界的一股思想潮流。前者指的是禅宗大德中确有呵佛骂祖、烧佛经、劈佛像的狂禅僧。后者更多是指一种学术运动。

    明末以后,“狂禅”之风开始渐渐兴起,这个时期的狂禅所指代的对象与含义是多种多样的。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说,朱熹与陆九渊两家在学术上产生分歧而分途之后,“于是宗朱者诋陆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这股思想潮流的主要特征是以禅证儒,以儒入禅。

    当时的“狂禅”者,是指在行为方式上处处与程朱规范相异的禅学学者。这一派狂禅学者以是否符合心性来衡量三教,超越以往的三教调和论范畴。狂禅思潮中禅学学者在一切现成论和顿悟论方面有鲜明的主张,认为人人具有与圣人(佛)一般的良知(性)。狂禅派文人吸取了禅宗的反叛传统的精神,在思想上破除程朱僵化教条的禁锢,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不依傍古人的主张,以求“真”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所以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化学说。

    狂禅这种晚明思想界所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思想潮流,它突破了程朱理学所要求的思想和社会规范,对晚明及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晚明的“狂禅”,多指以颜山农、李贽为首的反抗程朱理学束缚的思想风潮。他们主张儒释合一,以禅证儒、以儒证禅,吸取禅宗“骂佛”、“烧佛”破除偶像崇拜和桎梏之意,于儒家思想上求新求异,力求打破程朱理学的僵化教条。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