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国王,统治着一个物产丰富、疆土辽阔的国家。这个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法施。法施太子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品格高尚,忠孝俱全。他待人处事很守规矩,小心谨慎,就连瓜田李下等一般的生活小节,也格外注重,真可谓谦谦君子,朝野都称赞他。
有一次,国王因为朝政繁忙,接连几天没见着他的一个宠妃,就备了一份礼物,让丞相带着太子,代表国王表示问候。没想到这个宠妃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且心眼很坏,忌恨心很重,脾气十分暴躁。这个宠妃见太子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英姿勃勃,十分动人,淫邪之念油然而生,竟然不能自持,当着丞相之面,就抱住太子往怀中拉。太子当时被吓坏了,呆了一呆,才使劲挣脱出来,然后拉住丞相,拍了他的脑袋一下说:“快跑!快跑!”
说着,撒腿就跑了回去。回到宫里之后,心头还砰砰直跳,过了许久才惊魂稍定。
太子只顾仓惶逃跑,没想到拍了丞相脑袋一下,不小心把丞相的帽子弄掉了,丞相本是个秃子,整天戴着帽子给他遮丑,以便在宫女、王妃面前假装风流。帽子一掉,光光的秃瓢一下子暴露无遗,惹得宠妃咯咯大笑。连宫女也强忍着,才没笑出声来。丞相一看自己在女人面前露了馅,自觉丢尽了脸面,心中把个太子恨得要死。太子虽然逃掉了,但同时得罪了宠妃和丞相两个人,埋下了灾祸的种子。
太子逃走后,宠妃越想越恼怒,晚上就借机跑到国王那里,又哭又闹地对国王说:“大王啊,你可得给贱妾作主。妾身哪怕身份再低贱,也是大王的妃子。可是,太子却借给我送礼问候的机会,对我动手动脚,轻薄调戏,有非分之想。要不是妾身以死抗争和丞相的帮助,就会受到玷污,而对不起大王了,我是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啊!大王要是不惩罚他,妾以后将怎么办啊!”
国王听了宠妃的哭诉,觉得非常吃惊。他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这个儿子可是个情操高洁、笃诚佛规的人呀。他非佛志不念,非佛教不言,非佛道不行,满朝文武,无不知他是个少有的君子。我想他绝对不可能干这种非礼之事,你不要瞎说八道!”
国王虽然对太子很信任,但经不住宠妃没完没了地在枕边哭哭啼啼地吹风进谗言,再加上丞相绘声绘色,制造谣言,为宠妃帮腔,国王也就有些将信将疑起来。宠妃见国王对太子开始起疑,就趁热打铁,逼着国王处死太子。但国王仍然犹豫,便说:“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老虎那样凶恶,都不会害自己的孩子,我们人类更不能作这样的事。骨肉相残,是天下最可耻的事,我绝对不能干!”
为了平息宠妃的不满,国王就让太子离开首都,镇守边境的一座城市。
这个城市离首都很远,要走八千里路。到底是父子情深。临别之时,国王告诫太子:“你远离我的身边,在外镇守边境,一定要勤奋努力,洁身自好,干出一番事业来。在那边,你办事要顺乎天理,合乎民意;要爱护百姓,不能为害良民;要尊敬老人和亲人,爱护人民如子嗣;要尊从佛家戒律,行为检点,一生一世都不能松懈放荡。你应该知道,在这世上有很多行不法之事的奸佞之徒,你要小心在意啊!”
太子见父王如此教诲,哭拜于地说道:“我一定把父王的教导记在心间,请您放心吧!”遂告别了父亲,来到了镇守的城市。
这个城市以前因为地处边陲,国王鞭长莫及,治理不周,因此十分落后贫困。太子进驻之后,用佛家的五戒十德教育国民,而且身体力行,经常夜以继日,日夜辛劳。不到一年,就把城市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丰衣足食,老少皆安,长幼有序。太子于是声名远扬,远近居民闻风而来。很快这里的居民就增加了一万多户,使这原来落后的小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消息传到了国都。国王和后妃闻讯十分高兴。事实证明太子不仅是个谦谦君子,而且是个治国之才。国王解除了后顾之忧,决定自己百年之后,把王位传给太子。
对太子的政绩,举国称颂。可是那宠妃却心里感到十分害怕。她担心自己曾经诬告过太子,太子以后继承了王位,对自己就太不利了,不如把太子早早除掉。但现在国王很喜欢太子,再进谗言不仅没用,而且弄不好会惹杀身之祸,于是,她就把丞相召进宫来,鬼鬼祟祟地密谋了一条毒计。
有一天,宠妃和丞相利用国王外出不在宫中的机会,伪造了国王的印信,派人到边境假传圣旨,敕命太子马上剜下自己的双眼,交给使臣带回。
圣旨传到太子那里,太子手下的官员都不相信国王会下来这么一道圣旨,竟要处罚人人爱戴的太子。大家都说:“这个使臣绝不是国王派来的,请你千万不要相信这些鬼话,快派人进宫了解一下再说吧!”
