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 开示学者道传师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欲学台宗教观,先须熟读《始终心要》、《教观纲宗》,此二种不可不熟读熟背。然后阅《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究此一种,要细心玩味。此是性具一宗之纲格。得此纲格已,只须精研《法华》、《楞严》二经,体会佛意,即可自他兼利矣。子其志之。

    禅宗注重于参,教下注重于照。如破千年之暗室,贵在明灯;欲出无始之樊笼,须凭妙观。所以看话头,须起疑情。疑情不起,功夫不能进步。修止观只须直照,如在狮子岭四五七中用功是也。

    其实当今之世,吾人业重。修止观须破惑,方能了生脱死。看话头莫道不悟,纵使彻悟,而生死尚未了脱。具见此宗、教二种修功,俱非了脱生死之对治法也。尔若以真实为了生死用功,唯有信愿持名念佛一法。所谓“出生死无别路,入涅槃唯此门”。

    本寺堂中起七,亦是敷演故事,以所订了之例规,不能不做。其间用功随各人的习惯。今番进堂,堂中班首师开示,总教人看话头。你果为真实了生死,还是抱住一句佛号,密默提撕,无论行香坐香,靠住一句佛号。静中念佛最易得力,较之大殿上,尤为易得一心也。请将这一句佛号,打成一片。堂中修此一法,不可向班首师前呈露,只要自己身心受用。于此一法,也要信得极,愿得切。蓦直行去,不但现在受用,到得临命终时,自有好消息也。

    尔其志之毋忽,持名念佛,是世尊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乃胜异方便,了生脱死之真实不二之法门也。吾人从此法门而入,第一要信得真,第二要愿得切,第三要行得纯。

    尔今信虽真,愿虽切,唯行欠纯耳。但修念佛一行,也要先须放下胡思乱想,一切杂念。单单提起正念,将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系念在心。不必长用高声,长用高声,恐伤元气,以致喉中作痛。若看有昏睡时,须用高声以破昏。亦不必长用低声,长用低声,恐易散入昏。昏时反起思虑,当于思虑起时,自觉心不归一,故须要收来正念。默默持去,口里念出,耳中收来,可谓口耳相传、自他不隔之法门。最能容易入手,又易纯熟,久久自成念佛三昧也。尔当注意毋忽。

    信禅宗,又信净宗,此即永明祖师所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何善如之?你说禅以返观,净以存想,二者难以兼修,即是不知善用其心。须知当参禅时,一意参禅,返观便不是真参。真参者,宜于话头上顿起疑情,切实体究他,毕竟话头一个落处,直下觑见,当下荐得,算是个参禅的样子。不参禅时,老实念佛,净念相继,较之参禅尤其得力,是名真念佛也。

    凡参禅人名念自佛。早晚发愿回向,愿生极乐。此即禅兼于净也。修念佛人,正念佛时,不必存想,须念念返观能念之心,心心相续,念念无间,较彼看话头尤易纯熟。此即净兼于禅也。二者正相资,而不相悖。若真实为己躬生死大事,除净土念佛外,哪有出生死路?思之思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