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周文文集第四卷:《捷报·文岗》①
周文
    编者的话
  (一)
  编刊物的人,都有他一定的态度,这态度,就决定了他选择文章的标准。我们的态度呢,是:一切为了抗战建国。因此我们所需要的文章,都一定是反映现实的,无论直接间接,或者间接又间接,都一定是与抗战建国有关,同时是有益的东西。
  其次,我们的《文岗》,希望有一个特点,就是:地方的。因为我们今天处在后防,我们感到在这后防有许多迫切的问题该谈,许多生活的相貌该描写。同时我们又知道,在这后防也实在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需要申诉。
  只是我们这《文岗》,是太小了点。每天只能容纳二千字光景。这样小小的篇幅又要编得像样点,当然不适宜长篇巨著。我们希望每天当登四篇文章,那么每篇就非五百字上下不可了。我们希望短小精悍。(如有作者在不得已时写成了较长的文章,我们希望作者自已顶好能先把它分成若干段,而每段都似乎可以独立地看的为好。)
  杂文、散文、论文、速写、报告、通讯、诗歌……都欢迎。
  最后我们要说的:本刊是公开的,无论谁的稿子都欢迎。
  (二)
  紧急声明
  《文岗》是我和盛亚合编的,但是因为脚病,并打算最近要到别的地方去,所以从第二期起完全是由我一人负责发稿,昨天第五期的稿件,我所肯定的是方明的《疏散与娱乐》,菲洛的《谈乞丐》,念生的《小讽刺》,共三篇,我于前天下午六点整亲自送到报馆叮咛发排。不料我昨天看见报纸时,竟未刊出我送去发排的文章,而刊出的是从未经我过目的两篇:一篇是《幼小者的别离》,作者是斐,另一篇是《小感集》,作者是袁郁如。这两篇文章究竟是谁发排的,我一时还未查出。在还未查出之前,为负责任起见,我得先赶快来一个紧急声明:第五期上的文章,我绝对不负任何责任。
  一个编者编刊物,有他自己的绝对主权,任何人绝不可以越俎代庖。因为编辑人有他一定的态度,和选择文章的标准。譬如昨天第五期袁郁如的《小感集》,这篇文章,要是经过我的眼睛,就大有斟酌的必要,那种把苏联和德意相提并论的看法是非科学的。在我,就决不刊登。然而别人竟不让我知道,刊登了。除了责任问题外,这一点我也得赶快声明的。看法不同,应该明显的加以区别。
  我对这代发稿者,提出我的严重抗议。
  (三)
  紧要申明
  六月二日《文岗》第五期,因排字房略有失检,误将前副刊《凯风》废稿《小感集》排入,而此文稿又未经编者过目,致成误会,现已查明实情,特此申明。
  (四)
  编者赘言
  《小杂感》是十一日发排的,但当天就被敌机轰炸,报纸暂时缩减篇幅,所以没有刊出。现在拿来看了一遍,觉得成都虽已被轰炸了,也还是有刊载的价值。现在有些人的疏散,不也还是带着“占了死人的便宜”而逃避的心情么?
  《两种感觉》也是被炸前收到的稿件。过去的那种荒谬生活,在今天的那一片瓦砾场对照之下,该如何警惕呢?
