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游访记 卷四 由南岳回沪道经湖南游访略记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九月初一日,由衡山县抵株州(此处有铁道达省城),随登岸陆行。五十里渡湘河,至湘潭,仍住海会寺。
    初二日早,乘小轮午抵长沙,假住武庙。当家妙观,颇重道德。与僧度师同往佛学会,适会长吴安舟、张子宜先生、常静可愚上人、惠敏法师正经理会务。惠云:“办事不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僧度曰:“念念犹如临敌日,心心常若过桥时。”经坡子大街,市面繁盛,行人如织,拥塞难行。
    初三日,出南门,观白沙井,二井相连,其水白色,味厚美,方长数尺,深约尺许,水深二三寸,用瓢取水,昼夜不绝。回游玉泉山,为省城香火最胜之处。
    初四日,出西门,过湘河,经沙洲,再渡。舟中有人言:“贪是逐物于外,欲是情动于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言次到岸。七里岳麓山。是日雾气浓厚,遥望不见,顷刻云消,清景如画。近观洞壑蔚秀,山色幽奇,又一境矣。山麓岳麓书院,国中四大书院之一也,内设学校。左至圣殿,李北海碑尚存。右路登山,空谷幽岩,树深竹密,别有天地。里许万寿寺,晋建。大殿供佛,左右罗汉,晋时大钟一架。知客导引,观古佛岩。右有白鹤泉、御书亭。经响鼓岭,相传行人下足响如鼓。里许岳麓峰,登顶四顾,白光如水,弥满空际。进五岳殿,一览而出。依山横行,里许松苍竹翠,可以留客。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泯炎凉。里许禹王碑,摩崖刻字,建有石亭。绝顶远眺,江城如画里,野气接长空。游客谈:山林虽是胜地,萦恋便成市朝。心地苟无染著,欲界亦是仙都。亦知道语。原路下山,约十余里,进城。仍住武庙。
    初五日出城,乘划船,百八十里芦林潭。时近二更,过轮船,风狂雨骤。
    初六日,仍如故,船至堤口不能出口。潇湘之水,北入洞庭。遥观洞庭湖中,波浪滔天,白日五色。下午风减山口,湖中大半淤滩,曲折难行。五点钟至岳州,湖中君山,林茂境幽,饶有仙景。《山海经》云:“洞庭山即君山,一名湘山,内有小山十二,状如螺髻,方六十里,上有神祠,相传为尧帝之三姑墓在焉。”屡著神异。
    次日抵汉口,由汉口乘长江轮到上海。
    十月抵沪,整理佛经流通,催印《佛学丛报》,以了手续。频伽精舍罗迦陵、姬佛陀二君,商请月霞法师讲《法华》、《维摩》、《楞伽》诸经,彼时迦陵、佛陀居士发心供养僧尼男女一百余众,成就道场,功莫大焉。法师担任主讲,余任道场规模,并将佛经假与尚贤堂,各国人研究,收来放去,麻烦非常。外来男女听众数百人,研究者:陈子修、濮一乘、刘濮生、狄楚青、方伦叔、朱峻夫、陈彦通、钱履樱、沈昭武、刘葆良、魏梅荪、方重审诸君,英人李提摩太、庄士敦、梅殿华、莫安仁诸公,美人李佳白博士等,俄人冠赛林诸公。谛闲老法师,与陈介石、王采臣、黎灿阶、程静武,办有世界宗教会,嘱余荷担各执。
    光阴迅速,经期圆满,《丛报》亦已出版,余愿了矣。静夜检点自心,名利关头,五欲苦境,虽然不贪,而有爱心,随境所转,与道不合。故将各事一了,起脚又行。五台度夏,终南经冬。谛闲法师来留,并谈善财童子于福城东际大塔庙前参见文殊,文殊作象王回顾,狮子频申,是时六千比丘言下成道,五众益友顿起初心。善财悟了,文殊告云:“汝今见我得根本智,未得差别智。可以南游经历一百一十城,恭见五十三善知识,差别门庭,一一透过成等正觉。”佛国禅师颂云:“出林还又入林中,便是娑罗佛庙东。狮子频申芳草绿,象王回顾落花红。六千乞士十心满,五众高人一信通。珍重吾师向南去,百城烟水渺无穷。”
    冶开上人与济妙二老来留,并说因果之事,济公云:“凡人举念关系最重,发机虽微果报甚大,善造道者不可不慎。”冶师说经云:“发念之机在十恶,则三途之业报已成;发念之机在十善,则人天之业报已成。依四谛发念悟无生,而罗汉果成,依十度发念悟无生,而菩萨果成。悲智平等则正觉果成。念凡即凡矣,念圣即圣矣,念佛即佛矣。盖果不离因也,因外无果也。故曰:春种一粒粟,秋受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念头之重岂不大哉!虽云报在未来,然三际不出一心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