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传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马祖道一的弟子怀海得到师父的真传后,来到江西洪州的大雄山上,以此地作为道场,继续弘扬禅宗心法。因为大雄山高达千尺,号称百丈,人们便称呼他为百丈怀海。

    禅宗执行农禅制度,提倡劳动。因此,百丈怀海尽管年事已高,仍然和其他僧人一样,每天都下地干农活。

    年轻的僧人们实在看不下去,大家商议了一个办法,将怀海的锄头藏了起来。这天,怀海又像往常一样,一早起来就找工具,准备下地干活。但是,怀海找了半天,什么工具也没找到。就这样,终于使怀海休息了半天。

    中午用斋时,怀海却不吃饭。大家关心地问:“师父哪里不舒服,是否病了?”怀海摇摇头;又问:“饭菜不合口味?”怀海又摇摇头。

    在众僧的再三追问下,怀海才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今天我没有参加劳动,所以不能吃饭。”

    小知识  百丈怀海

    百丈怀海(749-814),福建长乐人,俗姓王。早年随潮阳西山慧照大师出家,在衡阳从法朗受具足戒,后成为江西洪州马祖道一的上首弟子。马祖示寂后,他在江西百丈山开辟道场,传佛心印,弟子众多。元和九年(814)圆寂,享年66岁。唐穆宗赐谥“大智禅师”。

    百丈怀海最大的贡献是对禅宗的生活方式的创造性改革,建立了一项对寺院和僧人的管理制度,即《禅门规式》。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