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十一章 禅宗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什么是“雍正禅”,影响如何?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清雍正皇帝(1723—1735年在位)以禅家大师自居,自号圆明居士。他对禅学的确颇有研究,曾将古德参禅语录集成《御选语录》一本,加以评点,独有心得。雍正参悟的佛非常严肃,叫做“不许乱说乱动佛”,是被称为“雍正禅”一大宗风。现代宗教学家魏道儒对雍正的禅学作过研究后,发现他的禅法独具特点,命名为“雍正禅”。

    雍正皇帝在没有即位之前就开始参禅学法,推奖禅宗,即位以后经常以人间教主、超等宗师自居,以宫廷为禅堂,以王公大臣为法友,宣扬禅法,著书立说,直接参与僧争。禅宗思想虽因雍正的推奖而耀人耳目,但禅宗也因为他的干预而每况愈下。禅宗思想到雍正时达到了极致,以至于君临天下的最高统治者也借谈禅而辅佐王化,并以专制主义的手段,迫使禅宗思想纳入其政治的轨道。

    雍正的这种干预也是禅宗宗门衰败的原因之一,禅宗思想的衰竭,终于唤起学者承担对禅宗思想文化进行梳理、扬弃的使命感。到清末产生了一批著名的禅宗大德。

雍正以帝王之尊,参悟禅宗佛理,“深得法要,别有慧解”。其禅法皆从实证中来,重视真实见地,故对自己的禅学见地非常自信。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