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禅师
成功在于每天的积累。从哲学角度来看,事物的发展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成功是一种突破,是一种质变,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才会取得成功。
许多人一事无成,往往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缺乏耐心,看不上每次那小小的一点点进步,急于求成,老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放弃了每次的一点点进步,也就放弃了希望,放弃了成功。
百丈禅师制定了“百丈清规”,强调禅师一定要劳作,自己养活自己。他亲自实践,带头劳动,让弟子谨记。就这徉,他活了一生,劳作了一生。
在禅师94岁的时候,他已经只能在田地里做一些轻活了。但他仍然坚持劳作,弟子们看着年迈力衰的老师如此辛劳,都十分不忍心。但他们又不敢再劝老师,因为以前弟子劝的时候被禅师狠狠地斥责了一顿,于是禅师的弟子们这一次商量好,将老师的工具藏起来。
第二天,他们若无其事地劳作去了,发现老师果然没有来干活,很是高兴。吃饭的时候师徒围坐在桌子前,准备吃饭。这时。百丈禅师突然说:“我今天没有什么德行,怎么敢让别人养着我呢?”说完饭也不吃就离开了。
两天过去了,在弟子的多次劝说下,百丈禅师还是不吃饭,只是在屋内望着自己手书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条幅。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再次将他的工具恭恭敬敬地送到他的面前。禅师开怀大笑,又开始劳作。
劳作,或者说工作本就是人类存在于世间的应有之义。也是自然界上至太阳星辰,下至须弥虫豸不可逃脱的生命真意。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强调的就是要日日做,这是人生的真意,也是修行的必然过程,揭示了积累是修行的最根本途径。显然百丈禅师已经具备了高明的智慧,相比较起来,很多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采取的往往是另一种做法。
从前,有个富翁,他生来愚蠢,又不愿意读书学习,却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常常干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来。
有一次,他到另一个有钱人家里去做客,见到人家的府第是一座三层高的楼房,高大威风,又宽敞壮丽,看上去阔气不说,站在三层楼上,还能看见远方美丽的景致,真是妙极了。他心中不禁十分羡慕,想道:要是我也有一幢这样的三层楼房,那该多好啊!那样我就可以站在楼顶上,喝茶观景,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
对于富翁来说,要盖楼房,钱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回到家里后,富翁马上叫人请来泥瓦匠,吩咐道:“给我建一座三层楼房,越快越好!”于是泥瓦匠立刻开始动工,打地基、和泥、垒砖头,开始修建楼房的第一层。
富翁天天跑到工地上去看,头几天地基打好了。又过了几天,垒了几层砖。再过几天,砖垒高了一点。富翁想楼房都快想疯了,可是过了这么些天,他的楼房还没影子,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跑去问泥瓦匠:“你们这是建造的什么房子啊,怎么一点也不像我要的楼房呢?”
泥瓦匠答道:“不是照您的吩咐在建楼房吗?这就是第一层了。”
富翁又问:“这么说,你们还要修第二层啰?”
泥瓦匠感到非常奇怪,他答道:“当然了,有什么问题吗?”
富翁暴跳如雷,勃然变色道:“蠢东西,我看中的是第三层,叫你们修的也是第三层,第一层、第二层我都有,还修它作什么?”
在这个故事中,富翁真是可气又可笑,没有第一、第二层楼房,哪来第三层呢?做事情要踏踏实实,打好基础,这就仿佛一棵树最初必由一粒种子,下土发芽生根慢慢长大而成。一个人的知识学问也要由从小一字一句地读书,慢慢累积而成。树有根水有源,知识在于一点一滴积累,房屋也由基础而建起,怎能在空中建楼阁呢?聪明出于勤奋,成功在于积累。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年轻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然而有许多人都是志大才疏,这往往是阻碍他们成功的最大的障碍。他们看到的只是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时的辉煌却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此之前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人世间本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
【结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平日的积累。知识是积累起来的,而不是一日就可以学成的。同样,人的成功也是慢慢积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