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概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概述

王建楼


  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工人运动,是在党中央和西北局直接领导下开展起来的。它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从1935年到1949年,14年来,陕甘宁边区各级工会干部积极带领边区工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创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积累了在人民民主政权下,开展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为陕甘宁边区的党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
  一
  陕甘宁边区的前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一保存下来的红色区域。它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是中国西北边陲的穷乡僻壤。这里“地瘠民贫”,没有大工业,连手工业也非常落后。生活在这里的工农群众,祖祖辈辈终年劳作而不得温饱。
  1924年以前,整个陕北没有工人群众组织,只是在榆林有几个封建行会的组织。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绥德建立了秘密组织,开始组织和发动陕北工人、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5年,在震憾世界的“五卅”,反帝革命风暴影响下,陕西工人、学生和其他各界爱国人士展开了积极的斗争。9月间,西安工人捣毁官办的省工会,成立了西安总工会。这一时期,在绥德也成立了木器业、铁匠业、石匠业、砖瓦业、泥水匠业和担水业等几个工会。到了第二年秋季,职工会在陕北许多地方建立起来了。盐滩、炭窑、私人工厂和作坊的工人,也建立了工会组织,开展了政治的和经济的斗争。从此,陕北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驻陕的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①也走上了追随蒋介石反对共产党的道路。他配合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陕西。国民联军中的共产党人被押送出境;农村的“农民协会”被解散;城镇的各业工会被封闭,大批的党群干部遭到了逮捕和屠杀。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以后,党的活动转入农村,在陕北保存下来的工会干部,也都转入乡村参加党的地下活动。他们在城镇组织“工人之友社”,在农村组织“农民之友社”,在军阀的部队里组织“士兵之友社”等半公开的革命组织。他们发动工人和雇农到群众中去做工作,利用农村的古庙会和鲁班会,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国民党和反动军阀的罪行,抵制苛捐杂税;他们派工人(共产党员)到军阀部队里搞兵运,拉出队伍壮大红军的武装力量。在关中地区的工人,也有不少人深入到陕甘边的农村参加游击战争。如桂生方、惠子俊等人,到耀县照金根据地去创建红军修械所,为刘志丹的部队修理枪支,复装弹药,生产地雷和手榴弹。以上这些都是为后来在陕北、陕甘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反动军阀和地主豪绅的残暴统治,也由于我们有些同志认为陕北和陕甘边的工人数量少,不能组织工会,组织起来也没有多大作用。因此,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工会组织一直没有恢复起来。
  1935年3月,陕北和陕甘边两个革命根据地合并为统一的红色区域以后,恢复工会组织的时机日趋成熟。7月间,陕甘晋省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高长久,组织部长马汉三,福利部长刘俊杰,青工部长惠云伍,女工部长王秀卿,秘书兼文教部长肖彩峰。随后,各县、区,乡都相继成立了工会组织。1935年10月会员发展到1万余人。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大约在党中央进驻瓦窑堡的第5天,刘少奇就召集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的同志开会。会议经过讨论,决定成立“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刘少奇任执行局委员长,高长久任组织部长(兼陕甘晋省总工会筹委会委员长),蔡乾任文化教育部长,朱协辉任国家企业部长,管瑞才任社会福利部长,刘群仙任女工部长。11月初,又在瓦窑堡召开了第二次各县工会工作联席会议。全总西北执行局的全体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讨论和修改了工会的章程,起草了“工会选举法”,并决定将“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改为“陕北省总工会筹委会”。此时,全总西北执行局和陕北省工会实行合署办公。从此,陕甘宁根据地的工人运动开始置于党中央领导之下。
  1936年2月20日,在瓦窑堡召开了陕北省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和陕北省委非常重视这次大会。李维汉②、林伯渠③、邓振询④、郭洪涛⑤、马明方⑥等同志参加了大会,并且就目前形势与职工任务;工会与苏维埃政权和农村贫农会的工作关系;动员工人努力生产,支援战争;改善人民生活福利事业,巩固扩大工会组织;加强教育工人等问题分别作了重要报告。在这次大会上选举产生了陕北省工会,高长久被选为委员长,管瑞才为国家企业部长,王秀卿为女工部长,刘呈云为秘书长。
