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七章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1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第七章 陕甘宁边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
  一、边区军事力量的精简与整编
  1945年8月10日,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共中央指示各级党组织,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日、伪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接受日、伪军投降,迅速扩大解放区,壮大我军。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紧急行动起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支援前线部队胜利反攻,同时加强边区自卫武装以有效保卫后方。遵照中共中央指令,大批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部队骨干纷纷从延安启程奔赴东北、华北、山东、江淮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会合当地人民军队和抗日武装,向日、伪军发动进攻。为了使人民军队适应斗争形势的变化,尽快实现人民军队向正规化转变,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国各解放区军队的战斗序列进行了一次大调整。驻守在边区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调整、整编中也有所变动。
  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中独立出来,另以晋绥军区四个旅组成野战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仍保留原番号,下辖五个旅和四个军分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高岗,副司令员徐向前、王世泰,副政治委员谭政,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张仲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下辖:警备第一旅兼关中军分区,司令员兼旅长高锦纯,政委张德生,副司令员汪锋;警备第三旅兼三边军分区,司令员兼旅长贺晋年;第三八五旅兼陇东军分区,司令员兼旅长王维舟;绥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王季龙;教导旅,旅长罗元发;新编第四旅,旅长张贤约,政委徐立清。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军新编陆军第十一旅起义后,改编为新编第十一旅,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到1945年1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下辖4个警备区(军分区)、6个旅,总兵力32万人,承担着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任。
  1946年春,在执行停战协定和贯彻政协决议之际,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根据中央指示,进行了精简、整编,先后裁减10个团、12个营、67个连,复员2700多人,并将第三八五旅并入警备第三旅。到1946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为王世泰(代),副司令员阎揆要,政治委员习仲勋(代),副政治委员张仲良,参谋长张文舟。下辖5个旅,5个警备区,总兵力28万余人。其序列为:教导旅兼延属警备区,旅长兼政委罗元发;警备第一旅兼关中警备区,旅长兼政委高锦纯;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吴岱峰,政委白治民;新编第四旅,旅长张贤约,政委徐立清;新编第十一旅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曹又参,政委高峰;警备第三旅兼陇东警备区,旅长黄罗斌,政委李合邦。1946年10月13日,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胡景铎率部起义后,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纳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