  (五)
  刘盛亚启事
  本人刻离蓉,此后《文岗》完全由周文兄负责编辑,此启。
  (六)
  编者的话
  我们为了纪念高尔基,特将他的《瓦斯加》译完在本刊连载,最近我们得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希望我们能多登载点这样的好作品。这,我们自然是高兴的。不过本刊篇幅太小,长期连载究不适宜,我们决定今后还是多登杂文,报告,速写之类。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望读者原谅,并望作者们多供给这方面的稿件。
  巴夫从桂林寄了一篇三千字光景的小说《圣彼得罗山的暴风雨》来,是描写西班牙抗战中的一位女英雄的作品。写得很不错,决定分四天登完它,望读者注意。
  (七)
  附记
  前年年底,西班牙传来一段悲壮的故事。言说一个火车司机英勇地为自由而死去的故事。于是各国前进底诗人与小说作者都纷纷以这个材料来写作。
  据我们所知道的,《文学月刊》上曾刊登齐格勒的《萝西娜》(见我们合编的《文艺后防》第三期)和《国际文学》上的《车掌故事》,除此而外散见其它刊物上的颇是不少。(见《文学月刊》上的《文坛消息》。)现在我们又发现了一首,这是一首诗,原文载在月刊上,对于这司机底英勇,我们对他表示十分的敬意。
  非常抱歉的是我们这儿不能排外国字母,因此连作者的名字也没法照样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八)
  编者的话
  《文岗》已快出到一百期了。这期间,我们曾接到许多读者的来信,问有无合订本。我们抱歉的是,本报每日所存无多。有些时候,还卖光了,一张都没有存的,因此没法订合订本。现在我们想了一个补救的办法,以满足爱护本刊的读者的期望,就是把这一百期来的文章拿来选一选,印成单行本。不过,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的,就是重新排印一次,所费甚大,虽不说要够本,至少也不要蚀得太厉害。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先向读者征求一下,看有多少人购卖,我们事先有了估计,就可计划我们可以用怎样的纸印刷,和印多少,已便进行。希读者诸君注意,如愿购请即通知一声。
  (九)
  附记
  歌天和砀叔寄来的纪念“九一八”的文和诗,收到时恰恰是“九一八”那天,自然无法在当日排出了。我想这类文章其实迟一两天登出,也没有甚么关系,因此今天还是把它发表了。
  近来接到一些朋友的来信,说是很想投稿来,但是太短了,很不容易写。我们想,为使写稿的朋友多一点,不妨稍放宽些,如在一千字以内的稿,亦欢迎。希朋友们注意。
  (十)
  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成都市文化界纪念大会筹备会征稿启事
  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即十月十九日)将届,敝会为筹备纪念此一代文化先驱,除于十月十九日举行纪念会外,并决定请各报各杂志于当日出版纪念特刊,兹特向作者读者们征求纪念文稿,长短不拘,敬希踊跃应征,征稿期以十月十七日前为止。稿件请直寄本市布后街志诚商业学校内文协成都分会代收,此启。
  (十一)
  编者的话
  《文岗》和读者诸君差不多相别十几天了。这是因为市民运动大会在本报出特刊,我们只得把地位让出来,休息休息。一直到昨天,特刊才算结束。
  我们很抱歉,这次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时,正是《文岗》暂停的时候,以致没有办法出纪念特刊。许多朋友投来的纪念稿,都只得转交到纪念大会筹备会,由那里分送各刊,大都已经发表了。我们应该在这里告诉作者们,并向作者们致歉的。
  纪念日过了,我们还收到远道寄来的两篇稿子。我们想,对于鲁迅先生的纪念,应该是永远的,虽然纪念日过了,也还是可以发表,所以这两篇文章我们还是把她刊载出来。自然,今后我们希望的是作者们多写些关于鲁迅先生的思想、学术等等方面的深刻研究的成果,那样,当更有意义。
