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章 第二节 彻底实行减租减息——4

雷云峰


  四 减租减息的成效
  第一,改善了农民的经济生活。在减租减息以前,边区的地租率高达土地产量的50—80%,利率多在3至5分左右。无地或少地的佃农,终年辛苦劳累,丰收年混个“半年糠菜半年粮”,歉收年就要忍饥挨饿,甚至无法生活。经过减租减息,保证了边区“二五减租,一分计利”政策的贯彻执行,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比如,米脂县的吕家崄是贫雇农占绝大多数的村庄,全村有耕地860余垧,21户地主、富农和中农即占500余垧。减租前农民经常挖野菜充饥,经常要求政府救济。减租三年后,加上副业收入,农民从外村地主手中就典买进土地70余垧,本村富农的土地也有23垧转到农民手中,挨饿和挖野菜充饥的事实在该村绝迹了。绥德郝家村贫农刘永山,全家4口人,自有山地5垧,租种地主的地23垧,1943年共收粗粮12.9石。如果不减租,他至少出租子4.99石,占租地产量的一半以上。减租后他交租3.44石,除去全家人吃饭和消费外,变成了有1.46石的余粮户”。
  第二,提高了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经过减租减息,边区的群众更加拥护共产党、边区政府和八路军,积极参加自卫动员工作和锄奸工作,热烈响应政府的每一号召,推动各项建设。在绥德、陇东、关中等分区及其他未经分配土地的区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赤水县2区一乡15家佃户减免了142.09石租子,平均每户减租9.47石后,大家生产情绪很高,在5天内佃户们就翻了1300多亩秋地,该乡任老九往年都不翻秋地,这年也把20亩秋地全部翻完。他们还组织了四犋牲口,在两天就开了12亩义田。1943年在保卫河防的动员时,佳县的群众都自动起来协助政府调查户口,贮藏公粮,不辞辛劳地日夜工作,这年全县就多挖了100多个水窖,多开了几千亩荒地。正如绥德郝家桥的农民郝进理在减租保佃后说:“去年咱租的5垧地,减了租,地也保住了,种庄稼也有劲了,锄了4次草,3垧黑豆打了3石”。这种情形在减租的区域极为普遍。
  第三,照顾了地主利益,坚持了抗日统一战线。减租中不少地主亲眼看到共产党伸明大义,顾全团结抗日的大局,照顾地主利益。农会、政府还帮助他们收租子,办事公道。减租后租子虽然少了,但收租有保障。他们有的主动提出按政府法令减租减息,有的当众烧毁了多年的陈帐。土地革命时期一些逃离边区的地主也纷纷返回家乡。有的开明绅士还被选进了各级参议会,参加了政府工作,为支持抗战做了一定贡献。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