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波罗奈国风景迷人,民风淳朴,佛祖释迦牟尼就带着弟子们前往那个国家。
果真是名不虚传,波罗奈国到处是丰茂的森林,广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佛祖和弟子们来到了一处绿树环合,野草如茵的地方,佛祖释迦牟尼坐到一棵大树下,望着眼前的景象,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时候,佛祖的头顶上现出五色光环。
阿难觉得有些意外,就马上在佛祖面前跪下,向佛祖问道:“您为什么笑了起来?并且头上现出五色光环来?”
佛祖释迦牟尼笑着对阿难说:“从前,迦叶佛还在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一座寺院,寺院里有二万个沙门。迦叶佛常常给他们讲解佛法。”
阿难听佛祖这样一说,他连忙找来绳子在两棵树之间结成了一个吊床。然后,阿难又向佛祖跪下,请求佛祖上吊床。
“请佛祖上坐吧,这真是一处福地啊!竟引来了两位佛。”阿难这样说着。
佛祖释迦牟尼坐上吊床后,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地方,说道:“当时,那个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城市,名叫维绫城。维绫城内有一个手工陶器作坊的人家,这家人有一个技艺极好的儿子,名叫欢豫。
“欢豫为人忠厚、善良,多次到迦叶佛那里去聆听教诲。因此,他虽然以制陶器为业,但是从不随意挖土,他害怕伤害了栖息在土中的虫子。所以他只用洞岸边崩落的土和老鼠打洞时掏过的土来制作陶器,再用这些陶器来换取粮食。
“在交换时,欢豫不管别人给多给少,从不计较这些小利,也从未因为这些小利与人争吵。换回的粮食,欢豫用来供养年迈的父母。欢豫的父母十分虚弱而且已经失明了。由于欢豫常常不计小利,换回的粮食不够三个人的用度,因此,欢豫顾此失彼,忠厚和孝顺难以两全其美。
“迦叶佛知道此事后,在一个早晨,他一起床穿好衣服,就拿着托钵进了维绫城。他找到了欢豫的家。进屋后,他向欢豫双目失明的父母问道:‘我是迦叶,请问孝子欢豫在家吗?’欢豫的父母告诉他说:‘原来是尊敬的佛啊,欢豫他不在家。’迦叶佛又问道:‘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欢豫的父母回答说:‘不知他到哪里去了,但他说一会儿就回来。尊敬的佛啊,家里有些好米饭和大豆汤,您想用斋饭的话就自己盛吧。’
“迦叶佛用托钵装了一些饭和豆汤,然后坐了下来开始吃。吃完饭,迦叶佛道了谢就走了。过不多久,欢豫回家了。他看见家里的饭少了一些,就向父母问道:‘是谁吃了家里的饭?’他的父母回答说:‘刚才,是迦叶佛来家里看你,你不在,他自己就盛上饭吃后走了。’欢豫听后十分愁怅,又喜又悲。
“欢豫对父母说:‘迦叶佛是至尊无上的,那些天神、帝王虔诚恭敬斋僧时,都常常担心请不到他。我们家如此破败简陋,饭食又是这样的简单,他却偏偏来了,而且还吃了。这完全是可怜我们才这样做的。’欢豫悲喜交集,不禁扑倒地上,向着迦叶佛所在方向行起叩首礼来。
“后来,欢豫感念迦叶佛的恩德,他在半个月内从没有感到过饥饿,自然也就没有吃饭。而他的父母也很高兴,有七天忘了吃饭。
“这之后一个多月,迦叶佛又来到了欢豫家,偏偏欢豫又不在家,于是迦叶佛像前次一样自己去盛饭,吃完饭后就走了。不久后,欢豫又回来了。像上次一样,欢豫感念迦叶佛的恩德,半个月的时间内从未饥饿过,他的父母也少吃了七天的饭。
“过了不久,赶上了雨季,大雨日夜不停一直下了半个月。迦叶佛所在的寺院也被雨水泡坏了许多房屋,到处都在漏水。待雨稍微小些后,迦叶佛告诉他的弟子们说:‘维绫城内有个叫欢豫的人,他刚刚新建了一座房屋,你们可以进城去把他屋顶上的瓦都揭下带回来,用在我们寺院的屋顶上。’
“迦叶的弟子们听见吩咐后,都进了城,到了欢豫的家,不巧的是欢豫又不在家。迦叶的弟子们直接就上了房顶,开始揭瓦。欢豫的父母听见响动急忙出来问:‘是什么人在揭我家的瓦?’一位沙门回答说:‘迦叶佛的寺院漏雨漏得厉害,佛派我们来揭你家的瓦去寺院补漏。’欢豫的父母听他如此一说,连声说道:‘好,好!我家儿子的福德竟然能到这种地步,真让人高兴啊!’