  应该在这里告诉作者读者诸君的:在十九日纪念大会上通过的一条筹设鲁迅学会的提案,筹备会曾於二十四日提到委员会上讨论。决定的办法是:这学会应该普遍的,由各团体、各学校自行设立,各自研究,若需要互相讨论、或互相询问时,可写信到文协成都分会,设法再开扩大的研究会。因为这样比较的具体些。
  文岗播音②
  (一)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近组织笔部队一队,已定本月到潼关往前线工作。不日即由重庆出发,路过成都。
  文协近发出征求长篇抗战小说通告,办法由宜昌武汉日报社,贵阳中央日报社各捐五百元,共为一千元,作中选作品之奖金。小说题材:或前方战斗故事,或沦陷区域情形,或后方生产建设进展情况。此项详细通告,已载在行将出版之第六期《笔阵》。
  文协成都分会於五月十九日开第三次晚会时,当有会员提出,在此紧急疏散期间,会员随机关学校离开成都者定不少,协会本身应作成计划,对于今后会员与会内之联系,会员与会员间之联系,以及到达所在地之后,应如何建立和开展抗敌文艺工作等。当决议交理事会办理。第九次理事会已将此项议案提付讨论,决定了各项具体办法,并定本月三日(星期六)晚假清华同学会会址举行茶会,以便互相交换意见。
  (二)
  (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笔部队,已由党政委员会资助三千六百元。参加者共十五人,由王礼锡,宋之的领队。成都分会於本月三日举行茶会时,到会员三十余人,议决:在笔部队经过成都时,筹备招待,并开会欢迎。
  (二)前方战地慰劳队定于本月由重庆出发,文协总会参加者为郭沫若、老舍、胡风、姚蓬子、王平陵等。
  (三)《抗战文艺》将出轰炸专号,正集稿中。并决定出英文版,已请外宾参加,已发出通知,希望投稿。
  (四)文协成都分会已奉到市政府批示,按月补助二十元,自五月份起。教厅方面,因郭厅长近往重庆,故还未批下。
  (三)
  中国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都会会刊《笔阵》第六期在前天已经出版了。各书店都有代售。第七期不日付排,为了纪念大文豪高尔基,正向各方征稿,加进第七期去。
  (四)
  文协作家战地访问团(即笔部队)由王礼锡,宋之的领队,已於十九日到蓉,团员:罗烽、白朗、李辉英、张周、杨骚、以群、杨朔、葛一虹、方殷、袁勃、钱新之、陈晓南。二十日下午市府招待晚餐。文协成都分会亦于当晚开欢迎会。访问团定于二十一日离蓉北行。
  (五)
  老舍先生来信:“……慰劳团是慰劳总会发起,请各界参加的;文协应有四代表:胡风、蓬子、晶清(代平陵)与我,我们走后,华林负责总务,罗荪管出版,伯奇及乃超管研究;组织则仍归平陵。
  自大轰炸后,文协办事人始终不肯使会务中断;唯访问与慰劳大批人马离开,则以后作事当然缺人。为在工作已上轨道,有人招呼着即能不断,俟秋后大家归来再大显精神。
  明早出发,二十五日或可抵蓉。”
  (六)
  自笔游击队第一队来成都后,文协成都分会会员已知道这次暂时没有参加的希望,但有几位还是迫不及待地非常想到前线去一去。现在本刊编辑人之一刘盛亚已同杨村彬一路出发了,本刊也就请托刘盛亚兄代表本刊在前线访问,致我们的慰劳的微意,并沿途将各种见闻写些回来,登载本刊。
  另外还有二三位亦定于数日内出发前线。
  (七)
  前线慰劳团於二十九日来成都,会见老舍先生,才知道,文协参加的四人中,有三人随南团出发,北团仅老舍一人。文协成都分会原准备全体开会欢迎,但理事会几位负责人会见老舍时,已是夜十一点钟,并知慰劳团只担搁一天就动身北行,致理事会来不及发通知,只能遇见谁就口头通知谁,於三十日午后六时假清华同学会聚餐,虽於预行警报之后,亦到会十余人,当把成都分会慰劳前线之意托老舍转致。
  (八)
  前日老舍过成都,在文协成都分会欢迎会上,谈起总会出版之《抗战文艺》,已决定在香港出英文版,由《星岛日报》副刊编者戴望舒负责收稿。总会方面希望成都分会多写稿件,当推定谢文炳、罗念生、周煦良三位负责写和译,并组织会员稿子,直寄香港。老舍又说,总会希望分会所筹备之通俗增刊,迅速完成。
