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仰宗创始于沩山灵佑,大成于仰山慧寂,盛行于五代,入宋而渐绝迹。流传时代约一百五十年。灵佑传百丈宗风,实参体究,机用险峻,直以无事为宗。《人天眼目》卷四云:“沩仰宗风,举缘即用,忘机得体,不过此也。”《宗门十规论》云:“沩仰则方圆默契。”
灵祐(771—853),参百丈怀海,居参学之首。一日侍立。怀海问:“谁?”对曰:“灵祐。”海曰:“汝拨炉中有火否?”祐拨云:“无火。”怀海躬起深拨得少火,举以示之曰:“此不是火?”祐发悟礼谢。
司马头陀自湖南来,言潭州沩山奇绝。海曰:“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对曰:“待历观之。”初见第一座华林和尚。对曰:“此人不可。”次观灵祐,时为典座。头陀曰:“此正是沩山主也。”华林曰:“某甲忝居上座,祐公何得住持?”海曰:“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即持净瓶问曰:“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华林云:“不可唤作木椟也。”怀海不肯,乃问祐,祐蹋倒净瓶。海笑曰:“第一座输却山子也。”遂遣往沩善。
庆诸抵沩山为米头,一日在米寮内筛米。灵祐曰:“施主物莫抛撒。”庆诸曰:“不抛撒。”灵祐于地上拾得一粒云:“汝道不抛撒,这个什么处得来?”庆诸无对。祐曰:“莫欺这一粒子,百千粒从这一粒生。”庆诸曰:“百千粒从这一粒生,未审这一粒从什么处生?”灵祐呵呵笑归方丈。
灵祐问仰山慧寂:“大地众生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子作么生知他有与无。”寂曰:“慧寂有验处。”时有一僧从面前过,寂召曰:“阇梨。”其僧回头。寂曰;“和尚!这个便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祐曰:“此是师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驴乳。”
灵祐问慧寂:“妙净明心,汝作么生会?”寂曰:“山河大地,普请摘茶。”灵祐谓慧寂曰:“终日摘茶,只闻子声,不见子形,请现本形相见。”慧寂撼茶树。灵祐曰:“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慧寂曰:“未审和尚如何?”灵祐良久。慧寂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灵祐曰:“放子二十棒。”著有《沩山警策》一卷、《语录》一卷。有示语云:“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慧寂(814—883),初谒南阳慧忠弟子耽源,源以六代祖师图相九十七付之。寂得而焚之。后参沩山灵祐,盘桓前后十五年。自称于耽源处得名(用),于沩山处得地(体)。乾符六年(879),迁仰山(今江西宜春县)。
灵祐问慧寂:“什么处去来?”寂曰:“田中来。”祐曰:“田中多少人?”寂插锹而立。祐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在。”寂举锹而去。
寂问香岩智闲:“师弟近日见处如何?”闲曰:“某甲卒说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寂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闲复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寂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
慧寂问灵祐曰:“如何是真佛住处?”祐曰:“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寂顿悟。
慧寂之下分为西塔、南塔两派。光穆居仰山西塔,为第二世,称两塔派。属耽源法系。门下有资福如宝,宝传青州贞邃、潭州鹿苑等。光涌居仰山南塔,树立法幢,称南塔派。属沩山法脉。门下有(郢州)芭蕉慧清、(越州)清化全怤。仰山慧寂门下又有(晋州)霍山景通、无著文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