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与人生》 002立地成佛——放下压迫生命的重负 放不下皆因杂念多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佛陀

    修行中的一大问题就是容易“见境起念,念念汹涌”。这是因为人们大都是习惯于攀缘。所以如果想用心修行,即便不能做到“应无所往而生其心”,也要尽量秉持“生其心而无所往”,做到这种程度,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心在运作而无所往”。

    既然起念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将一些念头驱除出去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修行问题。佛说放下,也包括这个问题。放下的是念头,是执着,放下后留存的是清净,是淡然。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一方面,他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们最终对这些礼物的弃绝。我们之所以无法做到六根清净,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杂念。想要驱除杂念,就要在心中保持一片清澄,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放下”的境界。

    有一天,坦山和尚准备拜访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高僧是几百里外一座寺庙的住持。早上,天空阴沉沉的,远处还不时传来阵阵雷声。

    跟随坦山一同出门的小和尚犹豫了,轻声说:“快下大雨了,还是等雨停后再走吧。”

    坦山连头也不抬,拿着伞就跨出了门,边走边说:“出家人怕什么风雨。”

    小和尚没办法,只好紧随其后,两人才走了半里山路,大雨便倾盆而下。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坦山和小和尚合撑着伞,顶风冒雨,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行进着,半天也没遇上一个人。

    前面的道路越走越泥泞,几次小和尚都差点滑倒,幸亏坦山及时拉住他。走着走着,小和尚突然站住了,两眼愣愣地看着前方,好像被人施了定身法似的。坦山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路边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在这样大雨滂沱的荒郊野外出现一位妙龄少女,难怪小和尚吃惊发呆。

    这真是位难得一见的美女,瓜子脸上两道弯弯的柳叶眉,一对晶莹闪亮的大眼睛,挺直的鼻梁下是一张鲜红欲滴的樱桃小口,一头秀发好似瀑布披在腰间。然而她此刻秀眉微蹙,面有难色。原来她穿着一身崭新的绸布衣裙,脚下却是一片泥潭,她生怕跨过去弄脏了衣服,正在那里犯愁呢。

    坦山大步走上前去:“姑娘,我来帮你。”说完,他伸出双臂,将姑娘抱过了那片泥潭。

    之后一路行来,小和尚一直闷闷不乐地跟在坦山身后走着,一句话也不说,也不要他搀扶了。

    傍晚时分,雨终于停了,天边露出了一抹淡淡的晚霞,坦山和小和尚找到一间小客栈投宿。直到吃完饭,坦山洗脚准备上床休息时,小和尚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我们出家人应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尤其是不能接近年轻貌美的女子,您怎么可以抱着她呢?”

    “谁?哪个女子?”坦山愣了愣,然后微笑着说,“噢,原来你是说我们路上遇到的女子,我可是早把她放下了,难道你还一直想着她吗?看来你还没有放下,因为你心中有太多的杂念啊!”

    小和尚顿悟。

    只因心无外物,坦山和尚很容易就放下了。我们要想放下,做到心无外物不太可能,但内心都要保持一份安宁、平和应该不是一件难事。生活中有太多让我们难以割舍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学会放下,该放下就要放下,这样才不会在我们的人生之路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要想活得开心,就不要自寻烦恼!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只要意念不动,就不会受到外物的影响。

    【结语】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洒脱自如的人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