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要组织机构

重要组织机构

土地革命时期

  • 1935.11

    中共西北中央局的成立

     

      1935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西北中央局,李维汉任组织部长,张闻天任宣传部长,林育英(张浩)任白区工作部长。同时撤销陕甘晋省委,重新将西北根据地划分为陕北、陕甘两个省,并设立神府特区,按照当时新区划分别成立中共陕北省委、陕甘省委和神府特委(1936年3月,神府特委划归陕北省委领导)。这样陕甘、陕北根据地的中共党组织便直接隶属中共中央了。   (一)中共陕北...

  • 1935.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

     

      为着统一和加强中国西北各省苏维埃运动的领导,使中国西北各省的苏维埃运动在更巩固的基础上更猛烈地发展起来,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陕甘晋苏区设立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以下列同志组织之:   博古 主席   林伯渠 组织部长   邓发 粮食部长   王观澜 土地部长   崔田民 革命经济部长(未到职,实际工作由毛泽民负责,193...

  • 1935.11

    中共中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1935年11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下称西北军委)(西北军委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是实际上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林彪、聂洪钧、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9人组成。   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随即设立西北办事处 ...

  • 1936.06.01

    西北抗日红军大学的建立

     

      193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在红军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址在瓦窑堡(今子长县城)。西北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校长林彪,政委毛泽东,教育长罗瑞卿。第一期招收学员1063人,编为3个科。其中一科主要训练红军中团以上的高级干部;二科训练营、连干部。上述两科驻瓦窑堡,后迁保安(今志丹)。三科训练班、排干部和部分战士,学员有800多人,驻甘肃环县...

  • 1936.12

    西安新文字促进会的成立

     

      成立于1936年12月,负责人有杜松寿、蔺克义、时春茂。1938年上半年改名为西北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内设党团,隶属中共西安学委领导。2000多名会员多属西安学生中的新文字爱好者,各校设有分会,以新文字为武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年2月和5月两次被国民党陕西省党部通令取缔;6月,其主要负责人蔺克义被捕;同年9月该机构被迫停止活动。   

  • 1937.01

    西北文艺青年工作者协会的成立

     

      前身是西北文艺青年协会,成立于1937年1月,以西安学生中的文艺爱好者为主要会员,利用文艺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以《沙河》刊物和旅行剧团为主要宣传阵地。内设党团,隶属中共西安学委领导。负责人有方晨、何梦溪、张路、郑克昌、刘蕴华(柳青)、赖斯徒、王庆昌、张翰文、许冷梅。1938年5月被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宣布为“非法团体”通令取缔后,被迫停止活动。   

  • 1937.01

    中共中央党校

     

      1937年1月,中央党校随中央机关到达延安,驻延安城东5公里处的桥儿沟。从当年4月起,李维汉接任校长。成仿吾为教务主任。1938年3月,康生接任校长。王学文、刘芝明先后任教务主任,方仲如任校务部长。10月,谢觉哉任副校长。这时,中央党校已招生11个班,学员1000余人。开设的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联共(布)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基本问题、军事、文化等。党校并...

  • 1937.01.29

    新中华报创刊

     

      1937年1月29日,《新中华报》由《红色中华》第325期起,更名诞生。从9月始由油印改铅印。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机关报,1939年2月7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由五日刊改为三日刊,在延安出版,向仲华任总编辑。该报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全面抗战路线,揭露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汉奸卖国贼的阴谋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反共行径,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及...

  • 1937.02

    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建立

     

      在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同时,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在延安召开。这次会议召开前,边区党的领导机构发生多次变化。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西北根据地由地方根据地转变为中央根据地。1935年11月,撤销了中共陕甘晋省委,成立了中共陕北省委和陕甘省委,在关中、三边、神府成立了三个特委,在伊克昭盟(今卾尔多斯市)成立了工委。同时,中共中央成立了中...

抗日战争时期

  • 1937.09

    陕北公学的创办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延安求学的知识青年日益增多。为满足各地抗日斗争对干部的需要和知识青年的求知愿望,1937年7月底,中共中央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委托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徐特立、张云逸、成仿吾等人筹办。是年8月,开始招收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侨青年入学。1937年11月1日,陕北公学正式成立,成仿...

