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
开办农村工会短期训练班的经验(1940.6.1)
于一
一、开办短期训练班的意义
边区是抗日的模范根据地,是全国政治上最先进的地方;但边区过去是文化非常落后的地区,因此在边区群众工作的中心任务上,教育工作是占了头等重要的位置。边区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关于发展边区教育提高边区文化的决议就提出:“必须努力除去革命前的制度对于广大民众所遗留的文化落后状态——文盲、迷信、不卫生等,深入边区人民对于当前革命的民族民主民生纲领的认识。”而在关于深入乡村工作的决议上,则特别指出提高会员文化水平,团结和训练积极分子是群众团体经常工作中的中心工作,边区人民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而斗争的。
在群众团体中,边区农村工会的教育则尤为重要。因为第一,一般说来,工会会员的文化落后的严重现象比其他团体更要厉害些;第二,工会是边区政府的支柱,边区党的基本力量;第三,边区工会工作是较薄弱的一环,加强工会工作、教育工作是基本的。
根据以上的需要,我们将此次在乡村中开办训练班的经过作一简略的报告,作为从事农村工会文化教育的工作者的参考,由于初次尝试这项工作,所能贡献的是有限的,所以希望对于此项工作有经验的人士能多予指示。
二、怎样布置准备
1.了解教育对象:从事教育之先,首要了解对象,否则无从下手;如草率从事,收效必少。所以了解对象为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我们认为边区农村工人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①文化水平低,知识特别落后。他们之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文盲,还有些不识字的工会主任和文化教育委员。
②因为农村工人主要是雇农即农业工人,所以农民意识当然很重,保守、迷信、愚昧落后是必然的,有病不医而信巫神,还是普遍的现象,在进行教育时,一开始就来破除迷信,那一定要失败。
③但边区的工人是由斗争中生长起来的,他们在革命中尽了很大的力量,并获得了革命的果实。边区的工人,都分得了土地,生活是比以前改善多了,同时得到了民主自由的政治地位。
④他们虽然文化落后,但在政治上并不是那样愚昧;相反的,由于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他们有了抗日的认识,对于边区的党和政府是竭诚拥护的。
2.熟悉环境:进行教育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形作为教材,所以第一,要了解当地政府与群众团体关系的好坏;是否有政府包办工会或工会只做政府工作而失其独立性的现象。第二,要了解工会内部的情形,工会的干部是否有信仰,会员之间是否团结,会员在生活和工作上有些什么困难和要求。第三,要了解党在群众中的信仰和作用。第四,要打听在当地有无发生过人所周知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政治上的影响怎样?第五,要了解群众学习的情绪和要求,同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期(不妨碍他们生产)。
3.解决问题:要使教育工作顺利的进行,一定先要建立信仰,要与群众接近起来,使群众了解教育工作不是上级强迫命令而是为大家做事的,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注意解决群众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和他们讲大道理,他们感到对其切身利益很少,就要减低学习情绪,如果你先给他解决了困难问题,他觉得你是为他做工作的,你的话他一定愿意听,那么教育就易于顺利进行了。
4.布置动员:乡村居民是分散的,他们都是整天不停的工作着,想把他们集中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通过政府及党,然后在工会里做很好的动员工作;不然,就是前面的工作做得怎样好,训练班还是开不成的。
三、怎样进行工作
1.组织:所谓短期训练,时间就不宜太长,一般的分为一天、三天、五天,最长的七天。而以三天至五天较为适宜。至于一天的则有开动员会或座谈会的性质,组织则按照开会的组织形式。三天以上的,无论是干部的训练或会员的训练,都需要有一个组织。而组织以简单为原则,以当地党及政府的负责人为训练班正主任(在区则为区委书记或区长,在乡则为乡指导员或乡长作号召),工会主任为副主任,正副主任之下,设教务一人,管理教育上的一切问题,而正副主任则是领导与保证训练班的负责人。其下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分学习小组,另外再由群众中选择伙食及娱乐两干事,以管理训练班的伙食及计划大家的娱乐生活。
