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录——关于陕北地区的党史问题—1

马明方


  我只谈谈有关陕北地区党史的一些问题。
  (一)革命前陕北的形势(政治经济状况与阶级关系)
  陕北当时基本上是由封建地主构成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基础。统治阶级依靠的政治力量是地主、豪绅、军阀和民团保甲①,最高统治者是军阀井岳秀。井是民国初年到陕北的,统治陕北20多年,和其他军阀比较,井对陕北的统治是比较稳定的。井岳秀死后,由部下高双成继续统治陕北,人虽换了,但封建军阀统治仍然一样。井和高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爪牙就是豪绅,他们的武装就是他们带的军队。井岳秀初来陕北时带着1营队伍,后来发展成1个师。井的统治是以其军队为核心的。井部下有高双成、左协中、杨衮、姜梅生、种宝卿、石谦、高志清等。井的部下绝大部分都是流氓土匪,半流氓、半土匪及哥老会分子,赌博、抽大烟、奸淫、抢掠,无所不为。井岳秀在陕北完全是实行军事统治,名为军政分开,实际是政从于军。井的军队以营、连或排为单位分驻各地,军队操纵驻地的一切,一个连长可以用枪赶着一个县长到处跑(逼着县长给他收粮款),县长是听命于驻地的营、连长的,甚至一个排长也可以收税。因此说井岳秀对陕北的统治是一种极端落后的、封建的军事统治。
  井岳秀的反动统治时间长,并且比较稳定的原因,一是地方偏僻,与关中隔离。军阀们争夺阵地的统治权首先争夺关中,当一个军阀争到了关中地区的统治权,还来不及把他的统治势力伸展到陕北时,又被别的军阀代替。所以关中的反动统治者经常变换,但陕北的井岳秀长期不变。二是井和山西军阀阎锡山有密切的勾结,而阎锡山的统治是比较稳定的,这就使井的统治有了依靠。加之井又是个老奸巨滑的家伙,每当国内一次政变,中央政府换人,井都要出去一趟,活动一番。如曹锟上台后,井就到过一次北京,给曹锟送礼,这样也就利于他的统治的稳定。
  至于井岳秀本人也和他的部下一样,是一个流氓、恶棍,抽大烟,正式老婆就有十几个,非正式的不知有多少,见谁家的女人漂亮,就要糟踏。
  井岳秀的反动统治势力,是和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武装——民团相结合,对陕北人民进行残酷统治。地主阶级支持井,是为了求得一个稳定的局面,以便于他们对农民的剥削压迫。
  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虽然在统治劳动人民方面是一致的,但其内部并不是没有矛盾。井岳秀不仅和陕北人民有矛盾,而且和陕北地方的上层人物也有矛盾。陕北有些上层人物对井也有不满,后来形成一种反井势力,搞过反井运动。这些上层分子的代表人物是杜斌丞和高志清,高是井的部下,陕北人,后来当旅长,驻神府地区。高虽是井的部下,但不是主力,受井的排挤。杜斌丞是陕北上层分子中反井的政治上的代表人物,高志清受杜的影响,听杜的话。曹又参也是反井的代表人物之一。杜斌丞就是因为反井在榆林站不住了,后来到了西安。
  井岳秀为了维持其反动统治,供养军队,向更大的军阀进贡,需要很大的耗费。这些耗费的来源就是向人民征收繁重的粮赋、捐税和派差役。人民不堪粮款和苛捐杂税、差役的痛苦。榆林、绥、米、佳、吴是井统治的中心地区,井为维持其反动统治所需耗费的来源主要靠这些地区。这里一出问题,井的反动统治就要发生危机,因此,井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是非常严酷的。
  陕北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是收地租,放高利贷,并且地租和高利贷结合在一起。地租很重,有“四、六”(即全年收成,农民得6成,地主得4成)、“三、七”、“对半”不等,也有倒“四、六”。地主地租剥削的方式,一是出租土地,一是安伙子。安伙子就是农民不但种地主的土地,而且用地主的牲口,住地主的房子,牲口、房子分别出租或出赁钱。伙子除了向地主交租外,还做无偿劳动,这样实际上就附属于地主。地租一般是实物,后来也有出货币地租的。高利贷,一般是月息3分,还有驴打滚(到期不还,利上加利)。
  1926年以后,陕北土地迅速集中,尤以绥、米一带为严重。每遭一次灾荒,土地就集中一次。因此地主阶级并不希望年年丰收,往往有农民祈雨,地主祈旱的对立情况出现。地主阶级盼望灾荒,因为一遇灾荒,地主就可以贵卖(粮食)贱买(土地),从中发财。
  在陕北军阀、豪绅、地主的剥削压迫下,土地迅速集中,农民迅速破产,阶级关系两极分化。一极是军阀官僚、地主阶级土地财产的集中,另一极是农民破产,贫雇农增加。
  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必然发生土匪,土匪与军队又相互勾结。土匪抢人,军队打土匪,也抢人(要报酬)。也有军队当土匪,又反回来捉土匪的。
  陕北人民遭受着上面所说的这样一个落后、反动、腐朽的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反动统治的反抗一刻也没有停息。
  农民是反抗军阀、地主阶级的主要力量,而农民中最基本的又是贫雇农。同时,那些懂得一些革命道理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尤其是贫苦知识分子,也起而反抗。农民起来反抗军阀、地主阶级,就是民主革命,形式是抗租、抗债、抗税、抗差役,要求减租减息,如农民起来“打骡柜”②、交农具、打衙役等。
  总之。统治阶级的长期反动统治,以军队为中心,与官僚、地主相结合,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农民极端贫困,阶级关系两极分化,农民反抗军阀地主的斗争——这就是陕北当时形势的特点,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
  这样一种社会结构,阶级矛盾必然尖锐化,反动阶级长期统治是不可能的。因为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地主阶级残酷地剥削农民,农民生产低落,村村年年有逃荒的,有揭不开锅的,其他劳动人民生活也日趋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必然要起来革命。摆在人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要么支持下去,要么起来革命。但支持下去,照旧生活,已是不可能了,这是死路一条,于是人民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起而反抗和推翻旧的反动统治。在革命中,贫雇农、中农、贫苦知识分子,小手工业者是革命的力量。农民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反井势力,不自觉的但实际上形成了反井统一战线。如杜斌丞、高志清、曹又参等,当时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但他们不反对共产党,而且还给共产党帮忙。因为他们为了发展自己的力量来反对井岳秀,需要和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结合,而我们为了发展革命力量,也需要和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反井势力结合。土匪势力我们也曾利用过,但不大好利用。有些土匪势力是反井的,如三边的杨猴小就曾经风头一时。但他们和群众关系恶劣,抢掠群众,路过哪里,就把哪里一扫光。不管怎样,土匪势力在客观上有削弱统治阶级力量的作用。
  我们共产党,就是在这种阶级对立和群众反抗斗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党一产生就领导农民斗争,使农民的革命斗争由不自觉转向自觉阶段。在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中,革命的主力是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统治阶级上层的反井势力是革命的后备力量,土匪势力也在客观上削弱统治阶级的力量。
  上面所说陕北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情况,就是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也是党制定自己的路线政策的实际根据。党只有在正确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规定革命的任务、对象、动力和性质等有关革命成败的根本问题。
  注释:
  ① 保甲,指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基层统治而建立的基层政治行政组织。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② 打骡柜,骡柜是国民党绥德县政府为拉用群众牲口支差而设立的一个组织,因此脚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砸了骡柜组织。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