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与人生》 002立地成佛——放下压迫生命的重负 清扫妄念涤荡身心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见性偈》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佛家偈语,是六祖惠能有感于神秀所作的“身是菩提树”之偈而作。说得直白一点,慧能禅师认为人的觉悟本性并不像一棵菩提树,先天纯净清洁的心也不像一面镜子。原本就是没有形体的东西,又能从哪里沾染上尘埃呢?这首偈语打破了修持中对于身心的执着。与神秀要求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对立起来。它倡导心是一切的发端,所有的“念”都是由心来决定的。心性自然,那就一片清净。

    妄念自然也是心念的一种,在人的头脑中翻滚起伏。人脑就如同一个容器,你放进去什么,它就存储什么。如果人每时每刻接受的信息都是一些暴力、色情、权钱交易、人心争斗之类的东西,那么这些不良信息就会在人脑中产生作用,生出妄念。这些妄念不会自己消失,如果你自己不注意清理,长此下去,这些妄念就会在你的头脑中累积下来,占据一席之地。要想清除这些妄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接触一些真诚、善良、美好的良性信息,以其产生的正念遏制之前的妄念甚至是邪念。

    佛陀带领弟子们云游四方十年后,回到了寺院,大家拥簇着佛陀,聚集在寺前的草地上。

    佛陀面对众弟子们说:“云游十年,想必你等一定增广了不少的见闻与心得。现在为师就为你们讲最后的一堂法。你们且看,这立足之处的旷野里有什么?”

    弟子们听后回答道:“入眼皆是杂草。”

    佛陀于是说:“这些杂草应当如何才能铲除呢?”

    弟子们面面相觑,诧异于佛陀的问题竟如此简单。其中一个弟子回答道:“只要有一把铲子就够了。”又有弟子回答道:“师父,火烧可尽去。”第三个弟子回答说:“以石灰覆盖其上,也可尽去。”第四个弟子说:“把草根挖出来,斩草除根就行了。”

    听到这里佛陀说:“那好,既然你们有这么多方法,即从明日起下山除草,一年为期。”

    一年后大家又聚集在一起,原来他们所在的那片草地,已经长满了庄稼,谷穗累累。佛陀对众弟子说:“今日我为你们补上最后的一堂的讲法,要想除掉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同理若想自己的心灵不荒芜,就要修养自己的美德。”

    对待妄念有两个词要牢记,一个是“不忘”,另一个是“不起”,这是最重要的。妄念凸起时,不压制它,不被它牵引,不产生任何爱憎、取舍之心,就能感悟到真正的人生。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没有如此精深的佛教道行,但是要学会静心平气、试着放下的人生智慧。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随时丢弃不必要的东西,放下日常的琐碎,清理思绪的积冗,只有这样,日后才不会为这些沉重的负担所累。

    中国人都有在腊月里进行大扫除的习惯,当你整理出一大堆没什么用处的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惊讶于短短几年之中,自己竟然累积了这么多的东西?你是不是很懊恼,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进行清理、淘汰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害得自己今天为了清理他们累得这么狼狈。人生旅途中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累积经验和知识,这其中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健康、知识等,同时,当然也包括了烦恼、郁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在这些累积的过程当中,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所以,我们要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地过日子,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以至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为自己定期做一番清理?

    有位成功的企业家自创业以来,每年的业绩都维持着高增长,但与其他人取得成功就得意忘形不同,这位企业家总不忘告诫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随时放空,重要的不是回头看,而是在清扫过去的同时大步往前迈,考虑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有一天荣景不再,过去所有的辉煌都会一笔勾销。

    这位企业家说,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深刻的生活体悟,完全归功于一次令人难忘的搬家经验。搬家的时候,很多当初让自己爱不释手的家具、饰品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在新房子里面成了最碍眼的累赘。如果执意保留下来,会影响房间整体的风格和味道,使得一切都走样了!

    他说,这样的体会给了他很大的感触,原来人是会变的。以前认为不能丢弃的东西,并不能保证自己会珍爱一辈子,不论是过去的收藏、衣服、品位、嗜好、成就、地位、财富,最后都可能不再属于你。所以说,我们应当经常回头审视自己的生活,及时对自己进行审视、整理,认清什么才是自己当下最需要,对于自己是最合适的。

    这种整理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并且与佛教里所说十分契合,因果循环风云际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很多的梦想和现实都会发生变动,不要一成不变地以一种姿势走下去,看看周围的风景,适时调整,那么不仅生活会变得如这位企业家一样井然有序,心情也会随时保持舒爽快乐,再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去烦恼了!

    【结语】妄念人人皆有,但是能否将它压制,不让它成为罪恶之源,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大多数罪恶之人,都是牢牢被妄念牵制,一步一步被它拖下水。所以,我们要多接触正面、正义的事物,少接触那些使人产生妄念的事物,这样才会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