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回忆录 > 弯弓贺兰-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北纪实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九章 踏破贺兰山.44

章涌


  44.第64军轻取中宁城,杨得志笑签和平协议。
  曾思玉的64军也正已秋风扫落叶之势,由东向西席卷而来。
  9月10日,在五辆坦克的开道下,64军加上19兵团配属的榴弹炮团,浩浩荡荡沿西安至银川的公路进军。
  9月12日,190师奔袭占领了同心城。
  翌日上午,曾军长刚进城就接到报告:敌骑兵20团沿公路向我逼近。
  听到这一消息,曾军长心里说:“敌人来得正好!”尔后,曾军长赶到炮兵团,布置军、师炮兵迅速展开。
  曾军长选择城外有利地形,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
  只见在一溜灰烟中,夹杂着蠕动的黑点,由远而近,来势凶猛。
  这时军炮兵团高团长请示马上开炮,曾军长镇定地说:“沉住气,等敌人走近点再打。”
  敌骑兵离我军约2000米左右时,突然停止不前,原地观望徘徊。
  炮兵捕捉这个时机,准确开炮。炮弹呼啸着向敌群飞去,硝烟起处人仰马翻,当初不可一世的马家骑兵,顷刻间变成了“落马夫”。
  第二天,曾思玉又派出191师的两个团穿插到中宁至金积之间的鸣沙洲,断敌退路。该师政委陈宜贵、副师长孙树峰同志以坚定的信心受领了这一艰巨任务。
  当天,他们进入荒无人烟的沙漠,顷刻又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但仍强行军170里,占领了鸣沙洲,斩断了中宁通往金积、灵武的公路。
  这天,军指挥所由同心县北进至马家河湾时,迎面驶来一辆卡车。经过联络后,得知是郭南浦老先生从中宁回来了。
  曾思玉军长同傅副政委、袁佩爵主任在马家河湾的沙滩上与他会了面。
  曾军长敬佩地说:“郭老先生,您不顾年事高迈,为解放宁夏辛苦奔波,我们十分钦佩。”
  老先生很认真地回答:“我愿尽微薄之力,为解放宁夏做点贡献。”
  曾军长又问他:“老先生,您与马鸿宾谈判有没有结果?”
  郭老先生说:“有结果,马鸿宾愿意接受解放军总部颁布的约法八章,他让我来代请贵军停止前进,以便商谈。”
  曾军长听了,笑了笑对他说:“老先生,您是个有经验的人,这么大的部队能停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喝西北风吗?马鸿宾要我们停止前进,无非是想争取时间做准备,妄图在长山头之线与我军决战。”
  郭老先生一听急忙摆着手说:“不、不,他们决不敢打。81军已开始往黄河北岸中卫撤了,马鸿宾的儿子、军长马淳靖还在中宁。马鸿宾曾对我说过:“大势已去,打是打不出名堂的。”
  讲到这里,郭老先生抬起头,望着从身旁过去的浩浩荡荡的队伍,面有难色地对曾思玉说:“曾军长,那你看怎么办呢?”曾军长说:“请老先生再劳神去中宁一次,劝告马淳靖,马家军面前有两条路,战与和。要战,他必将全军覆灭;要和,就走北平傅作义的道路。时间不等人,他再不下决心就千金难买后悔药了。不管马淳靖是战是和,这与我军前进不前进没什么关系,请你告诉马淳靖,只要81军起义,接受我们的条件,我们保证81军全体官兵的生命和私人财产的安全。解放军说话算话。”
  郭老先生听此言后顿解愁眉,连连点头说:“曾军长,有您这话,我就再去中宁一趟,马淳靖不敢打,他会起义的。”说完急忙登车返回中宁去了。
  就这样,64军190师于14日轻取中宁。敌81军撤到黄河以北的中卫地区。
  由同心城、大红沟、鸣沙洲和中宁城,64军步步推进,从东面兵逼中卫。
  至此,宁马的第一道防线已被我突破。
  第19兵团三路大军已从黄河南北两岸进入河套:右路与中路兵陈黄河右岸与中卫隔河相望,左路从黄河左岸逼近中卫,敌第81军处于解放大军的夹击之下。
  处在战与和十字路口上徘徊不定的81军军长马淳靖,见解放军兵临城下,自己孤军难守,在求援无望的情况下,遂派人向解放军联系。
  这天,河面上有一支羊皮筏子,打着红、白两面旗子,从北岸石空堡向南岸划来。
  “不是规定联络信号是红旗吗?怎么同时又出现了一面白旗?”解放军一名战士迷惑不解地问。
