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祖道信大师生而超异,幼年即仰慕空宗各种解脱法门,如同前世修习过一样。他继承三祖法眼后,摄心无寐,两胁不沾卧席达六十年。隋朝大业十三年,领徒众到吉州,遇群盗围城,七十天不能解围,万众惶恐。四祖心中怜悯,教众人念《摩诃般若经》。盗贼望城墙似有神兵,相互传言道:“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悄悄离去。唐武德甲申年,大师返回蕲春,住破头山,学者云集。一日,四祖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三祖问道:“你姓什么?”小儿答道:“有性,但不是一般之姓。”四祖道:“是何姓?”答曰:“是佛性。”祖曰:“你没姓吗?”小孩答道:“性空,故无性。”四祖暗想:此人合当继承我之法器。即遣侍者到其母住所,请求她让其子出家。其母看到孩子有此宿缘,并不阻拦,让他舍身为佛门弟子。之后,四祖将法眼及袈裟传与了他。并吟一偈语道: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之后,四祖将门下弟子交给他。一日,四祖告众人道:“我于武德年间游庐山,登绝顶,望破头山,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你们知其意吗?”众皆默然。法嗣弘忍道:“莫不是您的后面横出一支佛教宗派吧?”四祖道:“说得好。”到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因为向往大师法道,欲瞻其风采,诏四祖赴京。四祖上表逊谢,使臣往返达三次,四祖竟称病不去。第四次,唐太宗命使臣道:“如果不赴京,即取其头来。”使臣到破头山宣读上谕,四祖闻了,乃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臣大异,回京城将其情景告之唐太宗。唐太宗对其愈加钦慕,赐与四祖珍宝绸缎,以成就其志向。到高宗永徽辛亥年闰九月四日,道信忽然告诫门人道:“一切的法,皆为教人解脱之道。你们当各自护念佛法,流布下去,教化以后的人。”言毕,安坐而逝。享年七十二岁。
四祖弟子为其在破头山建塔安之。第二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四祖仪相犹如生前。之后,门人再不敢关闭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