  李广田,陈翔鹤等对文艺工作甚为努力,最近在罗江教书之暇出版了一个文艺刊物,名为《锻冶厂》月刊,第一期已在成都各书店发售。执笔者,除李广田,陈翔鹤外,还有孙耀东、张志恂、苏学常等,内容甚佳,颇值一读。
  (九)
  胡风主编的《七月》已在重庆复刊,第四集一期已出版。不久可运来成都。胡风本来代表文协参加慰劳团南团,因脱肛病未去。
  适夷代编的《文艺阵地》,三卷三期已在香港出版。他打算数月后回到内地来。
  荣县刘砀叔等编的《流火》七、八期诗专号已出版。
  川大文艺研究会编的《半月文艺》已出至第三期,听说第四期将随校迁峨眉后出版。
  文协成都分会会刊《笔阵》第七期已付排。该会近因将有多数会员因事离开成都,决定於本星期六下午六时假清华同学会聚餐并开晚会,通知已发出。
  (十)
  《战时学生旬刊》复刊号即出版;中辟《生活园地》,《文艺岗位》两栏,前者专登青年读者的习作,后者则向文艺作家约稿。
  近有一批文艺工作者,自己出资编一文艺刊物《朔风》,创刊号已出版。
  王影质等编的《四川风景》,不久复刊。
  去年出版的《文艺后防》,其中刊载的八九老人口述哑水笔录的《十日一谈》,许多读者都觉得它短小精悍,很适於《文岗》刊载,希望编者仍约八九老人继续谈下去,编者去约了,八九老人已答应,不久来和读者谈。
  (十一)
  本月十五日(即星期六)下午六时,文协成都分会假清华同学会举行晚会,到会员二十七人,总会会员郭有守亦参加。
  由理事会报告最近会务:一、成都市政府按月补助该会之二十元,五六两月都已领到。二、最近该会筹备之《笔阵通俗增刊》已奉到市党部批示:准予备案;至市政府方面的批示不久亦可奉到,并闻已批准补助开办费一百元。等一切手续办妥,跟着就发刊。三、教育厅对该会的补助,因郭厅长前在渝受训,所以还未批。现已回到成都,而且也在晚会座中,当表示,补助是毫无问题的,不久即可批下。
  接着是问题讨论。一是最近川大将迁往峨眉,常务理事罗念生,理事谢文炳,后补理事叶麐,都将离蓉。当由到会会员全体推定刘开渠、萧蔓若代替罗、谢两位,陶雄代替叶。一是《笔阵》编委十一人,采取的是轮流编辑制,但自疏散以来,编委中大多已离成都,或在成都以外数十里地居住,集稿、编辑、付排、校对等等多不方便。以致《笔阵》不得不常常脱期,现为从新整顿起见,当即一致议决,为适应目前情势,以后编辑采取集中制,由出版部聘三位常川住在城内的会员担任编辑,当时即口头聘定刘开渠、厉歌天、萧蔓若,从第八期起即开始编辑。
  当夜举行聚餐,算是对将离成都的会员表示饯行之意,而且祝愿他们到达所在地时顺利的建立抗敌文艺工作。
  (十二)
  文协总会出版之《抗战文艺》增出英文版,已于“七七”在香港出版。现总会来信,希望成都分会负责写稿和集稿的几位同志,按期寄稿去。
  文协总会出版的《前线通俗增刊》,决定与成都分会现正筹备的《通俗五日刊》合办。办法是:一、由总会和分会分担稿件;二、由分会就近在成都负责编辑、印刷;三、以一千份寄总会转呈中宣部,社会部分送前线,余由分会交各地书局发卖;四、经费:除分会已请准本市当局给补助金外,并向总会按月将经费汇寄分会。这么一来,这通俗刊物更可很快和读者见面了。
  (十三)
  世界年会中国支会成都分会正筹备中,筹备人为叶麐、罗念生、丁伯骝等。
  文协成都分会会刊《笔阵》第七期近日已出版,本市祠堂街各书店均有代售。定价非常低廉,每份二分。
  《文艺战线》第三期已出版。本市各书店已有发卖,那上面也有一篇关于朗诵诗《边区自卫军》的批评,很可参看。
  刘开渠塑的王之中将军的铜像,(在工作过程中,他曾作了不少的大小模型,)现将近成功了。
  本刊编辑人之一刘盛亚此刻已回到成都,回到《文岗》仍旧合编。
  (十四)
  唐弢等在上海编的杂文刊物《鲁迅风》,已运来成都发卖,自第一期至第十四期。
  胡风主编的《七月》复刊号四集一期数千份一出就卖完,有一位英国记者遂特为《七月》向欧美作无线电广播一次。
  西班牙作家齐格勒所作之西班牙抗战小说《罗西娜》,原登在德文版之《文化月刊》,去年八月经刘盛亚译成中文登在《文艺后防》第四期上,昨接作者齐格勒来信表示谢意并说盼《文防》永久出下去。我们很抱歉,因为《文防》已停刊大半年了。
