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中国佛教文化》 2003年度南岳佛教论坛“禅宗与中国佛教文化”综述

作者:出处:
分享到:

 
    2003年10月6日到8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湖南省佛教协会主办,南岳佛教协会承办的首届“中国南岳千年佛教论坛”在南岳衡山的历尽1200多年的禅宗古迹磨镜台隆重举行。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中国佛教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南岳区人民政府刘丽华区长、湖南佛教协会副会长南岳佛教协会会长惟正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以及台湾艺术大学教授惠敏法师、台中慈光寺惠空法师、香港净雄法师,韩国佛教太古宗总务长法眼法师、太古宗宗正礼敬室长法显法师,日本斋藤智宽先生等三十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28篇,发表论文27篇,与会听众近千人。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禅宗的发展以南宗为中心,而南宗禅的发展离不开南岳。所以,以南岳为中心的禅宗文化自然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许多学者对这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使与会法师、学者感到特别兴奋的是,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特地前来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而富于学术品位的致词。他指出:宗教的发展依靠国家,国家发达了,宗教也会兴旺,宗教和国家是不能分开的,并充分肯定佛教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中国禅宗作了具有创意的论述,认为中国禅宗具有平民性、提倡思想解放、包容性和融合精神等特色。学者认为,他的讲话对禅宗研究很有启发作用。

    此后,中国佛教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发表讲话,对南岳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举办这次论坛的意义作了说明。杨曾文教授宣读了由南岳佛教协会会长惟正法师执笔的《南岳佛教论坛缘起》。

    论坛发表的论文涉及了南岳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很多方面,不少论文在资料和观点方面有新的建树,也有一些论文提出今后应当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发表的论文中,有的学者总结了马祖禅法的主要特点,认为他从自心自性的全体大用上将六祖惠能“当下即是”的思想进一步发挥,把惠能的“无念心”发展为“平常心”,并用喝、打、竖拂、画地等灵活的方式随机开示学人,启发学人自悟。

    有的学者考察了南岳怀让禅师的生平、禅学思想及历史地位,指出怀让禅师禅学思想风貌以任运自然而洒脱灵活为特色,主张当下明心见性。另外,有的学者指出南岳怀让禅法直接继承并发挥了六祖惠能的精神,强调修行者心源本性的超越,不注重形式上的坐与禅,但也不排斥自性清净的禅修;对待戒与禅的态度,顺应体悟惠能思想以及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也有理念的变化,反对偏激的执废情绪。学者指出临济、沩仰两家出自南岳怀让一脉,对于南宗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有的学者对怀让“说似一物即不中”这则公案,在不同禅宗典籍的不同记述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不同的禅宗典籍对语录的解释有其自己的原则。

    有的学者指出惠能和怀让、道一、怀海诸禅师在教义、教规、修行方法、生活方式、寺院形式等各个方面,都为平民佛教奠定了基础;指出佛教平民化倾向奠基工程的主要特色是教义人文化、信仰入世化、修行生活化、经济自给化。

    有的学者考察了北宗普寂的弟子明瓒禅师的生平,并且对其著作《乐道歌》进行分析,指出《乐道歌》是以保持“无事心”,无求无事为宗旨,并对栖身深山过恬静生活进行赞美。

    有的学者对石头禅系援易入禅以诠释理事回互的禅风及禅易互释圆融智慧的现代意义作了探讨,指出石头希迁《参同契》援易入禅,对整个石头禅系下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影响甚巨,其借易说禅的方便法门、借玄说禅的圆融禅风对于禅易的双向拓展以及整体契证禅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有的学者通过对历代禅师和文人对“平常心是道”的体悟与阐释的钩沉,为大家提供此一公案的历史性接受、诠释的思想史脉络,从而了解其在中国禅宗史、思想史、诗歌史、文化史上的意义。

    有的学者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南禅宗五派的四派,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与湖南的关系。分析表明,此四宗不仅在创立过程中而且在往后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与湖南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它们之间也是互相沟通和影响的。

    有的学者指出马祖道一禅师离南岳于开元末年入闽抵建阳佛迹岭结庵传法,将南岳禅系传入福建,成为有确凿历史记载的福建禅宗的开端,由于其后代子孙的努力,使晚唐福建禅宗南岳禅系走向鼎盛,形成一个覆盖福建全境的南岳禅系的传法格局。

