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录——抬“龙王”反豪绅

马仰西


  1929年是陕北数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造成人吃人,狗吃狗的悲惨景象。再加上军阀官府的苛捐杂税,比如什么烟亩捐、军饷捐、地亩捐、富户捐,以及屠宰税、牲畜税、架子税、烟筒税、羊圈税等等,其名目繁多,真是举不胜举。同时土豪劣绅又乘此机会,大肆敲榨勒索。因此,陕北群众就陷于天灾人祸的悲惨境地。
  绥德共产主义青年团,根据这种情况,决定利用封建迷信招牌,发动群众大搞“龙王运动”,借以反对贪官污吏与旧势力作斗争。运动一开始,绥德城内的二郎庙、三官庙、西门娘娘庙、南关老爷庙各设一个雨坛,每坛设一座龙王楼,全城共有4座龙王楼,参加群众约有数百人。我和高承恩同学抬着二郎庙雨坛的一座龙王楼首先闯向劣绅马炽庵的金库“永泰祥”,接着又到“二城隍”安文卿住宅示威,让他知道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最后才把龙王楼抬进国民党县政府。
  当我同高承恩把龙王抬进县衙门,走上了大堂时,县太爷威风凛凛地从二堂走出来,大发雷霆,群众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更为愤怒,我们抬着龙王楼直向县太爷闯去。狗腿子们看见情况不妙,一个一个地溜走了,县太爷也如丧家之犬,夹着尾巴悄悄地溜进三堂。这时群情激昂,精神百倍,我和高承恩抬着龙王楼紧跟着县太爷涌进二堂,冲入三堂,就把龙王楼放在县太爷的窑洞门口,堵住他的去路,防止他逃走躲藏。至此,县太爷不但不发威了,就是拉屎拉尿也不能出此窑门。情况虽然如此顺利,但是抬进衙门的龙王楼只有二郎庙的一座,力量是有些单薄,我们派了两位团员和几位积极群众跑到大街上,跑到城门洞,迎接城外及四乡来的祈雨龙王楼和群众。当关外及四乡龙王楼抬进城门口时,被城门警挡住了。
  那时,绥德城驻扎着井岳秀部队两个营。田、杨两个营长与县大爷有点不睦,暗中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尤其营长目睹群情沸腾,众志成城,县太爷又吓得心惊胆战,神魂颠倒,不得已只好收回成命,并罚令阻挡龙王楼进城的士兵跪在城门洞,以示认罪。自此,四乡来的祈雨龙王楼浩浩荡荡,直奔衙门。一刹时,衙门内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在群众的威力下,县太爷无可奈何,不得不暂时掩藏起他那狰狞面目,摆出一幅和善的样子,假惺惺地低头陪罪。这时群众说:“把劣绅马炽庵拴在县衙门的石狮子上!”他答应说:“对!”群众说:“老天什么时候不下雨,什么时候不放马炽庵!”他答应说:“好!”群众齐声说:“开放富户仓库,赈救饥民!”他满口答应,全都允诺,至此群众才提起有劲的脚跟,迈着所向无敌的步伐,将龙王楼抬出衙门。就在龙王楼未抬进衙门时,安文卿见风声不好,深知大祸来临,早从县太爷的后门溜出,飞也似地逃往山西躲难去了;只有马炽庵如似瓮中之鳖,自知罪大恶极,若逃走了,又怕群众捣毁他的金库“永泰祥”,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不得已假装仁慈,做了许多饭菜,送往三官庙,邀请城里和四乡祈雨群众吃饭——每人蒸馍两个,还有米汤和黄瓜菜,让群众吃饱喝够。不但祈雨群众如此大吃大喝,就是非祈雨群众,只要找上一顶雨帽(柳条编的圆圈帽)也可进去吃一顿饱饭,真是新奇!
  事后,县太爷和豪绅们深感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惟恐再有不测灾难,为此,特制金匾“曲惬民情”一只,细吹细打送给杨、田两个营长,挂在城内大街木牌坊上,乞其救助。虽然如此,但不久之后,又爆发了上万群众捣毁绥德鸡蛋厂的事件。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