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典籍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藏传佛教在兴起过程中,因师承、典籍及教义等诸多不同而使得佛教教派林立,教派在发展及相互斗争中均形成可观的规模和影响力,并最终汇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均对藏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概而言,宁玛派以大圆满、喜金刚为传法之重心;噶举派以大手印、六成就法、亥母修法为传法之重心;萨迦派以大圆胜慧、莲师十六成就法为传法之重心;格鲁派以大威德、时轮金刚、中观正见与止观修法为传法之重心。

    《菩提道灯论》:噶当派的主要论典

    《菩提道灯论》是佛教论书,又叫做《菩提道炬论》,是阿底峡集龙树、无著、佛陀跋陀罗等各家学说大成之作,为噶当派的主要论典之一。

    《菩提道灯论》主要阐述佛教修习的总过程,强调修习佛法要依“三士道”的修行次第,循序渐进。而且,修法者要通过“发菩提心”、“严持戒律”、“修习止观”、“福慧双修”等各个显宗阶段,在圆满修持的基础上,方可转入密宗修持而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

    《菩提道灯论》为颂文,句义简明,影响颇大,在当时被认为是对藏传佛教起了“祛邪显正”的作用。

    《菩提道灯论》的内容共为六十九颂半。除第一颂为礼敬三宝和最后一颂为述造论缘起外,其余均为正论。它主要阐述从因至果的修行过程,总摄11世纪以前一切佛经要义,在广度和深度上阐述了空、有两宗的修行法则,为通达一切经论意趣的道途。

    《菩提道灯论》因为系统地对佛教教义和修习方法作了判释,所以不仅成为当时西藏佛教界人士学佛修行的准则,而且也为噶当派的建立奠定了理论思想基础,并对藏传佛教有深远影响。后来,阿底峡与格瓦洛锥进行通力合作,将此论由梵文译成藏文,广传于藏族地区。

    《菩提道灯论》对佛教理论的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噶当派的卓垅巴曾依此论作了《道次第广论》和《教次第广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则依此论作《菩提道次第论》和《菩提道次第略论》;班禅善慧法幢据此论撰写的扎什伦布版《菩提道灯论释》和扎迦喇嘛撰写的甘孜版《菩提道灯论解》等。

    五部大论:格鲁派学习显宗所必修

    五部大论就是西藏格鲁派僧人在学习显宗的时候所必修的五部论书:《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这五部大论都有宗喀巴及其诸大弟子的注疏,各大寺院和学院都有自己注释的教本。

    1.《释量论》:由法称著写。此书为佛教因明学要典,内容主要是评论和解释《集量论》。如果学僧要学习此书则约需两年时间,还要必须学习贾曹杰和克主杰为《释量论》所写的注释评论等相关参考书。

    2.《现观庄严论》:由慈氏著写。此书乃依成佛的次第来讲述“般若”的教义。学僧学习此书,尚须读宗喀巴和贾曹杰等人对此书的注疏。研习此课程,也需要大概两年的时间。

    3.《入中论》:由月称撰写。本书主要是解释和阐明龙树的《中观论》。全书共分十品,从发菩提心讲到佛果功德。其中,全书主要部分是第六品,主要解释般若波罗蜜多。另外,亦以宗喀巴的相关著述作为辅助教材,学习此书也需时两年。

    4.《戒律本论》:由功德光著。此书为一戒律通论,包括佛教各部的戒律在内。其中分为十七事三科,即未得戒者应如何得戒之法,既得戒后如何守护之法,若有违犯如何遵律还净之法,共三部分。学习此书,需时五年,它的辅助读物有根敦朱巴为此书所写的注解。

    5.《俱舍论》:由世亲著。此书内容为佛教徒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它的辅助教材为一世达赖根敦朱巴为本书所写的注释。但是与前几种学习时间不同的是,学习此书并无规定具体的时间。

    《现观庄严论》:如何从凡夫修到佛境

    《现观庄严论》又称为《般若经论现观庄严颂》,是大乘弥勒学的代表作,也是略摄梵文二万五千颂般若,即相当于汉译《大品般若经》等的纲要。

    “现观”,即分明觉悟之义,意谓证得觉悟之过程,与“道”为同义语。

    《现观庄严论》主要内容为叙述三智及八事七十义,即言自一凡夫循序修持以达到成佛境地之过程。

    《现观庄严论》的内容主要以梵文记载,总共八品二百七二颂。

    八品为:

    1.一切相智性品,指依发心、教授、决择支、行依持、所缘、所期、所作、资粮、成辨等,证人佛果的次第,而说明佛之一切相智性。

    2.道智性品,即阐明道智之所依、二乘菩萨及佛境界之差别、声闻缘觉之道、菩萨之见道修道等。

    3.一切智性品,即示声闻独觉之取相、佛母之远近、有所得及无所得之所对治能对治、菩萨加行、所观之见道等。

    4.一切相现等觉品,是阐述顺解脱分之善根生起、胜加行诸行相、顺决择分之过程等,示摄一切之相与道,修第三的一切智性之一切相现等觉。

    5.顶现观品,说四善根自性之表相、增进、确实及心安住、能、所执之二种分别、所对治能对治、无间三摩地等,以示由胜进道殊胜边际所证之顶现观。

    6.次第现观品,系明六波罗蜜多、六随念及一切法无性自性觉等十三品性之次第现观并其因。

    7.一刹那现观品,是说由一切法非异无漏之一刹那相等之四差别相,一刹那现起所证之法。

    8.法身品,是分别指法身、自性身、受用身及化身。

    在这八品中,于初三品令遍知一切智性,次四品为令于一切智性得自在而说加行,终品阐说由加行可达到佛果。

    《现观庄严论》以这样整齐的条理解释般若全经的内涵,明白地指出大乘修行的全程,价值比较大。藏文学者认为它属于中观的学说一类,宗喀巴更以为它和后来月称一系的见解即应成派相通。

