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七年(1881),丹桂随兄从龙就读于距家乡四百余里的长安。是年初夏,同州府(今大荔县)开科,在其兄劝促下,勉强赴试。
丹桂自幼聪敏过人,虽经从龙辅导,辄能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其兄自度,此次稳登金榜。一路上,因此多加勉励,谁料他却说:“如今官场漆黑一团,即使考上举人、秀才怎样?!若不贪,弄不来钱;若要贪,天理国法不容……到头来,哪有好下场?”
兄弟俩因话不投机,一路上闷头赶路,第四天天黑,赶到同州,跑遍大街小巷,客店全被应考者挤得满满堂堂……俩人拖着疲乏的脚步,在时近四更,方才在偏僻去处,觅得一家小店,吃过便饭,因旅途连日劳累,便很快进入梦乡。
次日,窗纸还未全亮,从龙就翻身起床,为的是让弟弟早作准备,出乎意料的是不见了弟弟的人影,他即预感不妙,往事却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前四五年丹桂学习儒家经典颇为用心,待后因恹恹多病,也不知什么缘故,却热心于课暇去对门南场,撮土插香礼佛,还把场边木兰籽采来,串成念珠念佛……,时间一长,就有同龄伙伴相讥。他却不亢不卑地道:“世人笑我把香插,我笑世人无主张!”思前想后,提过行李,重返长安,先后去报恩寺、慈恩寺……找访,均无踪迹,反正他已铁了心,不寻得弟弟,决不回家。
一天,寻至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寺,询问了不少人,也无人知,还有些好心人劝他:“你这样无目的瞎撞,还不是大海捞针?!难呀!难!”他却坚定地说:“自古常言说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锈针!从今日起,我每到一处,都要用梳子梳上一遍,就不信能有漏过的?!”于是,他跑遍大、小殿和寮房,待到灶房时,意外地发现一幅对联:“一粒粟中藏世界,半片锅内煮乾坤”。笔迹稳健,苍劲有力,颇似丹桂手书,即驻足仔细端详,越看越像,即找大和尚要人。起初,大和尚婉言不认,待他谎编家母病重,待回家辞母,病愈即往,方才见到丹桂。
却原来丹桂随同长兄长安就读,但因猛悟前非,遂萌生出家的念头,暗地打听到莲花洞寺是个好去处,在同州不辞而别,即奔该寺礼道纯为师,道纯见他,消瘦高个,不失英俊魁伟,料他必有积蓄,就说:“出家则可,衣服须自备!”就给了一件大衫和一双僧鞋,住寺内充当柴头,于课余上山砍柴、挑水、烧水,供养众僧。
丹桂虽知兄长说谎,但总觉义不容不归。一路上,兄长尽说假话,丹桂听后也不置可否,兄长见他这样,即厉声斥责:“谁教你出家,你便可自己出家?!从今放下,否则决不轻饶!”到家后,家人劝他将僧衫改作俗衣。丹桂眼睛机灵地一转,计上心来,婉言轻语:“这万万使不得!寺院若派人来,咱以原物还他,若无原物,恐怕要吃官司,受累不小!”家人也觉有理,僧衣虽得保存,丹桂即把它连同僧鞋用绳子捆了,吊上屋梁,天天无事瞅三遍。一天,兄长不解地问他:“你成天为何瞅它,难道它还能飞了?!”丹桂也只是淡然一笑,应道:“我梦中见它会飞,故而天天无事瞅三遍!”
丹桂起初回家,家人管理甚严,兄长及二哥相换不离。转眼将近两月,不得机会。一天,亲戚有事,不待父母安排,即恳请赴席,席间一反常态,大吃酒肉,家人以为已改初志,防范虽疏。又经半余月,父母和兄长往外婆家探亲。留二哥相伴。场中晾晒谷米,常有鸡雀相践,二哥不时去场间驱赶。丹桂知道时机已到,在课堂随即占一观音课,上云:“高明居禄位,笼鸟得逃生。”遂即撺上屋梁,取过僧衣,并在衣柜内取出二百元钱,快速奔出家门。
二哥从场里回来,不见了丹桂,原以为他去后院方便,遂大声呼唤几声,见没人应声,心觉有异,细看梁上僧衣已无,迅即追出城门,往西望去,影迹全无。
丹桂惟恐兄长来追,一路上三步并作两步走,昼夜兼行,没出四天即抵达莲花洞寺。师父恐其兄复至,只让住宿一夜,赠给银元一枚,兑得铜钱八百枚,作为盘费,秉承师命去安徽小南海参学,遂单身只影,爬山涉水,备历艰辛,毫无退志。一日,行抵湖北竹溪莲华寺,询知路程尚远,遂于该寺褡单。寺师见他身高体壮,忠厚老诚,让他打煤炭、烧水,寺内僧众四十余人,煤水均需自挑、烧开,即使天气晴好,亦是一份苦差事,若遇刮风下雨天,山路崎岖,泥泞打滑,跌跌撞撞,自是异常辛劳,但他毫无怨言,开水供应如常,深得僧众赞许,寺师信赖。
次年四月,副寺回去,库头有病,寺师就让他照应库房,他虽初出家,但“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竦万年”注的联语及沙弥律、盗用常住财物的报应,铭记于心,且身体力行。因此在整理粮食,如有沾染气味时,但用纸揩拭,从不敢舐食。
这真是:
自幼释儒典,田中习农耕。
少时兄相伴,读书苦用功。
初时涉韩欧,辟佛受其蒙,
渐次涉社会,官场实太庸。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饱学虽不仕,许身莲花洞。
注 杨歧灯盏者,杨歧方会禅师在石霜圆会下作监院,夜间看经,自己另买油,不将常住油私用。宝寿生姜者,洞山自宝禅师(宝寿乃其别号),在五祖戒禅师会下作监院,五祖戒有寒病,常用生姜红糖熬膏,以备常服。侍者往库房求此二物,监院曰:“常住公物,何可私用?拿钱来买!”戒禅师即令持钱去买,且深契其人,后洞山住持缺人,有戒禅师举所知者,戒云:“买生姜汉可以。”(摘自印光大师自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