  从1935年7月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后改称“陕北省工会委员会”)的恢复,到1937年6月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临委会的成立期间,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第一,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刚成立时,即着手研究在苏区如何组建工会的问题。经过认真学习和调查研究,还是初步弄清了苏区工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制定了雇农工会、手工业工会和苦力运输工会章程。这几个章程发下去不久,各地的工人运动就迅速的开展了起来。
  第二,工会动员工人努力生产,参军“扩红”,支援前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正值隆冬季节,红军战士、干部都还穿着薄不禁风的破单衣。工会就发动全体工人和所有城镇的妇女,组织缝纫队,赶制棉衣、棉鞋。不到一月时间,就使红军战士、干部全部穿上了棉衣、棉鞋。
  1936年初,陕北省委提出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扩大四千名红军的计划。陕北省工会一边向各工会县发出通知,提出动员六百多名工人参加“扩红”工作;一边派出干部深入到各县、区做“扩红”工作,迅速掀起了工人参军的高潮,胜利地完成了省委给予的“扩红”的任务。
  第三,积极组建黄河水手工会(亦称水手工人部),为红军渡河东征制造船只及调拨船工做准备。陕北省工会根据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提出成立黄河水手工会的报告精神,立即向沿黄河西岸(从绥德枣林坪到宜川)各县工会发出通知,要求迅速清查统计水手数目和组织状况。经过一段紧张工作,在瓦窑堡召开了黄河水手工人代表大会,宣告黄河水手工会正式成立。沿河岸发展了五六百名水手工会会员。1936年2月,红军东渡时,水手工人造出了大木船20多只及一些羊皮筏子,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两万多名红军顺利地运抵黄河东岸。1936年4月,红军回师河西时,四百多名水手工人,不停地摆渡了七天七夜,把红军又接回陕北。
  此外,陕北省工会还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了苏区工会新的工作方针、任务及作用。1936年3月27日,陕北省工会根据党中央十二月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和党中央于1936年1月10日发出的《关于陕甘苏区工会工作的决定》要求,作出了关于苏维埃国家企业工会工作的决议。随后,全总西北执行局又提出了《职工运动的原则》(草案),具体地规定了职工运动的路线、斗争、目标、组织任务、斗争方法和斗争纲领等等。所有这些,都为以后边区总工会为动员和组织边区工人群众迎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爆发作了准备。
  1936年6月21日,我党中央主动撤离瓦窑堡迁到保安(今志丹)。陕北省工会(主任惠子俊)也随党中央撤到安塞、保安一带开展工人运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陕北省工会随同党中央于1937年1月13日迁到了延安。这时,陕北省工会由高长久担任委员长,刘泽西任组织部长,李子厚任劳动保护部长,乔鼎铭任秘书长。是年6月19日,全总西北执行局举行干部(包括陕北省工会干部)联席会议,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临委会。主任由全总西北执行局主任刘长胜兼任,组织部长刘群仙,劳动保护部长廖似光,文教部长刘呈云,秘书长王惠民。
  随后,由于刘长胜、刘群仙、廖似光等同志先后调往江苏、湖北等地工作,全总西北执行已名存实亡。
  注释:
  ①在中共党员邓小平、刘伯坚等同志的帮助下,1926年9月16日冯玉祥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并于“五原誓师”兵分两路进入陕西。同年12月初,刘镇华的军阀部队全部被赶出陕西。广大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②李维双: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③林伯渠: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长。
  ④邓振询: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劳动部长。
  ⑤郭洪涛:中共陕北省委书记。
  ⑥马明方: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二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8月,边区党委为了加强边区工会工作,派毛齐华担任边区总工会临委会主任,管瑞才任副主任。刘呈云任组织部长,李子厚任劳动保护部长,卢正义任文教部长,高长久任抗战动员部长,刘子载任秘书长。11月26日成立了边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毛齐华任筹委会主任,抓紧进行筹备工作。1938年4月17日,在延安召开了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会上,毛齐华作了题为《边区抗战以来职工运动的总结和今后的方针》的工作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抗战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毛泽东到会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大会通过了边区总工会章程和战时工作纲领,并且发表了大会宣言,正式宣布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成立。边区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陕甘宁边区工人群众组织的统一,从而使边区的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这次大会上,通过选举产生了37名委员和9名候补委员的执行委员会。其中,执委:毛齐华、正义、管瑞才、高长久、刘子载、施光生、廖似光、白文生、高树林、刘群仙、刘呈云、张如洲、徐金林、李子厚、刘遐令、张文辉、肖彩峰、安玉英、冯如珍、李世臣、杨岐山、旷坚、田茂华、高玉林、易清元、张有福、刘泽西、鱼涌泉、纪志林、祝志澄、高凤山、林仲丹、沈镇衍、方占库、张学文、蔡寿彬、刘德林;候补执委:白彦臣、袁海根、孟宪荣、杨生辉、任仲标、杨万清、王化纯、薛兰彬、罗代周。
