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凤学校讲演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南洋马六甲)
    今日之时代,是什么时代?岂不是竞争时代吗?现时各界群尚竞争,而教育界欲求进步,亦不得不竞争。惟是竞争二字,还在人之善用与不善用。若善用之,为进步之先导;若不善用之,反为失德之原因。
    我等学者,既要从事教育之竞争,凡对各种学说,都要悉心研究,各科学学说、儒学学说、哲学学说、佛学学说,研究时必须具一种眼光,把那学说之真理看得明明白白,不可存门户意见。凡有益于人生身心德业学问智识者,都要采取体会。即有不合潮流者,亦必仔细审定,如此可谓知己知彼,始足应世。若但知己而不知彼,不足以与世界学者之酬对。
    圆瑛少安儒业,冠入佛门,研究佛学之与儒学,实则同条共贯。其修养工夫,释氏则在“返妄归真”,孔氏则在“克己复礼”。其到家消息,释氏则在“明心见性”,孔氏则在“穷理尽性”。又儒书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佛典云:“妙高(山名)顶上,从来不许商量;第二峰头,诸祖略容话会。”此会通儒释教理,若合符节。
    科学之与佛学,相关之处亦多。从前改良教育之时,有人谓我:“将来科学发达,佛学必至湮没。”余则曰:“不然!世界科学愈进步,而佛学愈昌明。”何以故?正由科学之发明,足证佛学之渊博,如科学用显微镜照见水内有无数微生虫,佛教律藏中早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又科学发明一种电话,虽地方远隔,一呼即应。佛经早说:“音性虽遍,而不发现。”聊举二者,皆由科学发明,方证佛语真实。
    又科学竞争之进步,必研究哲学。复因哲学派别分歧,各据所见立说立论,以致学者莫衷一是。由哲学乃引入佛学研究,佛学一旦有得,即可解释哲学、科学之疑点。我等学者,慎勿轻视佛学,佛学为众学之渊府,如世之大地,无所不具。
    圆瑛今日见诸位青年同胞,济济一堂,有无量之欢喜,有无尽之希望。将来教育之发达,全藉诸位,将来国家之富强,亦全藉诸位。惟是当此青年时节,欲窦方开,最要把持,最要审慎!古人云,以之作狂有力,以之入圣亦有力。即在善用其心与否。纵使说得到,还要行得到,方算真学问。切忌畏难苟安,唐丧了青年最宝贵之光阴。务必具一番毅力决心,不容少懈,定要达到所学之目的而后已。如撑上滩舟相似,必到滩头,方堪休息。正当上滩之时,一篙拔起,一蒿即下,刻不容缓。倘若稍纵即逝,不特不进,而且反退。过了一滩,又是一滩。学者小学毕业了,还要努力求中学毕业,大学毕业亦复如是。余有一偈,请试思之:“学者如撑上水舟,一心只望到滩头。若非努力勤精进,暂歇篙时便下流。”如是看来,毅力决心,自不可少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