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研究 二十二 天台宗、贤首宗与唯识哲学的比较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唯识哲学只说种子生现行,现行熏习成种。然而如何生、如何熏的条例规则却未明言;因为其中情形繁杂,不可一概而论的。天台宗说“一念三千”,一念便是指阿赖耶识,三千便是指种子现行的关系。虽然不是分明的条例,但是比唯识所说的,却比较清楚得多。
    就阿赖耶识现行的分位上有六种有情不同:便是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就佛性的觉、不觉分位上有四种不同:便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类叫做“十法界”,每一界有三种世间,便是“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是指心王、心所的种子现行,众生世间是指根身的种子现行,国土世间是指六尘的种子现行。这三种各有它的“本性”、“相状”、“体质”、“能力”、“作用”、“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本末究竟等便是指它的圆成实性。所以一个人界是具足三十种法,不但具足本界的三十种法,同时还具足其他九界的三十种法。因为一个人的行业,同时在阿赖耶识已经有六道一切种子,同时也具足佛性,同时也有究竟觉、未究竟觉的可能性。所以一个人的一念中具足三百法。人界如此,其他九界也是如此,共有三千法。不过人道所具的佛界三十种法与佛所具的佛界三十种法截然不同。反过来说,佛所具的人界三十种法也与人所具的人界三十种法不同,其他九界互具也是各各不同。但是世间决不是一个人或是一界所能单独现显的,无众生也就无佛了,无佛也无众生了,所以清净法界便是十法界,十法界便是三千法界。人的本源便是清净法界,所以人一念中便具足三千法。
    这图中便是指示一念三千的道理,因为篇幅的关系,只将人界三十种注明,其他九界未能细画。假定十法界是十颗明珠,每颗本体具足三十种法,同时又有其他九珠的影像,便是有三百种法。但是各各珠的本体不同,所有的影像也不同,然而这十颗明珠联合起来是一个珠圈,这便是一念三千的道理。
    贤首宗说四法界、十玄门:第一,六趣中的有情,各各在自己环境之中,生死流转,无非是行住坐卧、饮食言语,这叫做“事法界”。第二,佛教所谈的一切真理,叫做“理法界”。这两界都是凡夫位中或是随业流转、或是修行信心。第三,佛教行者对于一切事上知道一切真理,便是资粮位中依名言起修集善根,叫做“理事无碍法界”。第四,得无分别智修行六度,叫做“事事无碍法界”。如何叫无分别智?若是仅仅一切无分别,不识不知的,那四无色定便应当也是无分别,而世间一切愚人便应是佛了。所以要知道如何无分别,实在是因为一切互相联涉,不能由一个单纯的概念来观察推定的。
    十玄门便是解释事事无碍的道理,也就是解释无分别智的道理。第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因为宇宙间一事一理没有单独能成立存在的,必须有一切事一切理互为因缘,方能成就。所以见一事一理,便应具足了知一切事一切理。第二,“广狭自在无碍门”,即是一切容量无定。因为一切容量,是由相待而成立的。相待即是分别,无分别即是绝待。在绝待中,一切容量是可大可小自在无碍。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即是一切数量无定,数量也是相待的。在绝待中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第四,“诸法相即自在门”。无分别即是一切法无有定性,既无定性,便是也可以成己,也可以称他。第五,“秘密隐显俱成门”。一切法虽然同时具足,自他相即;然而体有显秘,自他不容杂乱。第六,“微细相容安定门”。一切法虽然同时具足,然而其中却极有条理。第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因陀罗即是帝释天,这天的宫殿上有珠网,这无数的珠子,光影互摄互现。因为不但遍法界一切事理同时具足,便是单独一事一理也具足一切事理。譬如镜镜交辉,光光互摄。第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以上七门是事事无碍的实情,同时有理事无碍的作用,就一事表示一理或一切理。第九,“十世隔法异成门”,这是一切时分无定。过去、未来、现在各又有三世分别成九世,九世总摄即是现在一念,叫做十世。在绝待中一念总摄,不碍九世分明。第十,“主伴圆明具德门”。虽然一切法相融相即,但是随以一事一理为主,其他一切事一切理便是伴。秩序井然,不容错乱的。明了这十玄门,便明了无分别智的境界了。
    这“无分别智”和“一念三千”和“十玄门”一贯的道理,用数学的方程式很容易证明了解的。譬如一根线,它的长度在人的意识中是一尺的概念;但是在蚂蚁的意识中是一里的概念,在微生物的意识中是一百万里概念。由此可以得下列三个方程式:
    此长:人的意识=一尺
    此长:蚁的意识=一里
    此长:微生物的意识=十万里
    但是:人的意识=蚁的意识=微生物的意识
    所以:一尺=一里=十万里
    就上列的方程式看来,最要紧的要明了一切有情的意识是相等。所以在一个事物上同时具足了解一切有情对于他的概念。有情是无边的,所以一切事物的概念也是无边的,所以叫做无分别。所以就此长不可分别说,便是无分别智。就一切有情意识相等说,便是一念三千。就一切概念相等说,便是十玄门,但是全是一个理呀!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