  “红旗表示和平起义,白旗表示投诚,让他过来,我们全部接受。”一个指挥员幽默地解释着,说得大家都笑了。
  皮筏到岸,原来是马淳靖派来的联络参谋,在和平代表的陪同下,来64军商谈协议签字问题。
  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精神,81军举行和平起义、接受改编的原则条款,双方都已谈妥,并决定第二天,即9月19日签订协定。但当最后谈到签字地点时,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我们相信81军官兵的和平诚意,我们保证任何谈判人员的安全,请马淳靖军长到中宁签字。即使一时谈不拢,协议签不成,我们保证马军长安全返回。”曾思玉军长言词恳切,以图打消人们的顾虑。
  “我军一向开诚布公,说到做到,绝对不设‘鸿门宴’,各位代表是有目共睹的。”牛连壁部长补充说。
  “马淳靖军长谨小慎微,对解放军毫无了解,若犹疑不决,明天不能如期赴约,贻误良机,岂不功亏一篑!”两位代表重复说,但又不提出具体办法。
  会场沉默了一会儿。
  突然,孟宝山代表发了言:“我不揣冒昧地提个方案,说错了,我收回……”
  “什么意见都可以讲,大家商讨嘛!”曾军长鼓励说。
  “为了打消马淳靖的疑虑,保证明天按时签订协议,双方首脑能否在中宁、石空间的黄河中心沙洲上会面,同时签订协议?”孟宝山讲完,神情很不自然。
  无论是从礼仪或是按惯例来说,对方都应到我方签字,因为这不是签订两军对峙下的停战协定,而是签署接受人民军队改编的条款。孟宝山是宁马多年的交通处长,深明此理,所以当他提出到双方阵地前的黄河中心小岛上签字的方案后,表情尴尬,也是自然的事。
  为了表达我方的和平诚意,避免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牺牲和损失,64军领导以宽宏大度的胸怀,毅然决定由傅崇碧副政委到黄河中心沙洲上,同马淳靖会面。
  9月19日,天气晴朗,金风送爽。
  清晨,傅崇碧来到中宁黄河南岸,先视察了64军前沿炮兵阵地,然后,在牛连壁部长、一名作战参谋和19兵团联络部干事林一生三人陪同下,分乘两支羊皮筏子,向黄河中心沙洲划去。
  这一带的黄河,穿过甘肃的几道峡谷,流至宁夏中卫、中宁平川后,河面宽阔,水流平缓。在中宁、石空堡之间的河中心部,被泥砂冲积成一个几千平米的沙洲,沙洲上长满齐腰高的荒草。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孤岛,与作为签订庄严协议的地方,显得极不协调。
  傅崇碧上岛后,马淳靖同几名和平代表已先一步到达,在一片沙地上张望。
  “几天来,谈判都是诚恳的,顺利的,这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好谈?到岸上详细谈谈不更好吗?”傅崇碧快步上前,边说边拉着他,向小筏子走去,像是久别后又会面的朋友。
  解放军指挥员这种诚挚、热情、爽快的性格,使马淳靖深感意外,很快便消除了刚上岛时的疑惧不安的心情。
  当下,几支羊皮筏子离开沙洲,飘着红旗,在宽阔宁静的河面上,迤逦划向南岸。
  下午3时,在中宁南关富宁公司中宁办事处旧址约20多平米的小厅里,双方开始了对话。这时,门外响起一阵汽车声,63军郑维山军长也赶来参加谈判。
  当天下午,曾思玉代表19兵团,马淳靖代表敌81军,在富宁公司中宁办事处正式签字。签字完毕后,双方代表合影留念,曾思玉军长设宴招待了马淳靖一行。
  马淳靖军长一行于当晚返回中卫后,召集全体官兵宣读该协定,并认真贯彻执行诸项条款。
  12月1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将起义的第81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第二军,马淳靖任军长,19兵团联络部长甄华任政治委员。
  64军进占中卫,标志着宁马第二道防线全面崩溃。收取银川,指日可待。

弯弓贺兰: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北纪实/章涌编著.—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