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曲曲折折,沟沟坎坎,总弄得你焦头烂额。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常常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中无法自拔。其实,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你试了各种方法,还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那么你不妨静下心来耐心等待。也惟有忍耐与等待才能带给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临近中午,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喝。”
侍者便去河边盛水。可他刚到河边,便见一队商人骑着马从河的上游经过,河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无法饮用。
于是,侍者空手回去告诉佛陀:“溪水被那些商人弄脏了,不能喝,还是重新找条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条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离这里也不远,两个时辰就能到。”
佛陀说:“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小溪呢?我们离这条河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你还是到河边去取水吧。”
侍者想:“刚才不是说过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他犹豫不决,便对佛陀说:“我已经告诉你了,溪水已经弄脏了,为什么还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陀什么也没有向他解释,只是说:“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我保证,你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再次前往河边。可当他再次来到河边的时候,却看到河水是那么的清澈,泥沙早已经不见了。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曲曲折折,沟沟坎坎,总弄得你焦头烂额。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常常会像侍者那样,陷入深深的绝望中无法自拔。其实,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你试了各种方法,还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那么你不妨静下心来耐心等待。也惟有忍耐与等待,才能带给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善等待,认为等待是一种浪费,等待只会让时间、机遇白白浪费。这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故事:
一对情侣在咖啡馆里发生了口角,互不相让。然后,男士愤然离去,只留下他的女友独自垂泪。
心烦意乱的女士搅动着面前那杯清凉的柠檬茶,泄愤似的用匙子捣着杯中未去皮的新鲜柠檬片,一会儿,柠檬片就被她捣烂了,杯中的茶也泛起了一股柠檬皮的苦味。
女士叫来侍者,要求换一杯剥掉皮的柠檬泡成的茶。不久,侍者又端来一杯冰冻柠檬茶,只是,茶里的柠檬还是带皮的。
心情本来就不好的女士更加恼火丁,她又叫来侍者,斥责侍者道:“我说过,茶里的柠檬要剥皮,你没听清吗?”
侍者看着她,心平气和地说:“小姐,请不要着急。你知道吗,柠檬皮经过充分浸泡之后,它的苦味溶解于茶水之中,将是一种清爽甘洌的味道,而这正是现在你所需要的。所以请不要急躁,不要想在三分钟之内把柠檬的香味全部挤压出来,那样只会把茶搅得很混,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女士愣了一下,心里有一种被触动的感觉,她望着侍者的眼睛,问道:“那么,要多长时间才能把柠檬的香味发挥到极致呢?”
侍者笑了:“12个小时。12个小时之后柠檬就会把生命的精华全部释放出来,你就可以得到一杯美味到极致的柠檬茶,但你要付出12个小时的忍耐和等待。”
侍者顿了顿,又说道:“其实不只是泡茶,生命中的任何烦恼,只要你肯付出12个小时忍耐和等待,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女士看着他,“你是在暗示我什么吗?”
侍者微笑道:“我只是在教你怎样泡制柠檬茶,随便和你讨论一下用泡茶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泡制出美味的人生。”说完,侍者微微一鞠躬,便离去了。
女士面对一杯柠檬茶静静沉思了好久。
回家后,女士自己动手泡制了一杯柠檬茶,她把柠檬切成又圆又薄的小片,放进茶里,再静静地看着杯中的柠檬片,看着它们在水中舒展开来,看着晶莹细密的水珠凝结到小薄片上。她被感动了,她感到了柠檬的生命和灵魂慢慢升华,缓缓释放。12个小时以后,她品尝到了她有生以来从未喝过的最绝妙、最美味的柠檬茶。
门铃响起,女士开门,看见前来讲和的男友。此后,这对情侣就有了一个约定——“以后,不管遇到多少烦恼,我们都不许发脾气,定下心来想想那杯柠檬茶,再耐心等待12个小时。”
后来,一直记住那位侍者的话:“如果你想在三分钟内把柠檬的滋味全部挤压出来,就会把茶弄得很苦,搅得很混。”并将柠檬茶的秘诀运用到她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她的生命因此而快乐、生动和美丽。
生活就像那未去皮的新鲜柠檬片,需要静静等待才能释放出美妙滋味,不善等待,只会白白错过美妙的滋味。然而,等待也不是没有时限的,一味等待,只会将柠檬片泡得淡然无味。折中的办法就是,像那位女士那样,静静等待12小时。然后,在那12个小时的等待中,慢慢沉淀杂乱的思绪,细细梳理混乱的脉络,静静等待事情的转机。退一步说,即使等待12个小时后,没有任何转机出现,但经过12个小时的深思熟虑之后,也许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无尽藏比丘尼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六祖慧能
本末一际,凡圣同源。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延寿智觉禅师《万善同归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