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日本的镰仓时代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最频繁的时期之一。从荣西禅师自宋归国后,带回了茶种和茶道学说。他向幕府将军源实朝“劝茶”用来疗疾,促使幕府当政开始推崇宋朝的禅法和茶文化,多次派遣使节(僧人)入中土求法,这些留学生归国带回的除大量佛教典籍外,中国禅院茶礼、民间的饮茶风俗(如“斗茶”)、茶种、茶具以及也相继传入日本,从而带动了茶礼、茶宴、茶会在日本社会的流行。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在日的兰溪道隆门下弟子日僧南浦昭明入宋求法,咸淳三年(1267年)辞山归国,带回中国茶典籍多部及径山茶宴用的茶台子及茶道器具多种,从而将径山茶宴,中国禅院茶礼系统地传入日本。到了16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