  • 1937.09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11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了统一和加强中国西北各省苏维埃运动的领导,使其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猛烈地发展起来,决定在陕甘晋苏区设立“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统一领导原陕甘省、陕北省、关中特区、神府特区和新发展的苏区政权工作。西北办事处设主席团,为最高领导机关,以博古(秦邦宪)为...

  • 1937.09.12

    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的成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妇女工作大纲》精神,作出《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要求在乡以上成立各界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这一决定得到毛泽东、张闻天、李维汉、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各机关、团体、学校400多人纷纷表示愿意发起赞助。1937年9月12日在延安抗大召开发起人与赞助人大会,选...

  • 1937.10

    安吴青训班建立

     

      简称“青训班”,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由西北青年救国会主办。1937年10月在陕西泾阳县斗口镇成立,1938年1月迁至泾阳以北之安吴堡。最初称战时青年训练班,后改为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朱德任该训练班名誉主任,冯文彬、胡乔木任正、副主任。招收从全国各地来延安的进步青年。其教育内容除讲授有关社会科学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外,侧重于军事...

  • 1937.10.01

    陕甘宁边区银行建立

     

      1937年lO月1日,陕甘宁边区银行正式在延安成立,行垃设在延安城内。陕甘宁边区锻行的前身是1935年11月在瓦窑堡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林伯渠任行长)。 t938年3月,边区银行对原西北分行的帐目避行了会计总结,结束了分行的一切帐目。   边区银行首任行长曹菊如。   1938年4月1 日,由边区银行领导的光华商店在延安成立。这是边区第~个公营商店。   1...

  • 1938.01.29

    陕甘宁边区抗战敌后援会成立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大本营,这里有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又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群众基础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就有工、青、妇各种群众组织。抗战爆发后,一些组织经过改组,成为便于推行统一战线政策,适应战时斗争任务的群众团体(如由共产主义青年团改组的青救会,由女工、农妇代表会吸收各阶层妇女参加的妇女联合会)。为了便于...

  • 1938.04

    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成立

     

      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成立了“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刘少奇担任执行局委员长。不久在全总西北执行局领导下,成立了陕北省工会。全总西北执行局和陕北省工会领导陕甘宁根据地工人运动,在制定和执行苏区工运方针和任务面前,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为以后边区总工会的成立作了准备。   1937年6月19日,全总西北执行局举行干部(包括陕北省工会干部)联席会议,成立了陕...

  • 1938.04.01

    鲁迅艺术学院的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亦称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中共中央创办的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的学校。1938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学校,并委托沙可夫、李伯钊、左明等人负责筹备。此后,京、沪两地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为鲁艺的创办提供了条件。1938年4月1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沙可夫任院长,许以新任政治部主任。设文学、音乐、...

  • 1938.05

    马列学院创办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以学习、研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为重点的学校。1938年5月在延安成立。张闻天兼任院长,王学文任副院长,朱光任秘书长。招生对象是中共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的优秀生。课程设置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近代世界革命运动史、党的建设等。任课教师有...

  • 1938.07.04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

     

      一九三八年四月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同志在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组织的晚会上,看了业余文艺爱好者演出的秦腔《二进宫》、《五典坡》,京剧《升官图》。在演出的间隙里,他向工会负责人其华同志说:群众喜欢的形式我们应该搞,但就是内容太旧了,应该有新的革命内容。其华指着柯仲平同志向毛主席说:“文协的老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转过身来向柯仲平同志说:是不是应该。柯...

  • 1938.10

    陕甘宁边区青年救国会成立

     

      为了适应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团结各界青年投身抗日救国的热潮,中共中央作出了改造共青团的决定,要求把这个先进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改造成为广大青年群众的抗日救国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各级共青团,自下而上地实行了彻底改造,相继建立了各级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   为了总结青年运动的经验,进一步号召和团结全国青年担负...

  • 1939

    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成立

     

      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的前身是1936年1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在西北办事处内设的外交部,下设交际处;博古兼任外交部长,伍修权任秘书长兼交际处长。此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即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外交活动。不久,交际处改为招待科。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招待科随党中央到延安驻在城内大东门处。1937年9月边区政府成立后,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招待科,...

  • 1939.03.08

    中国女子大学的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1939年3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开展全国妇女运动的决议,同时,经毛泽东提议,决定创办中国女子大学。经过两个月的筹备,6月中旬开始上课。校长王明,政治部主任孟庆树,教务主任张琴秋。1939年7月20日,在延安正式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国女子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训具有领导妇女运动专长和...