太子心中虽然觉得迷茫,但他却说:“父王以前责备过我,今天又有圣旨为证。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我今既为臣,又为子,为了保住自己的身体而背逆父王意志,这是最大的不孝。我不能做个不忠不孝之人。现在我的主意已定,请你们不要劝我了!”
于是,太子就大摆酒宴,与手下共事了一年的官员们行乐了三天,同时对全城的百姓广施恩泽,特别救济了那些贫穷孤寡的人。
三天之后,便让手下的武官动手,把自己的双眼剜下。众武将不忍见人们所爱戴的太子受这种残忍的处罚,谁也不肯下手。太子没办法,就到处找愿意干这种事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不大懂事的卖草的孩子,赏以金银,才把眼睛剜下,封在盒子里,交给了使者。
使者返回国都,把盒子交给了丞相。丞相高高兴兴地亲自交给了宠妃。宠妃这时才觉得出了恶气,心满意足。为了进一步发泄出自己的怨恨,她把太子的眼睛挂在床头,天天对着眼珠恶狠狠地骂道:“谁叫你不服从我的?不服从我,就让你尝尝剜眼珠的滋味。怎么样?这回痛快了吧!”
就在那天的夜里,国王做了个梦,梦见太子在骑马时被一只大马蜂蜇伤了眼睛,一下子从马上跌了下来。国王大吃一惊,从梦中惊醒。他越想越心跳不安,想起以前曾经错怪了太子,不禁流下了眼泪,自言自语地说:“莫非我的儿子遭到什么祸事了?”
宠妃见国王惊梦,也吓了一跳。但她马上镇定下来,假意安慰国王:“太子远离京都,国王心里挂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不用担心,太子一城之主,怎么会出祸事呢?你以后白天少想念一些太子,晚上多欢乐欢乐,就再不会做这样的恶梦了!”
国王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就把此事放了下来。
太子既然眼珠被剜了下来,再也无法处理朝政,于是就靠弹琴卖唱为生,四处流浪。太子没有病的时候,已经和一个邻国的公主订婚,只是还未迎娶。
一天,太子流浪辗转,正好到了这个国家,就在街头弹琴卖唱。这个国王因为通晓音乐,特别喜欢弹琴。太子优美的琴声引来了满街的百姓,有人就报告了国王。国王就派人把他请进宫,为国王抚琴。太子先弹奏了一首歌颂国王功德政绩的曲子。在这首曲子中,太子把自己的遭遇和苦处都通过琴声倾诉出来,弹得如泣如诉,悲哀凄凉,催人泪下,使满座的人听得人人以泪洗面,衣襟尽湿。
当时,太子的未婚妻也陪父王一起听琴。公主十分聪颖,妙解音律,听懂了这个盲琴师曲中倾诉的无限哀思,发现这个盲琴师就是自己的未婚夫君法施太子,不禁悲从中来,痛哭流涕,起身奔向太子,边哭边说:“是什么卑鄙可耻的小人,把我的夫君迫害到这种地步!”
国王见到女儿的举动,急忙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公主就把法施太子琴中诉说的遭遇陈述了一遍。国王开始还不相信,一问盲琴师,果然如女儿所述,眼前的这个盲琴师正是自己已经订过亲的未来女婿。
这时,只听公主悲切切地对父亲说:“贞女不嫁二夫,我的命运早已和夫君连在一起了。他现在被人暗算,遭受冤屈,流落到这个地步,但他仍然是我的夫君,更需要我的照顾,请父王成全我们,让我跟他吧!”
国王和王后看到女儿的未婚夫竟然成了盲人,心中很是伤心,但见公主意志坚定,知道女儿的脾气,只好依了女儿的心愿。
法施太子在妻子的帮助下,又双双辗转回到本国,并在国都的街头以弹琴卖唱为生。法施的父亲听说国都来了一个弹琴的高手,就把他唤进宫里,为国王抚琴。国王见到这个盲琴师,虽然双目失明,形容憔悴,但却和自己的儿子非常相似,而且越看越像,尤其是说话的声音,竟然一模一样。国王不禁壮着胆子激动地问:“你是不是我的儿子法施太子?”
法施太子听到父王的问询,再也忍耐不住扑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国王、王后和宫中的宫女、侍从,见到原来那么英俊漂亮的太子如今变得这个模样,也都失声痛苦,泣不成声。法施的妻子见状,也给国王、王后跪下,拜见了公婆,就把太子奉命剜眼的事情讲述出来。宫中的众人听了公主的叙述,无不恨得咬牙切齿,都一致要求国王狠狠地处置假传圣旨的坏蛋。国王听了公主的叙述,气得差一点儿晕死过去,十分震怒。他马上下令追查清楚,严加法办。
经过追查,查出是宠妃和丞相合谋的。国王就下令把他们抓了起来,毫不留情地一顿痛打,打得他们死去活来,尝遍了痛苦,然后把他们活埋了。
此后,法施和他的妻子就平平安安地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据《六度集经》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