  《锻冶厂》月刊第二期已出版,编后记说:“创刊号出版后,各地来函订阅者,已有多起。惟本刊以种种原因现尚无长期订阅办法。……”但“自本期起,每份售价改为两分”。
  文协成都分会会刊《笔阵》第七期,执笔者为:萧蔓若、曹葆华、问笔、饶余威、菲洛、叶歌天、舒宁等。第八期已编好,就要付排了。
  (十五)
  文协成都会於七月二十八日下午六时在清华同学会开理事会。关于继任理事的工作之分配,及各部人事之调整如下:总务部:周文、刘盛亚;出版部:萧军、萧蔓若;研究部:邓均吾、刘开渠;李劼人因随时来去,仍不分配固定工作。当夜除各部报告外一并讨论最近报载党政军联合会报组织之四川省前线慰劳团,其组织与中央组织者相同,文协分会应援总会例要求参加,当议决於日内备文向党政军联合会报请求参加。
  (十六)
  文协成都分会于上周星期六在布后街会址举行茶会,到会员二十余人,除会部报告,并诵读党政军联合会报复信及作家前线访问团来信外,讨论工作:一、因会员多有疏散,以后研究会不必分组研究,改为集体研究,决定研究部最近召集一次研究会;二、会刊《笔阵》已又如整顿,以后不再脱期。希望各会员源源供给稿件;三、通俗刊物编委会推苏子涵、水草平、孟引、江伦,随由出版部加聘胡之、方谭弛、施质,共七人组成;四、拟参加国文教材讨论会,暂推定李劼人、谢文炳、萧军、周文等;五、会址内设图书架,即向各方及会员募集图书。
  《通俗刊物》编委会已于十五日举行第一次会,因为这刊物现在既然是由总会和分会合办的,刊物名称当然不能用《笔阵通俗增刊》,当议决改称为《通俗文艺》。现在市政府补助的一百元已领来,总会暂先汇来的一百五十元,已收到,总会并催促分会赶快出版,好交中宣部社会部发到前线。《通俗文艺》编委会即开始工作,赶将各种事务弄好,准于本月内创刊。
  《笔阵》第八期已出版,内容更加丰富。
  (十七)
  老舍参加前线慰劳团北团经过成都往西北,现重庆来信,说他将于下月回重庆。
  蒋牧良自南乡来信说:“两年没有见面,也两年没有通信,彼此都有点茫然吧?两年来我都参加军队工作,先是三十一师,现是在第××军”。
  乐山“中国青艺社”近筹备一文艺刊物《青艺》,定于九月一日创刊,正向各方约稿。
  文艺成都分会会刊《笔阵》第八期:论文一篇、短评四篇、散文二篇、诗一篇、小说一篇,都很值得一读。
  (十八)
  文协总会和成都分会合办的《通俗文艺五日刊》发行人决定总会代表人为王平陵,分会代表人为周文。该刊正集稿中,赶于月内创刊,现正等总会来稿。
  王平陵先生来信云:“《通俗文艺》将出版,至为兴奋。绘画作家,均散居各地,当竭力征求。但能否赶上第一期,则不敢说,文字稿已关照何容,老向赶写了。弟也许能凑一篇来。
  “《中国作家》(按即《抗战文艺》英文版)已出版,望舒寄来一期,内容形式都很好,英文写作技术够得上水准,颇堪欣慰!成都长于英文写作的会友们,可努力寄稿。这是唯一对外宣传的刊物。如有译成或写成的稿件,即请兄直接航寄香港《星岛日报》戴望舒收,也许可以赶上下一期发表。
  “《抗文》因印刷所不易找,昨天才印出了一期,下一期是诗歌专号,已付排。弟已请梅林兄把新出的一期分赠各分会了。”
  (十九)
  文协总会和成都分会合办的《通俗文艺五日刊》,已于本月二十五日出版了第一期。金德璋、吴雪等马上买了一千份赠送前线战士。零卖,订阅者亦甚踊跃,该刊订价:一月,一角五分,半年,八角五分,全年,一元六角,零卖,每张二分。订阅地址:本市订者,向新集商场《捷报》馆营业部接洽,外县来订者,可邮交成都布后街文协成都分会《通俗文艺》社。该刊特别欢迎大批购赠前线战士。
  前日第二战区政治部主任过成都,同行中有文协总会会员庄启东,他是被聘去宜川民族革命大学任教的,成都分会会员曹葆华,金德璋亦同行前往二战区。此外还有戏剧工作者吴雪。
  文协会刊《笔阵》第九期已付排,在日内可出版。
  文协会址布置图书阅览处,除函各书店希望捐赠图书杂志外,并希望会员踊跃捐助或寄存书籍,书架,乃至桌凳之类。
  前日乐山被敌机惨炸,武汉大学不知如何,文协成都分会对于乐山同胞及会员朱光潜甚为关怀,已去信慰问。
