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纲
第七章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2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二、边区军民的练兵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不但没有撤走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反而令胡宗南尽其最大力量包围、封锁和侵扰边区。至1946年6月,包围边区的国民党兵力达18个军、3个旅、12个保安团,计约20万人。蒋胡顽军不断侵犯边境,抢劫财物,打死打伤边区军民,派飞机袭扰边区上空,并扬言要占领边区。中国共产党在努力实现战后和平民主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的警惕,反复提醒全党全军要把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国民党要打内战的基础上,提高警惕,积极备战,坚决站在自卫立场上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军事进攻。194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会发出《关于备战工作的指示信》,提出似“保卫边区,反对内战”为口号,加紧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总后方的陕甘宁边区要加紧武装人民,加紧正规军的练兵,并加强民兵的训练,提高战斗力,以保卫边区。1945年10月到1946年上半年,驻边区各部队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练兵运动。
从1945年11月中旬到1946年1月中旬,边区部队的冬季训练开始,从此掀起了练兵运动的热潮。这次练兵运动,吸取了过去集中练兵的经验教训,除从政治上、思想上进行动员外,在练兵正式开始前又作了充分的物质准备与组织准备。在秋收时就修筑练兵场,制造各种练兵器械,砍柴,织毛衣、毛袜、毛手套,还囤积了白面、蔬菜和自己喂养的猪,以保证部队在练兵时的需要。每个连队和班排都定了练兵计划,各自根据原来的基础,拟定了练兵中的奋斗目标。为了搞好训练,练兵前边区各部队还成立了培养练兵骨干的组织,如“红星”部的教导大队、警备第一旅的干训队等。这批练兵骨干要经过紧张的苦练,以便掌握技术回原连队领导练兵。他们必须学习练兵中的领导方法,如怎样帮助练兵中的典型人物(或单位)以推动一般?如何照顾练兵中的弱体战士?练兵中的支部工作及俱乐部工作的具体内容怎样?军政工作怎样配合?练兵中的文化学习如何开展以及部队内部关系如何处理等。
此次练兵贯彻了群众路线,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方针,这也是此次练兵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练兵场上,指战员们不是看个人的职位是官或是兵,而是看个人的具体的本领,不论哪个战士,只要能看出指挥员的动作有不对的地方,都可以立即指正;任何一个战士,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得到大家的拥戴。干部和战士相互爱护,亲如一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冬训的积极性。特别是警三旅的“练兵联手”运动成了“兵教兵”的好榜样,战士们各找相好的对象,根据各人的特长和缺点实行互帮互助。由于联手们相互帮助的激情,掀起了联手之间的竞赛和整个部队的练兵热潮。
部队的首长亲自负责和内部的团结也是这次练兵的一个特点。如“胜利”部的团长、政委、主任、参谋长,每天早晨都参加直属队的早操,有时在天亮以前就出发去检查数里或10里外的营连练兵情形,营连干部普遍参加早操和直接指挥操课,总支书也亲自喊口令指挥团队早操,因此战士们更加起劲,天不亮就相约起床,燃起火堆练武。“前遣”、“前卫”两连,由于兵炊关系亲密,虽然当时条件较差,但伙食得到不断改善。“前遣”连炊事员热心为战士服务,积极想办法改善伙食,做到了每顿饭有干稀两种,饭谱花样也多,黄米干饭,黄米馒头、花卷、蒸糕等换着花样吃;菜也切得细,大部分是炒菜。因此,战士们很高兴,常帮助伙房做饭、担水,练兵时也更有劲了。