  • 1939.09-1945

    八路军留守兵团建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中共中央军委把从八路军各师抽出留在陕甘宁边区的兵力组成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下设东、西地区留守处。抽出的部队有:第一一五师之炮兵营、辎重营;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之第七一八团及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第一二九师之三八五旅(缺第七六九团)及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等,共约9000人...

  • 1939.10.20

    共产党人创刊

     

      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不定期。1939年10月20日在延安创刊,1941年8月停刊,共出19期。其任务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它以党的建设为中心,主要内容包括: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及指示精神,党的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党的建设方面的学习资料,党员中的典型事迹。其形...

  • 1940.01

    陕甘宁边区回民文化促进会成立

     

      为揭露日寇灭亡全中国、灭亡回族的阴谋,提高广大回族群众的抗日热忱与信心,提高边区回族的文化水平,使回汉民族密切团结,共同发展,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致通过成立回民文化促进会的决议,以谢觉哉、李维汉等39人组成的陕甘宁边区回民文化促进会筹备委员会,积极进行各项筹备工作。   1940年10月7日至16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宁边区分...

  • 1940.03.25

    边区群众报创刊

     

      1940年3月25日创刊于延安。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机关报,总编辑胡绩伟,其他领导人和工作人员有周文、李季、闻捷、钟纪明、杜鹏程等。创刊时为四开四版,石印、旬刊。第十期之后,改为四开四版的周刊、铅印。毛泽东为该报题写了报头。该报始由延安大众读物社主编,1942年2月18日大众读物社结束,成立边区群众报社,谢觉哉任社长。该报是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通...

  • 1940.05

    八路军军政学院建立

     

      位于延安城北文化沟。八路军军政学院筹建于1940年5月。1940年5月21日《新中华报》报道,八路军为造就高级军政干部,在延安设立军政学院。并建成一座雄伟的大礼堂,可容四五千人。1940年8月1日,学院正式开学。1941年1月11日,八路军军政学院开学典礼在文化沟隆重举行。毛泽东、朱德、王若飞、徐向前等出席祝贺。军政学院院长由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任,副院长由...

  • 1940.05

    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的成立

     

      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专门培养从事青年运动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陕北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1940年5月在延安正式成立,陈云兼任校长,副校长冯文彬,教务处长刘光,生活指导处长黄华。学校分为6个班。第1班为高级班,学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青年工作经验,学制为1年。第2、第3班为普通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习课程是一般政治理论和青年运动理论。第4班为陕...

  • 1940.09

    中国医科大学创办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专门培养医务技术人才和卫生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延安的八路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改为中国医科大学。王斌任校长,史书翰任副校长,军委卫生部长饶正锡兼任政治委员,谢滋群任副政治委员,曲正任教育长。医科大学分为4个班:高级军医班、普通军医班、调剂班及特别班。高级军医班招收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入学,学制为两年;普通军医班...

  • 1940.09

    自然科学院创办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创办的理工科高等学校。1940年9月在延安成立,李富春兼任院长。在开学典礼上,李富春提出自然科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革命通人,业务专家”。自然科学院设立物理系、化学系、地(质)矿(业)系。学制为3年。为提高学院的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了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机械实习厂、化工实习厂等设施。恽子强、陈康白、乐天宇、陆达等专...

  • 1940.09.05

    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成立

     

      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于1940年9月5日在延安成立。是抗战时期的归国华侨进步团体,简称“救联会”。主要成员为延安鲁艺、抗大、女大、陕北公学等学校中的东南亚及美、法等国归国华侨。该会积极组织延安地区归国华侨参加抗日工作,并发起成立西北华侨实业公司,参加延安大生产运动,为抗战事业和边区建设做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改名为延安华侨联合会,继续率领爱国华侨投...

  • 1940.10

    日本工农学校建立

     

      抗日战争时期一所教育、改造日军俘虏的学校。1940年10月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创办,校址设在延安,日共党员冈野进(野坂参三)担任校长。1941年5月15日正式开学。随着八路军对日军的军事打击和瓦解工作的加强,日俘迅速增加。为适应这一需要,1943年1月在晋西北、1944年10月在山东又分别设立了分校。学员来自战场上的日军俘虏和投诚的日本士兵。日本工农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启发...