2.教材及教法:教材可以临时编,但应以当地的情形以及会员中所发生的问题作为题材,而贯以民族的,阶级的教育内容。在教法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多说具体事实,少讲抽象的理论,说他们所惯说的话,举他们所知道所感兴趣的例子。
②多举农村的例子,少举大城市的例子,因为大城市与他们的生活相离太远,他们听起来会不感兴趣的。但也不要绝对不举,他们应该知道大城市的产业工人是农村工人的领导者,故必要时,可以举一二典型的例子以作对照。
③在谈抗日上,不要流于宣传抗日的几个口号,而要变换方式,使其更深入更切实些。因为在边区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抗日,如果宣传一般的口号,他可以向你说一套抗日的道理,证明他懂得这道理。你不必要再多讲。所以,要注意如何更深入的教育的问题。
④讲得要活泼生动,使听者感到兴趣,最好多举小说故事和例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给他们听。
⑤问答式的教法要灵活运用,问答是启发听者对问题的注意,不要尽管问下去,答者不敢答复因而怕来听讲,使得课堂空气活泼不起来,这是不好的。应以问答要灵活,有时要自问自答,有时可以故意错问,运用各种方法不仅使其对问题注意,而且由于问答使课堂活泼起来。
⑥每课只要一个中心,在讲完后,要及时讲述这个中心,使听者有深刻而明确的印象。
⑦时间不要过长,最多不得超过一点半钟,时间过长他们会由于疲倦而睡起觉来。在讲完后,休息一下可以马上进行讨论、在讨论问题时要善于组织讨论,善于出题目,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大家都感到讨论的都是实际需要的具体问题,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与生活毫无联系的理论。
3.生活和娱乐工作:如果是三天以上的训练班,可以有开创的进行一些娱乐工作,以调济学习,同时娱乐的本身,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娱乐的内容以适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为原则。秧歌、新歌、民间戏剧、小调、各种戏表演及联欢会,座谈会等,都是很好的题材。
最后,训练班结束时,应该郑重其事举行典礼,把当地教育工作人员及群众团体代表都请到,由工会主任报告学习的成绩及学习中的经验教训,由政府负责人指示讲话,由其他群众团体代表致词,最后由受训会员致答词,而后再多发动工人自己讲话。在这个会上,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掀起以后继续学习的浪潮,使他们对此次短短的几天,有深刻的印象。
教育工作的本身,即包含组织工作的意义,在训练班结束后要分配他们几项工作,指示他们以后继续学习的办法及怎样建立他们学习的组织;怎样取得联系等问题,以奠下农村工会教育的基础。
四、几点经验教训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感到有以下的几点经验教训,提供出来,作为参考:
1.在接受教育上,老年工人不如青年工人,雇工不如手工业工人。因为青年工人富有朝气、好奇心与向上心,使他在学习上有很快的进步。老年人多少带些暮气,自己以为饱经世故,什么事都了解,对于学习的情绪未免低些。至于手工业工人,流动性很大,见闻较雇工为广,与土地的关系也不如雇工密切,虽同样具有保守性,但却较雇工进步。
2.做教育工作,不一定一开始就谈教育,可先由别的工作着手,替他们做一点好事,以取得信任后,再开始教育工作,则比较易于顺利开展。
3.一般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具体了解问题,才能真正抓着群众的要求,才能深入的进行教育。
4.一般的说来,边区工会教育是较薄弱的,其原因:第一,过去没有留下文化的遗产,文化的基础根本就很差;第二,他们对于文化教育常取轻视或害怕的态度,不愿或不敢学习;第三,是经济的原因,由于他们终日出卖劳动力而没有时间学习;第四,由于工会工作的缺点,工会没有把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
5.工会的教育方针应该是民族的,民主的与阶级的教育。教育的题材,应当以工人的实际情形及所发生的问题为主。教育的方式除有计划的开办短期训练班外,还应该多多发动工人参加冬校、夜校、半日校等社会教育,而健全工会的会议生活,即是经常的比较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
最后,工会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要使工会教育普遍与深入,首先要社会教育普遍与深入的开展;因此,就必须在文化教育上,尽更大的努力。所以边区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关于发展边区教育提高边区文化的决议,是今后工会教育工作的正确方针。
1940年6月1日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