  (二十)
  文协成都分会定于本星期六(九月二日)下午七时假清华同学会开戏剧研究会,已通知在蓉全体会员准时出席,其研究大纲如下——
  一、戏剧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甲,与社会科学的;乙,与文学的。
  二、戏剧艺术的宣传作用:甲,如何纠正艺术与宣传的“分立论”;乙,如何驳斥“戏剧非此时所需”的论调(参看由省参议员取消省立戏剧学校的决议案)。
  三、怎样写抗战剧本:甲,内容方面;乙,形式方面(指喜剧悲剧等而言);丙、街头剧的研究;丁、改译的问题。
  四、建立有力的戏剧批评:甲,抗战期间戏剧批评的重要性;乙,对于目前戏剧批评的检讨以及对今后的期望。
  五、结论。
  (附注)关于演出上的问题留待下次讨论。
  文协会刊《笔阵》第九期已于昨日出版。《通俗文艺》第二期今日出版这第二期的内容比第一期更加精彩。
  (二十一)
  文协成都分会于本月二日晚举行戏剧研究会,由拟题人侯枫报告纲要后,即举行讨论。恰在这时,刚由西北前线回成都的会员卡之琳将前线情况大略作了一个报告。
  文协作家前线访问团领队王礼锡,抵洛阳时患黄胆病逝世,成都分会去电云“洛阳王礼锡先生治丧委员会,惊闻噩耗,至深痛悼。文协蓉分会叩。徵。”
  因川大迁到峨眉,在该校任教之文协会员罗念生已前往,谢文炳、叶麐、周煦良、顾绶昌,亦已动身,石璞、饶馀威不久亦将前去。川大文艺研究会出版的《文艺半月》,将在峨复刊。峨眉的文艺运动,当必活耀了。
  《通俗文艺》第三期已出版,这期又有了改进,除原有各栏外,特增加苏子涵作的京戏《忠义图》,完全登完;车瘦舟作的川戏《赵桂英劝夫》。
  《笔阵》第十期业已付排,不日即可出版。
  文协成都分会于五号举行第十二次理事会,对于过去半年来的工作加以检讨,使今后工作如何更加活泼,各部均重新具体规划。
  (二十二)
  文协成都分会已於近日奉到省政府教字第一八〇一六号训令,准予一次补助事业费三百元,该会正备文向教育厅请领中。
  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又快到了。文协为更切实地阐扬先生的学术,发挥先生的战斗精神,打算在最近组织鲁迅先生学术研究会,更深的作有系统的研究。并决定在纪念日在会刊《笔阵》篇幅增加,事先筹备文稿,使其精彩而丰富。
  中苏文协分会成都分会近筹备出版月刊一种,正在进行中。
  《通俗文艺》第四期已于昨日出版,这一期又有了许多改进。从第一期到第四期,—期比一期的不同,向着更完美前进,很值一读,该刊订阅地址:本市者为成都新集商场《捷报》馆营业部,外县者可邮交成都布后街文协成都分会《通俗文艺》社。零卖二分,一月一角五,半年八角五,全年一元六角。
  (二十三)
  文协会刊《笔阵》第十期已於昨日出版,本期内容有,水草平的《一个文艺工作者对第四届参政会的希望》;萧蔓若的《误解以外》;巴比的《空袭中的城市演剧》;厉歌天的诗《给笔阵》;砀叔的《出卖孩子的母亲》;车瘦舟的《何仙姑之死》等篇。
  《通俗文艺五日刊》第五期亦于昨日出版。本期内容又有新的增加,除在第四期已经增加了的那些,本期新的东西是《三言两语》、《小故事》等栏。
  胡风主编的《七月》第四缉二期已在重庆出版,本期执笔者有:曹白、柏山、陶雄、黄既、朱声、鹿地亘、胡风、王春江、杨芳洁、艾青、天蓝、庄涌、辛克、孟*(走彖)萑等。
  方敬由罗江来信说:“信、《笔阵》和《通俗文艺》都已先后收到,《通俗文艺》编得很活泼,我们已把他‘广播’出去了。这边文艺生活很起劲,五六个壁报,《锻冶厂》五期稿早已发出,现在异集体创作《七千里长征》,有文艺演讲,读书会等。我想以后写篇报告给《笔阵》”。
  (二十四)
  文协成都分会于本月十九日下午六时假清华同学会欢迎洪深先生,举行茶会到会员约二十人。会间,互相报告重庆与成都文艺工作情形。直至九时散会。
  重庆方面,各界追悼王礼锡先生大会筹备会来信:“敬启者,本会为筹备追悼王礼锡先生大会,特征求各种文艺新格式之纪念品,如诗歌、绘画、散文、雕塑之类,请在本月内送到‘中国文艺’社,如蒙赠赙仪者,则交国府路二百八十二号黄少谷先生处,为荷!”
