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最重要的一种体现。佛教传入中国,发展成为禅宗,逐渐表现为具有中国文化形态的宗教特点,“中国化”的特色鲜明,也是中国式道德的诠释者。中国禅宗的建立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禅宗的伦理教说由于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孕育而成,因此不免呈现出“儒学化”的色彩。在继承印度佛教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文化道德观点的吸纳与超越,禅宗自身形成了一套伦理道德体系。禅宗的道德伦理体系是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来体现对于现实人生的关注,由于对于人生的关怀,因此追求对于人生的超越,而其超越的内在体现事实上又不能离开现实人生。
具体地说禅宗道德的最大原则是尊重人性,也就是重视人的心性。禅宗人性论的主张最大的意义在于肯定众生的尊严与价值。禅宗思想中认为每个人的人性本来一切具足,人心本来清净,“即心即佛”,佛即自心,因此禅宗主张皈依自心之至善,在道德修养的方法上重视内省,重视主体的道德自觉与自律。在现今社会中,禅宗独具特色的人间性伦理诉求可以说具有一种指标性的道德典范意义,禅宗这种道德原则对于促进个体生命的净化与总体社会族群的和谐,具有永恒的伦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