“两位老人十分欢欣,急忙向沙门行了叩首礼,并说道:‘你们多取一些去吧,你们取得越多,我们积的福也就越多。’沙门们带着瓦刚刚离开欢豫家,欢豫就回来了。他一看自家屋顶被揭得不成样子,就向父母问道:‘是谁来揭我家的瓦?’他父母告诉他说:‘迦叶佛的寺院房屋漏雨,因此他派弟子们来取走了我们的瓦,回去补修寺院去了。’
“欢豫听父母一说,当即就向迦叶佛所在的方向行了叩首礼。口里说道:‘至尊无上的迦叶佛啊,那些帝王、诸侯为您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宝殿,您都不去住,却偏偏要取走我屋顶上那些粗瓦,这不是要让我得福嘛。’于是欢豫在十五天中又忘记了饥饿,他的父母也同以前一样七天时间没有吃饭,但精神依然很好。
“后来,迦叶佛带了五百名弟子去王宫,给国王讲法。国王的名字叫脂维,他亲自出来迎接迦叶佛。见到迦叶佛后,他抛却了往日的威仪,如同平常人一样向迦叶佛行礼并致问候,然后,端端正正坐了下来听迦叶佛讲经。
“听完了迦叶佛的讲解后,脂维国王对迦叶佛说道:‘我佛如日中天,我想请求迦叶佛和弟子们屈驾接受我们准备好的粗茶炎饭。’迦叶佛没有说话,只是点头同意了。
“一切准备好后,迦叶佛与弟子们就去接受斋饭,脂维国王亲自端着饭菜供奉迦叶佛。斋饭后,脂维国王又向迦叶佛深深施了一礼,然后坐在了迦叶佛的面前。
“迦叶佛对坐在自己跟前的脂维国王说:‘陛下你前世信奉佛法三宝,因此,今世你得了好报,六道轮回时进了人道,并且变前世的女身为男身,还得到了万人之上的王位。一个做国王的人要懂得,做好国王的法则就是用圣贤们的话去治理民众,严格要求自己去养育自己所管辖的民众。而那些邪恶的妖言是足以烧掉整个国家的大火,陛下尤其要慎重对待。’
“脂维国王向迦叶佛行了叩首礼,对迦叶佛的指教表示感谢。然后,脂维国王又向迦叶佛提出请求,请求佛多住些日子,并说自己已经竭尽国力为迦叶佛准备了装饰着宝物的禅床、禅桌以及灿烂的帐幔等等,连生病备用的药物也准备好了。迦叶佛却没有答应。
“脂维国王猜想道:‘我所准备的供奉物规格如此之高,有谁能够超过我的呢?’。这时候,迦叶佛也猜到了脂维国王心中的念头。于是,他对脂维国王说:‘其实,在你的国家里,还有一个在供奉上超过你的人,他的供奉简直可以说是无法用任何一个标准来衡量的。’脂维国王听后,大吃一惊,他急忙向迦叶佛问道:‘这个人是谁?我很想知道他的名字。’
“迦叶佛看到脂维国王急切地想知道欢豫的事,就告诉了他:‘在陛下统辖的维绫城里,有一个对父母特别孝顺的人,他的名字叫欢豫。他十分信奉佛法三宝,并且在我这里学习过佛法,特别能克制自己,宽待他人。他为人正直守信用,清心寡欲,手中并没有任何宝物,只是靠制造陶器来养活自己的父母。在用陶器交换食物时从不与人讨价还价,心地十分善良仁慈,又能忍辱负重。一心只有正道,以读经书为人生之乐事。他不敢娶妻,害怕娶来的妻子蔑视自己失明的父母,让别人骂作不孝之子。’
“‘每次来到我那个寺院,总是认真虚心地听讲佛法。代替他那双目失明的父母向佛申明看不见世界万物的苦处。每次说到这些都痛哭流涕。
“‘我去他家吃掉原本就不多的食物,派人揭下他家房上的瓦,他家三口人无一人有怨言,反而十分欢喜,竟然十五天都忘了吃饭。欢豫这个人的那些至为仁慈、至为孝顺的有德的行为难以一一述说。
“‘我因为要周游四方普渡众生,不得已才没有接受陛下的邀请,而陛下就生出了怨心。用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德行,那么,陛下恐怕赶不上欢豫了。’脂维听迦叶佛说到了他的内心之处,心下十分信服,于是对迦叶佛说道:‘您说得很对,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从没想到能有一个至为孝顺的欢豫,让佛这样赞叹。他的德行之美好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真让人感叹不已,我应当帮助他养育他的父母。’