由于边区政府创造了上述这些条件,采取了得力的措施与适当的方法,调动了指挥员们的高度积极性,因此,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冬季练兵就取得辉煌的成绩。1946年1月,边区各部队在军事技术与战术方面举行测验、检阅、竞赛。“战卫”团演习实弹射击,“前声”连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全连机枪射击百发百中,平均打了21环,胡思德等4人各打了28环。警七团的技术、体育测试结果是:优胜的五连投弹平均43.45米,全团有5人各达60米以上,最高纪录的八连刘进高竟达68.8米,九连的郭仲达、贺世仲以22秒武装通过全部障碍。他们还有大三套翻铁杠、并腿或分腿过木马等精彩表演。警九团六连举行了擂台比武,投弹手成绩优秀的均在50米左右。警三旅各团先后进行防止夜间袭击或防御的演习,充分表现了指战员们的沉着、迅速、勇敢、机智的战斗精神,他们熟练地把苦练出来的技术应用于各种战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陕甘宁边区部队除了在冬季集中时间练兵外,平时在劳动生产的空隙中也尽可能抓紧一切机会温习练兵所学的技术。如“黄河”部一营从1945年春耕到秋收一直坚持练习投弹;二连三排在上山生产时把带的手榴弹投上山,返回时再投下来,他们还学习了怎样在绝壁下向上投弹的方法;一连在生产中利用休息时间投弹,以此当娱乐。警三旅七团三连在1945年炎夏利用生产间隙进行整训,二连练习跳壕沟,92%的人都通过。“机动”部在1945年八九月间利用秋收前的农闲积极练习刺杀,战士们在原地练习突刺,开始一般是一口气可突刺五六十下,经过苦练逐步增加到一气连刺几百下,一部分人达到一次能在原地突刺两三千至四五千上下。10月7日在“机动”部举行突刺表演赛时,7个突刺能手各显本领,结果杜建堂以原地连续突刺7070枪取得优胜。
陕甘宁边区部队不仅学军事,练技术战术,同时也学政治和文化,在练兵运动中大约有1/3的时间学政治和文化。在学政治方面,主要是学人民军队的宗旨与建军原则,学时事政策,明确形势与任务。如警三旅在1945年9月间就编写了《时局与任务》的教材,结合部队的思想实际向连队宣布。该旅八团二连组织战士学习与讨论中共对时局宣言,当他们得知国民党当局指示敌伪屠杀人民时,全体战士无不愤怒;该旅部分指战员不安心在边区工作,经过“时局与任务”教育后,大都克服了不安心思想,七团二连定出了“安心工作模范”的六条标准,并选出了7个“安心工作模范”。“战卫”部“前卫”连为迎接冬训,组织战士学习建军原则和时事。关中分区司令部、政治部颁布了关于部队练兵中政治工作的指示。“红星”部举行了政工会议,决定在冬训中加强部队思想教育。三八五旅五团战士李前顺为了克服落后意识,加强团结,发动战士们互相进行诚恳的劝说。“红星”部在检查工作时,干部进行自我批评,他们把这叫做“洗脸运动”。警三旅八团四连,排里设有功绩登记簿,激发了战士们开展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陕甘宁边区部队是一支有文化教养的军队,军营也是一所学校。在这里随时可以听到雄壮的歌声,到处可以看到战士们演的戏,画的画,如“战卫”团各连战士在新年前日夜赶排《保卫和平》、《两家亲》等短剧,警三旅所办《塞锋报》中《战士的画》这一栏目反映了练兵竞赛大会的场面和练兵中的官兵关系。战士们不以消灭文盲为满足,他们要求读报纸,写通讯,办报纸。他们能写信,懂得一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常识。各旅的宣传队、剧社也常深入连队开展部队文化工作。
1946年春夏以来,由于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规模越来越大,陕甘宁边区进一步加强了对民兵和自卫军的整顿与训练。由15万普通自卫军和3万基干自卫军构成的边区民兵队伍,在边区各级党政军机关的领导下和主力部队的支持下,也开展了练兵运动。边区各地自卫军开展了群众性的练武运动,主要学习射击、投弹、制造和敷设地雷等军事技术,侦查放哨,维护治安,做好后勤工作。各分区、县多开办过爆炸训练班。关中各县学员大都学会了装埋地雷、造黑色炸药以及制造雷管拉火线等技术;子洲县发明了用子弹壳制造雷管和埋飞雷等技术;志丹县学会了造铁雷与磁雷;子长县学会了造石雷。子长县在冬训中还成立了教员研究室。绥德分区的基干自卫军组织了轮战队,以便随时配合正规军作战。三边分区的基干自卫军还掀起了献枪和献金购枪的热潮。他们不论在南线或北线的自卫反击战中都曾很好地配合正规军作战,如关中民兵热爱正规军,他们炸敌碉堡,送饭到火线,抬运伤员,帮助放云梯,有的还同正规军战士抢着爬云梯。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