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因为身处清末民国时期,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所以构想出佛化社会的理想,这便是其精心构思的佛僧、佛化、佛国之三佛主义。并且公开向社会提出佛教“三大革命”的口号。
“三大革命”其一是教理革命,就是相仿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从俗事方面说,即把民主、自由、博爱、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想融合在佛教教义之中;从宗教这一方面讲,就是要把佛学变为“动的人生哲学”,以人间佛教来实现人间净土。
“三大革命”其二是教制革命,就是僧伽制度的改革,即是相仿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它是针对当时丛林制度的弊端,特别是带有封建色彩的寺产问题而提出来的,以帮助佛教适应社会发展,实际上就是要在寺院内部建立一整套有规有矩的民主和自食其力的劳动制度。
“三大革命”其三是教产革命,即是相仿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其中包含了护产和兴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太虚根据教制革命的原则,确定寺产为僧众共有,并借助寺产兴办学堂和社会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