  4月24日,执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推选毛齐华、管瑞才、正义、刘呈云、刘子载、高长久、李子厚、白文生、张如州等为常务委员;推选毛齐华为主任,管瑞才为副主任,刘呈云为组织部长,卢正义为文教部长,李子厚为劳动保护部长,高长久为抗战动员部长,刘子载为秘书长,白文生为巡视团长。
  边区总工会从筹建以来,就十分重视建设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工会会员、动员青年工人参军参战、培训基层工会干部、提高工人政治地位、加强工人文化教育、改善职工生活待遇等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据1937年12月的统计,全边区已成立县工会20个,区工会116个,乡工会546个,加入工会手工业工人、农业雇工、商业店员共48000多人。1938年又成立了10个公营工矿企业工会,加入工会的产业工人500多人。
  1939年3月10日至15日,边区总工会在安塞召开了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会上,总工会负责人作了工作报告,提出当前工会的中心工作是发动手工业工人组织各种生产合作社、工场和作坊,大量吸收外来的失业工人和边区内不劳动的人(主要是吸食大烟者)参加生产。在这次会上还作出了《关于农村雇工工会的决定》和《关于工人合作社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雇工工会和发展合作社事业的方针任务。
  边区原来没有合作社,只有个别“合伙生产”的组织。边区的合作事业,实际上是从1938年4月边区总工会成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据统计,当时全边区共有各种生产、消费合作社300多个。这些合作社在边区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成了边区人民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个中心,沟通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经济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边区军民必需品的供应。由于边区手工业和合作事业的发展,为以后发展公营和军需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会上还提出了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响应毛泽东主席代表党中央在同年2月2日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上,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多开荒地,多打粮食,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同时还要烧木炭、纺毛线、做生意,搞各种副业生产,做到全部自给,减少政府的负担。从此,就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高潮。
  1940年4月22日,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了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贯彻边区党委于上一年8月15日发出的指示精神。在通过的“一般的决定”中指出。工会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在发扬民主、深入下层的原则下,巩固与扩大组织,加强阶级与民族教育,保护工人的利益,并以全力来加强抗战动员工作,以巩固和保卫边区。还明确指出:组织、教育、保护工人的利益,是工会工作中有机的“三位一体”,领导上应时刻注意这三者的联系。针对当时工会工作的具体问题,会议还通过了其他方面的5项决议。当时由于毛齐华、管瑞才等同志调离,会上推选高长久为主任,肖彩峰为副主任,调章萍任劳动保护部长,张力克任文教部长,郗占元任秘书长。这时全边区仍有县工会20个,区工会128个,乡工会678个,工厂工会16个。
  1941年4月11日至21日,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了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由于边区厂矿企业的发展,会上决定增设边区总工会产业部,进一步加强对边区厂矿企业群众生产工作的领导。当时还由于反摩擦斗争取得胜利,又建立了10个县的工会组织,工会会员也有了发展,总数达到54969人。共计有县工会30个,区(联保)工会196个,乡(保)工会1223个,工厂工会61个。
  1942年5月5日至9日,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公营工会干部会议。据统计,这时全边区有会员56954人。有分区工会4个,县工会30个,区工会合并为61个,乡工会合并为1112个,工厂工会70个。
  1942年10月,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赵占魁运动。这是因为,在1939年至1941年的大生产运动中,边区工会开展了生产竞赛,奖励劳模,激发了一部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在生产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那时的竞赛是突击性的,竞赛过后有一段时间,工人情绪低落,劳动纪律松懈,生产效率下降。特别是1942年5月以后,某些公营工厂中由于个别工会干部闹经济主义,造成工人思想混乱,影响了生产。为此,中央职委和边区总工会决定树立“急公好义”、“大公无私”的赵占魁为全边区工人的旗帜。1942年9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边区工人《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同年10月12日,边区总工会发出了《关于开展赵占魁运动的通知》,号召全边区工人开展新劳动者运动(即赵占魁运动)。