“迦叶佛讲解完佛法后,就离开了脂维国王,四处周游讲习佛法去了。
“迦叶佛走后不久,脂维国王马上派出使者,带着满载着粳米、麻油、奶油、蜂蜜等杂物珍宝的五百辆车去了欢豫的家。国王还要求使者用谦逊的态度向欢豫表示出敬意。使者进了维绫城后,找到了欢豫的家,欢豫也正好在家。使者上前对欢豫说:‘迦叶佛在国王面前不住地夸赞你这个贤者至为孝顺、仁慈,因此,国王陛下十分高兴,特意命令我来向你表示敬意,请你接受这些国王陛下的礼物,用来赡养父母和供奉佛法。’欢豫十分高兴,他对使者说:‘国王陛下仁慈宽厚,竟然这样厚待我,非常感谢陛下的好意,请使者回宫后代我向国王陛下表示感谢。’
“当时,有一个外道修行者的儿子,名叫花结。花结与欢豫从小就是好朋友,长大以后,两人的交情更加深厚。
“有一天,他们两人正在水里洗浴,远远地看见了一棵大树。欢豫指着大树方向对花结说:‘迦叶佛圣人住在那里,我们应该去施礼致敬。’花结却说:‘佛法道义难以指望,我不敢有什么希望。’欢豫听花结如此一说,心中有些愁怅,于是说:‘佛生在世上很难遇到,他就像昙花一样只开那么一会儿功夫。有时候,甚至要几万年才能出现一次呢,这样的机会,你怎么可以放过呢?’
“欢豫说完话后,就一手抓起衣服,一手使劲拉着花结到了迦叶佛住的地方。一见到迦叶佛,欢豫就行了叩首礼而花结却站在一旁动也不动,迦叶佛让他们都坐下了。欢豫坐下后就对迦叶佛说道:‘花结和我从小是好朋友,但他现在还抱着外道修行,执迷不悟,我请求佛帮助他去掉那些迷茫。’迦叶佛知道花结的情况后,针对他的情况,讲说了相关的佛法,花结听后,心中豁然开通,并开始信奉佛法三宝。
“花结和欢豫都十分高兴。欢豫高兴的是自己的好朋友也跟自己一样信奉了佛法;花结高兴的是自己终于认识到了佛法的广大。两个人高高兴兴地向迦叶佛行了叩首礼,然后才告辞而去。
“一路上,花结都兴致勃勃。他对欢豫说道:‘这个世界上幸亏有了佛法,现在看起来家庭是一个不洁的地方了,你为什么不去出家做和尚呢?’欢豫回答说:‘我家里有两个日薄西山的老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况且又都双目失明,他们全靠着我而活着。因此,我不能够出家做和尚。’花结点头道:‘你与我的情况确实不一样,我倒应该出家去当和尚啊。’
“第二天,欢豫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迦叶佛。迦叶佛当即为花结授了戒律。一亿年以后,花结转生到了第四兜率天上,从天上一下凡马上就变成了佛。”
佛祖释迦牟尼一口气讲到这里,他的弟子们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丝毫没有一点倦怠。尤其是阿难,大睁着双眼,听得津津有味,佛祖一停下讲述,他反倒不自在起来。
佛祖接下去又说道:“那个花结,就是我自己前身,而那个欢豫就是阿难的前身。那时候,阿难是我的好朋友,是他使劲拉着我到了迦叶佛面前听佛讲经,才使我后来成了佛。所以说,一个好的朋友是得到各种福分的根本,以后升天得道都是和好朋友的帮助分不开的。”
佛祖释迦牟尼说到这里,就不再往下说了。阿难听佛祖说出他自己的前身的故事,心中也十分高兴。
——据《贤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