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十一章 禅宗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阳明禅”的内涵是什么?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阳明心学的创始人王守仁曾有过一段漫长的参禅经历。他的学说,曾被称为“阳明禅”,所以他在禅宗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阳明心学中的“阳明四句教”非常具有禅的风格,其中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中说的“心体”就是佛家所说的非善非恶,常寂常应的佛性。心学和禅学在讨论到最高的本体之时,都认为这本体在没有被发展之前,是寂然不动的,是无恶无善的。所谓的“阳明禅”,就是将禅宗的教义、禅宗的语言纳入儒家的学说。所以,传自宋代陆九渊的“阳明心学”,是带了浓浓的禅的印迹的。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也有修行的静坐方法,这种静坐近似于禅门止观,但是他的“知行合一”、“事上磨”等学说则离禅的范畴很远。因此有学者认为阳明学被称为“阳明禅”是只看见他似禅之一面,而不见其非禅的另一面。其实,王守仁的养静功夫便是儒家的养静功夫,王守仁主张的静坐便是儒家的静坐,这才是他儒家身份的本来面目。当然,这种说法还没有得到定论,因此“阳明禅”的说法暂时还不被学术界普遍认可。

王守仁(即王阳明)的“阳明禅”以禅宗心学的教义阐释儒学、批判程朱理学,在当时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他提倡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不盲从权威,通过反求内心相对外实践的统一,以达到人人成圣的目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