  文协总会征求十万字长篇小说一部,悬赏金一千元(由贵阳《中央日报》社,宜昌《武汉日报》社各担任五百元),从前已将详细办法,和截稿日期公布,现在决定展限三月,希望作家们踊跃应征。题材范围:即前方英勇抗战事迹或沦陷区域同胞身受惨况或后方生产建设进展状况。
  西北电影公司,由贺孟斧导演的《华北是我们的》一片,已于二十二日晚在智育电影院试映。
  (二十五)
  文协会刊《笔阵》第十一期正校稿中,不日即可出版。《通俗文艺》第七期已于昨日出版。
  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即十月十九日)快到了。本市文化界拟进行发启筹备纪念。本市文艺刊物《朔风》,《笔阵》,《通俗文艺》,及《战时学生》等拟出纪念特刊,正向各方征稿中。
  文协笔游击队,领队王礼锡患黄胆病在洛阳逝世后,队员除留下方殷等在洛办理丧事外,其余队员仍向前进,已过中条山,往晋东南,前线缺乏文化工作者,闻各部队对笔游队都表示非(常)(注:疑缺字)欢迎。
  ①《文岗》1939年5月29日创刊于四川省成都市,由周文、刘盛亚创刊并主编,第28期起由周文主编。为《捷报》文艺副刊。只可容纳二千字,要求每篇文章只5百字上下,具有地方特色和短小精悍。文章形式有杂文、散文、论文、速写、报告、通讯、诗歌等。主要撰稿人有刘盛亚、萧军、陶雄、罗念生、吴熙祖、方敬、砀叔、巴夫、杨波、陈思苓、王影质、周文(署名周文、劲亭、屏鸣)等。该副刊共出一百十多期。周文编辑到107期。
  其《编者的活》、《声明》、《启事》、《附记》等(一)~(十一)载《文岗》副刊的时间和期号如下:
  (一)《编者的话》1939年5月30日第2号;
  (二)《紧急声明》1939年6月3日第6号,署名周文;
  (三)《紧要申明》1939年6月5日第7号;
  (四)《编者赘言》1939年6月17日第16号;
  (五)刘盛亚启事1939年7月1日第27号;
  (六)《编者的话》1939年8月3日第54号;
  (七)《附记》1939年8月27日第73号;
  (八)《编者的话》1939年9月15日第87号;
  (九)《附记》1939年9月22日第91号;
  (十)《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成都市文化界纪念大会筹备会征稿启事》1939年10月9日第101号;
  (十一)《编者的话》1939年10月27日第107号。
  ②《捷报·文岗播音》即《捷报·文岗》中的一个栏目,内容以成都文艺界动态和全国文协总会的消息为主。
  《文岗播音》(一)~(二十五)载《文岗》副刊的时间和期号如下:
  (一)1939年6月4日第4号;
  (二)1939年6月9日第9号;
  (三)1939年6月15日第14号;
  (四)1939年6月23日第20号;
  (五)1939年6月25日第22号;
  (六)1939年7月1日第27号;
  (七)1939年7月3日第29号;
  (八)1939年7月9日第32号;
  (九)1939年7月14日第36号;
  (十)1939年7月15日第37号;
  (十一)1939年7月20日第41号;
  (十二)1939年7月25日第46号;
  (十三)1939年7月29日第50号;
  (十四)1939年8月1日第53号;
  (十五)1939年8月7日第56号;
  (十六)1939年8月16日第64号;
  (十七)1939年8月20日第67号;
  (十八)1939年8月24日第70号;
  (十九)1939年8月27日第73号;
  (二十)1939年9月1日第77号;
  (二十一)1939年9月8日第81号;
  (二十二)1939年9月12日第85号;
  (二十三)1939年9月21日第90号;
  (二十四)1939年9月23日第92号;
  (二十五)1939年9月26日第95号。
  

周文文集第四卷/周文.—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