  由于在整风运动中总结边区工运的基本经验教训和开展赵占魁运动,对以后边区的工运史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从1964年8月召开的第六次执委(扩大)会议的报告中,可以明显看出:基层工会组织整风以后,工作有了新的转变;各工厂广泛深入地开展赵占魁运动,充分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在生产战线上涌现了不少的英雄模范人物,各厂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工人生活也得到适当的改善。
  直到1947年3月,胡宗南部队侵犯边区以后,边区生产工作大为受阻,赵占魁运动被迫停止开展。但是,许多劳模在战争中,仍然发挥了他们的“三大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
  1943年5月17日,由于边区实行精兵减政政策,总工会与青救会、妇联会合署办公,统由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会”)领导。边区总工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农村各级工会统并入各级抗联会领导)转入到工厂。当时因高长久调边府建设厅工作,改选崔田夫为边区总工会主任兼抗联会主任。
  1944年5月1日至25日,边区总工会与边区政府共同在延安召开工厂职工代表大会。由于工厂职工的增加及原有执委的减少,大会补选了沈鸿、陈振夏、赵占魁、崔田夫、李颉伯、马纯古、章萍、郗占元、吴生秀、金直夫、张健、刘考生、孙云龙、曹国兴、李凤莲、袁广发、刘安治、郝作明18人为总工会执委,使执委总人数达到49人,候补执委7人。会上还推选7名常委负责日常工作,主任崔田夫,副主任肖彩峰。这时,全边区已拥有会员60956人(其中产业工人达12538人),有分区工会4个,县工会30个,乡工会1057个,工厂工会68个。
  这次大会,是一次检阅边区职工战斗力量的盛会。会后发表大会宣言,号召全体职工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发展工业,打倒日寇”的号召,充分发挥边区工人的力量,完成两年内工业品完全自给和改善质量的任务,来迎接抗战最后胜利和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6月间,全边区各工厂开展了以改进质量和提高产量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大竞赛。
  1944年12月22日至次年1月14日,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了全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共有476名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出席了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报告,提出边区和整个解放区在两三年内要完全学会做经济工作的任务。朱德到会讲了话,对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和勉励。
  1945年2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了《为独立与民主而战》的重要社论,提出准备成立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2月10日,边区总工会作出了发起成立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的决定,并致电各解放区职工会,邀请派代表来延安共同商讨与筹备联合会成立事宜。随后,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边区职工会都先后复电,表示同意选派代表前来延安参加联合会筹备工作。
  5月22日,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延安正式成立。会上一致推选邓发、崔田夫、朱宝庭、李颉伯、赵国强、王志远、李砥平、张修竹、康永和9同志为常务委员,邓发为主任,崔田夫为副主任,李颉伯为秘书长。
  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敌寇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第二天,解放区对敌展开了全面进攻。延安各兵工厂工人们大为振奋,加紧努力生产,为支援前线日夜修制武器、弹药。边区“新中国工厂”等厂矿职工,为支援前线胜利反攻,开展了生产突击运动。他们的工作时间由每天10小时延长到12小时,并修改了奖励条件,以适合突击运动的开展,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此后,边区大部分工人和工会干部随军外出,去开辟新的解放区。建设新的工业基地。边区总工会干部肖彩蜂、张力克、章萍、郗占元等人也相继调离。
  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边区总工会在党的领导下,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动员边区工人加紧生产,支援前线,组织自卫武装力量,保卫边区。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新的内战全面爆发。边区总工会热烈拥护我党的“必须团结一致,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的伟大决策,迅速地动员边区全体职工紧急行动起来,“积极生产,武装自己,巩固后方,支援前线,争取自卫战争的完全胜利”。8月16日,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了第六次执委(扩大)会议。会上,总结了自1944年5月工厂职工代表大会以来边区工会的工作,肯定了成绩,检讨了缺点;通过了边区工会今后的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工会进一步团结与动员全边区职工配合自卫战争,发展边区工业,保卫边区。为了贯彻执行上述任务,会上决定:边区总工会必须经常直接领导边区各公营工厂的工作;深入了解各级工会的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协助生产主管机关进行动员与调整生产中各项组织工作与教育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边区工会大批干部及工人中的骨干力量,派往各个新的解放区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面临着重新调整组织的任务。为此,边区总工会要求各个工厂以及各业工人较集中的地方,按需要与自愿组织工会,并依照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分别组织工会小组或分会。在新的斗争形势下,边区总工会派出干部加强基层工作,使下面组织机构更加精干,任务更加具体,党、政、工的关系更加密切。
