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与人生》 001此时彼刻——学会珍惜才是最大的成就 顽强地面对痛苦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

    ——《净宗要义》

    在前行的旅程中,每个人都会遭遇种种挫折。身处困境,我们该如何面对?是勇往直前,还是放弃前行?其实,在逆境中,在矛盾挫折中,我们应该向内找原因。逆境虽然会带来伤害,但是更能锻炼人、磨练人的意志。它鼓励我们:逆境能锻炼人,我们要勇于面对痛苦,要敢于面对逆境。

    四位比丘在一起探讨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忧患。

    第一个人发表意见说:“人生最苦最大的忧患,我觉得莫过于色欲了。如果淫心不能断除,就没有办法入道了。”

    第二个人也说出了自己的感想:“人生的忧患,没有比饮食更重大。一旦面临饥渴的时候,什么事都干不了。”

    第三个人说:“我以为嗔恚是人生最大的忧患。”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嗔心会使人受无量的罪刑。”

    最后一人说:“恐怖与畏惧是人间最大的忧患,每天生活在恐怖畏惧之中,一点得不到安宁。”

    这四个人讨论了很久都得不出个答案,就去问佛陀。

    佛陀纠正了他们的见解道:

    天下苦恼忧患的根源,是因为有这个五蕴假合的色身,身是造成一切忧苦的根本。因此,我们把身称为是苦器,饥渴寒热,烦恼惊怖,色欲怨祸,都是由于身体感受得来的。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众生互相残害,以至于在六道中沉沦,生死不息,也都是由身体造出来的。要想脱离这世间的苦,就必须得寂灭,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离苦。摄住贪欲的心,熄灭嗔恚的火,对世间虚幻的外境,用淡泊的态度去对付它,这样久而久之,寂灭自然会出现了。

    四个人听了佛陀的开示教导后,感到十分惭愧,决定潜心修行,很快就修成正果了。

    身体作为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基础,也自然带给了我们种种的局限,这种局限就是我们最容易遇到的逆境,因为他就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身体,因为我们无法预知生活历程的苦难。逆境是苦的,但是在苦中,我们也要去发现它背后的甜。身体虽是局限,但正因为这局限,我们才能够体会到生命紧迫的张力,感受到苦中蕴含的种种滋味。生活中逆境往往多于顺境。有梦想、有抱负的人,都会在追逐成功的过程中突破逆境的层层阻碍。

    贝多芬是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师,他的作品无不成为传世的佳作。我们惊叹于他的才华,但是了解他生平的人,会更加惊叹他那在逆境中与苦难斗争不休的顽强的生命火花。他之所以被人们称为伟大,是因为他最大限度地燃烧了自己的生命活力。

    众所周知贝多芬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聪后谱写出来的。他的耳朵刚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嗡嗡”作响,但勤奋的他不以为然,还以为是因为过于疲劳才导致的,想只要稍作休息,应该便会好起来。可是情况并非如他所想的那样,过了一段时间,症状没有好转的迹象,他才意识到可能是耳朵真的出毛病了。

    他心急如焚地四处求医,可为时已晚,病情迅猛地伤害了他的身体。他无可避免地失去了听力。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力,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就像是一个画家突然间失去了双手,突然对所有的颜色失去感觉,变成了色盲。

    在厄运面前贝多芬并没有放弃,在这种肉身受限的极度境况中,贝多芬经过不懈努力、忍受着折磨,不屈不挠,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一批强烈震撼听众心灵的作品,这些作品正是他与逆境作殊死搏斗的声音,在没有声音到达的心灵中,他把心灵的声音反弹给了世人。这是他与逆境搏斗胜利的凯歌。从人们沉醉惊叹的反应中,贝多芬想必不难发现令自己感到幸福的成分,他也一定清楚,这种幸福是拜痛苦所赐。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逆境时,我们不应该悲观痛苦,而应该心怀感激之情——感激逆境让我们有机会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在世,有欢喜,也有痛苦,在痛苦的旅途中,我们要勇往直前,品味其中的甘苦。与逆境斗,与厄运斗,其乐无穷。无论成败,你都是一个胜利者。

    【结语】人生在世,有欢喜,也有痛苦,在痛苦的旅途中,我们要勇往直前,品味其中的甘苦。与逆境斗,与厄运斗,其乐无穷。无论成败,你都是一个胜利者。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