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女人傅唐氏家居焦作矿区中福里,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四月,有印光大师皈依弟子李慧基迁住邻居,从此日夜梵声朗朗,唐慧敏闻得,心生爱慕之情,几欲往访,只因与其相识尚浅,未敢骤然造次。
时过约近半年,交往虽多,相处较熟,九月七日,慧基热情登门,殷切劝其念佛,心里甚喜,告知丈夫,丈夫亦自欢欣。并嘱慧基来家开示。当晚,朦胧中,却见李居士手持念珠,含笑而来,以念珠相赐,并恳切叮嘱:“要恳切念佛!”即答道:“自当牢记于心!”话未落音猛醒,却原是一梦,心中甚奇。
次日出门,适见李居士,即将此梦相告,李居士听后,欣喜至极,虽偕傅唐氏参礼佛像,晓以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大意。方知其皈依大师为当代高僧印光老人。从此即每于晚间,偕同念佛。李居士随后又以经书相赠,劝持月六斋,慧敏甚为感动,礼拜之心愈切,在李居士偕同下,在家中设了佛案。由是显如禅观,幽如梦寐,屡见境界。慧敏亦将此一一告知李居士,李居士证诸经典,多与符合,切嘱不可贪著,须顾正念。
傅唐氏为了习学仪式,诣李居士念佛,一如继往。辄闻李居士发愿时,称弟子李慧基,普为四恩三有……慧敏因感自己虽已入道,尚无法名,屡请李居士于印老大师处为介绍求皈依。时年关已近,李居士欣应年后办理。
十六晚,礼佛方毕,从事操作,系想佛事,心尚未散,乃自念:“发愿无名,至以为憾。居士虽许介绍,倘为时局关系,或邮讯不通,或印老迁移他处,且年近八旬之人,设已生西,均意中事。果尔,我之皈依无望,是终无名矣!”正伤感际,意中突来“惠敏”二字,几乎失声,是人说耶?”我说耶?究竟谁说耶?真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
十八日,傅唐氏将此梦,告知李居士,李居士听了,恳切地说:“感应之理不爽。”遂以印老小照相赠,并令对相焚香皈依,以“慧敏”为师赐法名,并向十方诸佛证明,慧敏敬谨依行。当晚李居士邀慧敏同课,课毕,李居土向慧敏合掌随喜:“如此皈依,是名真皈依也。”慧敏自是庆幸无已。从此每于课毕师,乞求加被,力图精进。誓此一生,往生净土,头可断,志不可堕。以期不负居士,不负本师,不负诸佛而已。
李慧基具信将此事禀知大师,并代慧敏另请师像供养,统祈师慈加被。大师接信后,即于二月初三,以一信复二居士,信云:
“慧基鉴:慧敏宿有慧根,故能一念即得相应。须知学佛之人,当尽己分,必须孝敬父母公婆,劝其吃素念佛,求生西方。至于兄弟、姊妹、夫妻、妯娌、儿女、仆使,均宜以此相劝。能如是者,方为真佛弟子。法名乃是空名,如上所说,乃为实德。务须实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念佛求生,及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行如是,化他亦然。此即俗修真之一大规范也。祈与彼说之。
光老矣,不得常来信介绍人归依,以无目力精神应酬也。祈慧察。”
这真是:
慧敏有宿根,难得境界详。
一念即相应,法名自空亮。
师喻深信愿,念佛生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