    有的学者综合而概括性地考察了楚圆的禅法思想,指出楚圆主张佛性不离觉悟现前一念是参禅达到觉悟解脱的依据,而参悟禅法的方法就是不执著语言文字,这种禅法的觉悟是不能离开日常生活的。与此同时,楚圆在禅法传播中,还表现出兼容并蓄的圆融风范和宽阔气度,并对修禅外缘——护法做出了充分肯定。

    有的学者对宗杲看话禅的禅学背景进行考察,指出宗杲对当时公案禅和默照禅所导致的流弊作了深刻的批判,宗杲特别强调要在生活实际中获得对最高本体的究竟而真实的证悟,他认为这才是佛教禅学的真正精神和慧命所在。

    南岳不仅在唐宋时期高僧辈出,而且在清代以后仍然出现了不少高僧。有的学者对明末清初山茨通际禅师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他的行迹与思想。有的学者探讨了湘潭慈运法师的生平,以及他中兴宁波七塔寺的事迹。有的学者考察了溥常法师的生平,并且分析了他在南岳期间所写的诗歌。

    中国禅宗文化丰富多彩,影响范围广大。有的学者考察了比丘尼在中国禅宗方面的成就,体现出独特的风格魅力和智慧形象,说明比丘尼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证明出家女性的才华、悟性、智慧、悲愿等宗教潜能。

    有的学者对禅宗祖师“传法偈”的形成过程、思想内涵、时代背景以及对后代的影响等,加以全面的探讨,从一个独特视角来描写禅宗思想的一个侧面。

    有的学者引用历代禅德的开示,分析解悟、证悟之名义、境界、功用及相互关系,认为解悟是现代人学禅的重要一关,乃禅修、证悟之先导,证悟则是解悟、修行之归宿。

    此外,有的学者还对隋文帝、炀帝二十多年中在全国征召义学僧的活动进行了综合梳理,并重点介绍在义学僧的聚集进程中的中土律僧和禅僧的代表,借以说明南北分治数百年后的大融合过程中的细节,以及这种细节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有的学者考察了承远的生平及南岳的律宗传承,指出南岳承远初事在四川的处寂,后从玉泉寺惠真学律及天台,并且远赴广州,谒慧日受净土之法。后来,于衡山修净土念佛三昧,创建般舟道场。

    有的学者从禅宗的角度考察了转世问题,指出中国禅师对于生命的取决必须要根据他所修行的层次。有的学者考察了虚云和尚长时住定的经验,并且用《大毗婆沙论》及《成唯识论了义灯》等佛典,对虚云的住定经验进行探讨。

    这次别开生面的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无论对于促进中国佛教的研究,还是加深对南岳禅宗文化、历史人文资源的认识和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闭幕式上,杨曾文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说,一、通过这次探讨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对禅宗历史和禅法研究的兴趣,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佛教史、思想文化史的内容;二、南岳在中国佛教、道教和传统文化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通过对南岳禅宗和佛教的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南岳、湖南人文历史的认识,也是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方立天教授表示:这次论坛很有特色,第一参加的人多,第二在室外进行,是一次“无遮大会”。最后,中国佛教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作了总结性的讲话并宣布会议闭幕。他把这次会议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论坛恢复了历史上我们佛教进行的讲经传统;二是参加的单位、层次品味高,带有广泛性;三是天时地利,人杰地灵。他说南岳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许多祖师在这里修禅并弘法,因此在南岳开设这样的论坛很有意义,提议每两三年开一次。他希望像这样的论坛一定要办成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水平、高规格的,具有权威性的论坛。

    综观这次会议有以下特色:1.筹备时间虽短,然而准备相当充分;2.以露天“论坛”的活泼形式举行,使更多信众、有兴趣者能够与会,并参与质询;3.是纪念中国佛协成立50周年的活动之一,佛协领导在不同场合强调佛教文化研究在佛教自身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时代意义;4.国内外众多著名学者撰写论文出席会议,扩大了教、学两界的联系和学术交流;5.国家宗教局局长亲自与会并发表讲话,增强地方党政领导对佛教文化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问题的重视。

    2003年10月7日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