  • 1941.05

    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

     

      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 (1941年5月13日)   中共中央西北局是在原边区党委和边区中央局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根据党的苏区代表会议精神,1937年5月15日,在延安召开了陕甘宁边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边区党委正式成立。郭洪涛为书记(后为高岗),组织部长王达成,宣传部长吴亮平,统战部长王涛,秘书长高克林。   经中共中央政治局19...

  • 1941.05.16

    解放日报创刊

     

      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专门刊载新华社电讯的小报《今日新闻》合并后改版印行,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博古任社长,总编辑先后为杨松、陆定一;艾思奇、余光生任副总编辑。毛泽东为该报题写报头并撰写了《发刊词》,中共中央许多领导人亲自领导并参加了该报的工作。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42年9月后又兼中共西北中央局...

  • 1941.09

    延安大学创办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综合性大学。1941年9月,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校长为吴玉章,副校长为赵毅敏。最初设社会科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后又增设俄文专修科和英文专修科。课程设置是:除各院特别必修课程外,一般必修课程为中国政治、中国经济、根据地情况及政策、敌伪研究、中国通史、国际问题、三民主义、思想方法...

  • 1941.09

    民族学院的创办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干部的学校。1941年9月,陕北公学并入延安大学时,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民族学院。高岗兼任院长,高克林兼任副院长,乌兰夫任教育长,刘春任研究处处长。学员中有满、蒙、回、汉、藏、彝、苗、东乡等8个民族的学员数百人。根据学员的汉语文化程度分为一、二、三、四班,另设不同民族一起教学的...

  • 1941.11

    军事学院的创办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培养抗日军事干部的学校。1941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以留在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原抗大第一、第二大队和第五大队一部分)和军政学院第三、第四队的高级干部组成军事学院,朱德兼任院长,叶剑英兼任副院长,郭化若任教育长,陈伯钧任副教育长,黄志勇任政治部主任。军事学院下设参谋训练队、炮兵队、俄文队、工程队等,主要是培...

  • 1941.12

    延安中央研究院创办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理论干部的高级研究机关。1941年12月由马列研究院改组而成。张闻天任院长,范文澜任副院长。下设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思想、中国文艺、中国教育、中国新闻、国际问题、俄语9个研究室。   

  • 1942.10

    西北财经办事处成立

     

      西北财经办事处 为经统一陕甘宁、晋绥两解放区的财经工作,加强对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于1942年10月在延安成立了西北财经办事处。贺龙任办事处主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决定,财政部门管理财政收支;银行 部门负责货币的发行,扶持生产,开展存放业务;贸易部门负责掌握物资,稳定物价,保证供应。这种统一的财经领导体制,当时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 1942.08

    陕甘宁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的成立

     

      1942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西北中央局决定边区总工会、青救会、妇联会三个群众团体联合组成陕甘宁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但工、青、妇三团体名义继续存在。经三团体推选协商,组成筹备委员会。1943年5月13日正式成立陕甘宁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一说将陕甘宁边区民众抗敌后援会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崔田夫,实行工、青...

  • 1943.01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

     

      1942年,鉴于陕甘宁边区、晋西北边区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需要统一指挥,在中共中央作出成立陕甘宁与晋西北联防军政治部决定之后,中共中央军委于5月13日作出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的决定,任命贺龙为司令员,徐向前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关养病期间,由高岗代理),林枫为副政委。联防军司令部任务为: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

解放战争时期

  • 1947.07.31—1949

    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的建立

     

      西北人民野战军的建立   194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副司令员(1948年2月赵寿山任第二副司令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张文舟、王政柱分任正、副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刘景范为后勤司令员。此前,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同意组成以彭德怀为书...

  • 1949.10-1950.01

    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

     

      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   西北各省人民政府成立前后,西北军政委员会也在有序地筹建之中。1949年11月17日至22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由彭德怀主持在兰州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讨论西北地区的形势和任务,并决定立即着手筹备成立西北军政委员会。后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西北军政委员会由41人组成,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两人。西北军政委员会是以陕甘宁边区政府为基础,在中...

  • 1950.1

    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完成历史使命宣告光荣结束 (1950年1月19日)   西北军政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北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是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光荣完成革命历史任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北地方政权。   1949年底到1950年初,西北地区全部解放,各省、市人民政府陆续成立。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