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文既广,义趣尤繁,若不先探寻纲宗,则如入海算沙,茫无止境。
《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卷,唐静居撰。居,为贞元时人。此卷乃御诞日于宫中麟德殿讲读之作。文中初述七处九会品名卷数,次略释经题,次述各会大旨、诸品要义,末总述九会相乘之义。一经宗要,了如指掌。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唐澄观撰。凡有颂十七章,后释大致,前半明处会品义,后半明法门。如十佛、六相、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定、十通、十忍及十玄义。絜要提纲,文理平易,极便初学。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唐法藏撰。亦名《华严纲目》。盖即《华严探玄记》玄义之初稿,文凡十门,前半说明《华严》经题宗趣,后半分辨诸会序分中请问、入定、光加及所说法差别之义。
《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以十门科释全经。初会、二会各为一门,三至八会前半为一门,八会后半为二门,九会为一门,十会有四门。于善财南参申述最详。
《华严纶贯》一卷,宋复庵撰。复庵虽为贤首宗学,而此卷实用禅义,自述得旨于曹洞宗真歇清了禅师。前半依清凉明九会及经题大义,略明四分、五周、六相、十玄、四种法界、二十重华严之旨;后半录古德拈颂、善财南参诸作。
《华严要解》一卷,宋戒环撰。凡有三章:初悬叙,二释题,三科解。即依方山合论,立十会四十品经。以五位法门、三周因果、二种常道判之。于一一品释其大旨,亦以方山为正,清凉为助。夫方山只可当于顿,而清凉实继圆宗。今以方山为正,是其智有所不逮,未能判顿圆之殊耳。
《华严经谷海集》三卷,宋道通撰。此书全依清凉,于九会一一品先立目以标宗,次述法以提要,后明意以申旨。言简义赅,初学者可参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