  9月间,边区总工会又召开了一次各工厂工会干部联席会议。对备战工作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检查和讨论,并采取了一些适应战争环境的措施。如党、政、工领导机关合一办公,在人员、经费和器材上的统筹调用等等。
  1947年春,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临战前,边区总工会动员各工厂做了充分准备。当胡宗南部队开始向延安进攻时,各工厂得到撤出延安的命令后,在十天内就把所有机器,物资全部坚壁和转移好了。3月19日,胡宗南部队攻占延安时,延安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从延安撤出来的职工们,一手拿工具,一手拿枪,坚持战时生产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活动。如兵工们撤出延安,一部分人组成修械队,将笨重的机器改制成轻机床,用人背和马驮随军活动,一有空就修枪、复装子弹、制造地雷和手榴弹,一部分人组成工人游击队,全副武装,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在转战陕北时,有正式番号的工人游击队就有3个大队,共计1254人。当时配备步机枪及小炮601支(挺、门),手榴弹1788枚。他们的具体任务是,除了主动配合地方兵团出击敌人外,还要侦察敌情、站岗放哨、护送物资、修理枪支、生产弹药(包括地雷、手榴弹)、供应军需给养、掩护群众生产、转移家属等等。他们在转战陕北一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受到党、政、军民的拥戴。
  黄河水手工人及其游击队,也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1936年,他们在红军东征、西征中,曾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次自卫战争爆发后,他又日夜摆渡部队、搬渡枪炮弹药、转送伤病员、押送俘虏、搬运物资等等,又做出了新的贡献。在摆渡过程中,有不少人被胡宗南部队打死打伤,甚至把船打翻。但他们毫不畏惧,勇敢地坚持在搬渡岗位上。
  1947年8月12日,边区总工会派人到黄河沿岸组织黄河水手工人,尽快把后方机关、学校、伤病员和其他非战斗人员以及贵重物资转移到河东去。从佳县大会坪至延川县延水关的七百多华里内,七百多名水手工人,不分昼夜地抢时间转运人员及物资。当最后一只船正在装好待发时,敌人赶到即疯狂地开枪开炮,水手工人们还是冒着枪林弹雨,宁把全部人员和物资运到东岸。但水手工人张候本,王区回光荣牺牲了。为此,毛泽东主席亲自会见了桃花渡的水手工人们,并且同他们照像留念。
  1948年4月21日,我军光复延安。8月,西北局决定恢复边区总工会。并指定马汉三、杜延庆筹备成立西北总工会。
  1949年5月1日,由边区总工会发起,邀请晋东南总工会、晋西北总工会和兵工部总工会,在延安召开西北工会代表会议,成立了西北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在会上推选出贾拓夫等29人为委员。5月5日,西总筹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贾拓夫等11人为常委,贾拓夫为主任,杜延庆为第一副主任,吴子渝为第二副主任。至此,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完成其光荣的历史使命。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不论是在战争的准备阶段、防御和进攻阶段,边区全体职工同边区人民一道,在增加生产,参军参战,运输物资,缝衣制鞋,拥军优属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如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致陕甘宁边区全体人民的贺电中所说:“陕甘宁边区一百五十万人民,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英勇奋斗,艰苦卓绝,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对西北人民的革命事业的贡献是十分伟大的”。
  1949年5月,西安解放,西北总工会筹委会于6月中旬从延安迁至西安。边区大批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随军挺进西南和西北,去接收大城市,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骨干。
  从1935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边区各级工会组织,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创造了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下面,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重要的作用。为了创造这些经验,有多少工运干部付出很高的代价,甚至有些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侯占元缩写)
  

陕甘宁边区概述/中共盐池县党史办公室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