    《现观庄严论》中所显示的经中修证之道,和龙树《中论》阐明性空道理的相照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菩提道次第论》:宗喀巴两大论书之一

    《菩提道次第论》共24卷,又被称为《菩提道次第广论》,作者是宗喀巴。

    全论主要阐明三乘渐次修行之道,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三类,并论述止观的修持方法。《菩提道次第论》依据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按“三士道”的次第进行组织。全论认为在入道之前,应以亲近善知识,思维人身难得来作为基础,然后循序渐进,渐入“三士道”的修行法门。

    下士道是指脱离三恶趣、升入天善趣的法门,共分为四大段:思维人身无常、思维三恶趣苦、三皈依三宝、四深信业果。

    中士道指解脱三有轮回、断烦恼证涅槃的法门,也被分为四大段:思维苦谛,即三有生死过患;思维集谛,即烦恼及业流转次第;思维十二有支,即流转还灭道理;思维解脱生死正道,即戒、定、慧三学。

    上士道是指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证大菩提果的法门,被分为二大段:一发大菩提心,二为修菩萨行。在上士道之后,凡发大菩提心者如果对密咒信仰爱好,也可以进修密乘。

    此论的止观修持方法共有三种要道:

    1.出离心,即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

    2.菩提心,即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证得无上菩提。

    3.清净见,也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正见”,即既不执诸法实有自性,也不拨无,即否认它的存在所生所立的诸法,如实得知“诸法仗因缘而有,就有不乱的因果”,不堕“断边”和“常边”。

    此论在藏盛极一时,但在汉地很少流传,直到1931年,法尊在拉萨从安东格什学《菩提道次第广论》,然后用三年时间在拉萨、仰光及重庆汉藏教理院将此论陆续译成汉语。

    《密宗道次第论》:宗喀巴两大论书之一

    《密宗道次第论》原名为《胜遍至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论》,又称《密宗道次第广论》,也称为《德胜主大金刚次第道开显一切密要论》,与《菩提道次第》同为宗喀巴二大论书,这两本书代表宗喀巴对佛教的完整看法与其思想体系。

    《菩提道次第论》乃是修习显乘之次第,本书则为修习密乘之次第。

    《密宗道次第论》是在明永乐四年(1406年),由宗喀巴著于西藏绛巴林寺。

    《密宗道次第论》主要概括了密宗的四部教法,并且以无上瑜伽为重点,对密宗四部的修行次第、仪轨、方法、法器使用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

    本书内容系将修习密乘之次第判分为五品:

    1.清净菩提心,这个与显乘相同。

    2.四类灌顶,这些通于四部密典。

    3.守护律仪及三昧耶,律仪为菩萨共戒,如菩萨地及集菩萨学处论所说十八重四十六轻等;三昧耶则为密乘不共戒,依各种咒典而各有异说。

    4.成熟根器之生起次第。

    5.悉地解脱之圆满次第,主要是以无上瑜伽之时轮、密集等诸法为指归。此论未有略论,其弟子克主杰大师,遂依之而作,原名“续部总建立广释”,即今日的《密宗道次第略论》,乃是密宗必学的要典。

    《密宗道次第论》问世后,在藏传佛教中广为流传,历代相承,从未间断。

    现代有法尊的汉文译本,注释则有宗喀巴大弟子克主杰的《续部总建立广释》,甚为精要。

    《大手印法·月光》

    藏传佛教噶举派重要秘籍,由达波拉结所著。

    《大手印法·月光》中记述了大手印法在印度的传承,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师徒传承,大手印要义、大手印法的修炼次第和修炼实践、密咒等。本书详细记载了对所证得的高级境界如如何传授弟子、如何传授灌顶、“大印”的观点及理论、实践等。

    《大手印法·月光》既是噶举派修持方面的主要密典,也是研究噶举派密宗的重要典籍,以抄本、八邦寺木刻版传世。

    《时轮经》:藏历基础

    《时轮经》在密教中属于无上瑜伽部的无二部,它是以时轮金刚为本尊。

    该经在11世纪初传入西藏。

    “时轮”的含义是讲现实的存在好像时间的车轮一样,非常短暂,不久就会逝去。

    般若与方便,基、道、果三位的一切建立都是与外、内、别三种时轮密切相关的。

    时轮分为外时轮和内时轮。

    外时轮就是指天体日、月、星曜、日食、月食运转的规律。

    内时轮是指人体内的风息、脉道、明点运转的规律。

    人体内中脉与左、右脉三者里的风息相会的时刻如果正与天体上的日、月相会,即日食和月食的时刻相同,在“天人相应”的这个时刻,修行的效果比平时要大若干倍,乃至达到“乐空无二”的境界,这就叫做“别时轮”。

    按照外时轮推算出来的历法叫做“时轮历”,是现在“藏历”的基础。

    《大宝伏藏》

    《大宝伏藏》是藏传佛教经典丛书名,共有62函。藏传佛教近代学者工珠·云丹嘉措编辑,将自桑杰喇嘛到德钦岭巴之间所有百名伏藏大师所得的伏藏经典汇集编撰而成。

    《大宝伏藏》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宁玛派大丛书,其中收录了当时编者所见到的有关宗教、历史、地理、医学及畜牧医药等方面的文章,还有相关密宗仪轨、密咒、密法等方面的资料。它是研究藏传佛教、西藏史地、医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