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 在中国佛学院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1984年9月)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学问无止境。《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到佛弟子应该“常随佛学”。经上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学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随学无有穷尽。”所谓毕业,不过是标志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新的更高学习阶段的开始。菩萨学处广大。你们今后在工作中还要继续学习。
    要学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佛教工作所需要的,一是社会服务工作所需要的。我们常说的“弘法利生”,如果分开来讲的话,弘法指的是前者,利生指的是后者。当然,“弘法”和“利生”两件事是一致的,不能截然分开。
    诸位都是发心出家、现比丘相的菩萨。外现声闻身,内秘菩萨行;以“住持佛法,绍隆佛教”为己任,要长期从事佛教工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必须掌握佛教的知识,主要是“五明”中的“内明”(即佛学)。佛学以及有关佛教的史地、文学、艺术乃至寺庙管理、国际友好交流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做好佛教工作不可缺少的。佛教在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佛教文化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园艺,以及天文、历数、医药的发展,都与佛教有关。我国古代高僧大德留下的典籍文献,包涵着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成果。我们国家正在编印的《中华大藏经》有二万三千多卷,数量相当于我国明代编纂的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卷)。佛教在汉文化中所占的比重,于此可见(因为我们现在印的仅是汉文藏经,不包括藏文佛典)。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英、美、法、德、瑞士,瑞典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所里,都有从事佛学研究的人。这些国家研究汉学、藏学的学者都把佛教作为汉学和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加以研究。日本有六个全国性的佛教研究组织,学者如林,像铃木大拙、冢本善隆、中村元等人,都是国际知名的学者。日本佛教各宗派都拥有自己的大学或高中,出版自己的刊物。每年培养的佛教研究人才,数字可观。日本有一些自然科学家信仰佛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佛教。曾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已故汤川秀树博士就是一位佛教徒,他曾对冢本善隆先生谈起过,他在量子物理学研究上的新成就,受到过佛经的一些启发。
    八月初即将在斯里兰卡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十四届大会中,将举行佛教学术座谈会;今年十一月印度将邀请各国佛教学者举行佛教学术座谈会。可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佛教学术研究工作。
    “四人帮”打倒后,周建人先生曾两次写信给我,当面也跟我谈过,要我注意佛教研究工作。他讲到范文澜先生晚年研究佛学的事:那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两位老人是邻居,朝夕相处。范老告诉他说:“我正在研究佛学,读佛书,进行补课。”范老还说:“佛教传来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上有重大的影响。不懂得佛学,就无法研究中国的文化史。”范老是一位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这样注意佛学,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佛教在学术领域中的价值,充分估计佛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为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了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继续深入学习佛学。单从这方面来看,我们迫切需要培养相当数量的佛教学者,才能保持我们在佛学、汉学、藏学上的国际声誉。我们的前辈曾在佛教学术研究上为我国争得了国际上的崇高声望。像玄奘法师在印度被称为“大乘天”。过几天我将到斯里兰卡开会,那是一千五百多年前法显法师生活过的地方。法显法师在中国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名字,而他在斯里兰卡则是妇孺皆知的人物。斯里兰卡有一个法显洞,据说法显法师曾经在那里坐禅。近年来在法显洞附近新建了一个法显村,村旁有一座法显庙,作为中斯友谊的历史见证。我们的祖先确实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得了很高的荣誉。我们应当无愧于前人。我国是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的家乡。我们不能在这个方面自甘落后于别人。我们要急起直追,扎扎实实地开展佛学研究工作。
    为社会服务,是我们佛教徒的天职。我们的口号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我们提倡“人间佛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和中国佛教徒,我们必须和全国人民一道,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为促进祖国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这个共同目标贡献力量。我们面临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佛教事业继续恢复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在服务社会方面,是可以而且应该大有作为的。为此我们应当学习时事、政治,认识祖国伟大的现在,认识祖国正在争取伟大的未来,同时应该学习历史,认识祖国伟大的过去;认识佛教在服务社会方面的优良传统,知道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中国佛教在服务社会方面是有优良传统的。佛教徒植树造林、造桥修路等等的历史功绩,确实应当大书特书。解放前有一个故事:邵力子先生任陕西省主席的时候,他看到陕西的树林太少,就想要多种树,绿化环境。为此他特地请一位德国专家来陕西考察情况,提出方案。那位专家考察完了,对邵力子说:“在我看来要造林,应先造庙。因为只有寺庙周围才有树林。”当然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佛教徒在造林方面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我们提倡农禅并重,这是一个方向问题。解放以后,我们佛教徒在农业生产上是搞得很好的,有很多寺庙被评为先进生产单位,当时亩产千斤粮是很平常的事。经过十年动乱之后,很多寺庙被搞得面貌全非了。现在还在恢复当中。这几年各地有不少寺庙在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方面已经作出了成绩。佛教徒在保护文物古迹方面所作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要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需要继承和发扬这方面的优良传统,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五明中的工巧明、医方明等,对利他工作很重要。我们学到了这些有用的东西,才能做到《普贤行愿品》所说的“恒顺众生”:“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才能做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才能做到爱国爱教。
    知识就是力量。当前世界是一个智力飞跃发展的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促进世界发展的动力。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知识。知识越多越聪明,越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佛教徒也是如此,我们有了丰富的知识,要护持佛法才有力量,要护国利民才有力量。希望毕业的同学们和在校的同学们勇猛精进,无有疲厌地学习,经过长期的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佛教学者,为佛教事业,为祖国文化建设、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