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佛教史传记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外国佛教史传记主要以印度为主,佛教从印度起源至今,已经遍及世界五大洲,拥有无数信奉的教徒。

    作为宗教,在各个地方的传播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和传说。后人根据佛教传播的经历和自身的感悟写成各种佛教史籍,以供世人参考。

    外国佛教史传记,详载佛教的起源、传播、发展和特色。

    《印度佛教史》:藏传佛教觉囊派学者所著

    《印度佛教史》是印度佛教的史籍,由藏传佛教的觉囊派学者多罗那他(又称为庆喜藏)在1608年著成。

    全书共分为四十四章,约为十余万言,它以王朝的更迭为经,以佛教著名大师的传承为纬,记述了自释迦牟尼去世后,直到印度波罗、斯那两王朝覆灭时,佛教在印度流传及盛衰演变情况。

    从第一章至第十二章,主要叙述了阿阇世王以至迦腻色迦王时举行第三次结集期间,小乘佛教传布的情况;从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七章,叙述了当大乘佛教兴起时,龙树、提婆、无著、世亲、陈那、法称等显教大师所进行的佛教传播活动;从第二十八章到第三十七章,叙述在波罗及斯那两王朝时期,秘密佛教的盛行和衰亡的过程;从第三十八章到第四十四章,叙述了超戒寺的传承,南亚次大陆邻近地区佛法的流传,小乘佛教分部的概况,真言乘的起源及佛教造像工艺的流派。

    在玄奘、义净访问印度之前,佛教在印度流传的情况在汉文资料中只有零星的传说。于是,法显、玄奘和义净访问印度的记录就成为这一时期最可靠的佛教史料,至于义净访印后佛教在印度流传的情况,汉文资料则没有相关的记载。

    多罗那他依据摩揭陀的安主贤所作的两千颂,帝授的《佛陀古事记》一千二百颂,使坛著的叙述阿阇黎传承的一千二百颂和他亲闻于印度的几个班智达的传说,总结起来之后写成这部著作。

    《印度佛教史》的内容不仅可以补充玄奘、义净以前汉文资料的不足,也可填补以后时期史料的若干空白。波罗、斯那两王朝时,密教盛行,于是以超戒寺为中心,就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密教大师。

    自10世纪起,这种密教的经典和修法大量传入西藏,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各派。另外,此书记述王朝盛衰和各王在位的年限,这也为研究印度古代历史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深受西方及印度学术界的重视。但此书的缺点是,所叙述前期的佛教史实与汉传及南传的说法有许多的歧异,而且后期的王位更迭和在位年数与现代的考古发现也不完全一致。因此,近代一般学者只承认其有无可取代的史料价值,而不将其视为完整的信史。

    《佛所行赞》

    《佛所行赞》又称为《佛本行经》、《佛所行赞经传》、《佛所行赞经》、《佛本行赞经》、《佛所行赞传》等。

    《佛所行赞》由古印度马鸣所著,由北凉昙无谶翻译,共五卷。《佛所行赞》叙述了释迦牟尼一生事迹,并且巧妙地把宗教故事、宗教理义用诗歌形式来表达出来,这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所行赞》的汉译异本有南朝宋宝云的译本,计七卷。另外,藏译本的内容与汉译大致相同,此外还有梵文残本传世。

    这部诗歌体的典籍在古代流传非常广泛,而且影响巨大。

    7世纪时,巡游印度的中国高僧义净认为此经“五天南海,无不讽诵”,意即此经在全印度与东南亚沿海及岛屿都非常流行。他还认为《佛所行赞》中“意明字少而摄义能多,复令读者心悦忘倦,又复纂持圣教能生福利”。

    《入唐求法巡礼记》:“世界三大旅行记”之一

    《入唐求法巡礼记》是佛教史传,日本天台宗三祖圆仁著。

    《入唐求法巡礼记》的略称是《入唐巡礼记》、《巡礼记》、《五台山巡礼记》、《巡礼行记》、《求法行记》、《入唐记》等。

    此书是圆仁人唐求法九年,即从838—847年间的日记,共分为四卷,详细叙述圆仁亲历唐文宗、武宗、宣宗三代,所经之地涉及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七省,记录了当地的见闻。

    《入唐求法巡礼记》所记述的内容涉及广泛,比如日本遣唐使的组织,入唐使船的构造,我国大陆沿海的地理,唐时新罗人的通商,唐代都市和地方的行政、交通、习俗、年中行事等。还包括了关于五台山、长安的佛教,以及“会昌禁佛”的经过,某地节度使的反叛等内容。

    本书不仅对研究唐代佛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也是研究中日交往以及唐代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交通、地理、民俗、书志、语言,以及艺术、音乐、历学的重要资料。

    《入唐求法巡礼记》还记述了一些未见于正史的史料,比如武宗对宦官的见解、翦除宦官的计划及其失败的经过;会昌二年(842年)十月九日所记载的关于武宗对僧人所下的还俗敕令等。

    本书的抄本自明治中叶被发现后,被史家所重视,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

    该书作者的亲笔原文已经失传。

    在日本明治中叶时期,三上参次等人调查京都东寺观智院文书时,发现正应四年(1291年)沙门兼胤所书写的古抄本,后将其指定为国宝,并以活字印刷收入《续续群书类聚》、《大日本佛教全书》,继而出的有东洋文库本。

    另外,还有信浓津金寺长海大僧都于文化二年(1805年)根据睿山饭室谷松禅院本书写的异抄本,于大正三年(1914年)作为《四明余霞》的附录本进行刊行。

    美国研究日本的学者赖肖尔,于1955年用英语翻译并注释了《入唐求法巡礼记》,题为《圆仁日记——一个到中国求法朝圣者的记录》,这是第一次向西方学术界介绍《入唐求法巡礼记》,然后又出版了《圆仁唐代中国之旅》。

    日本有小野胜年《入唐求法巡礼记之研究》四卷,足立喜六译注、盐入良道补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卷。

    《岛史》

    《岛史》是佛教史籍,也被称为《岛王统史》、《洲史》。它是斯里兰卡现存最早的巴利文佛教编年史,大概成书于4世纪,著者不详。

    《岛史》着重叙述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其到斯里兰卡弘扬佛法的传说,佛教的三次结集和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直到大军王统治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及佛教重大事件。

    《岛史》采用粗略的叙事诗体裁,内容庞杂。其中历史与神话、事实和传说互相交织,但其中的某些史料可与印度古籍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岛史》的内容重复较多,缺乏连贯性。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