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纪念柯棣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中印友谊之碑——记柯棣华墓
于荣勋,田明谦
    于荣勋 田明谦
  印度友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柯棣华大夫,于1942年12月9日,不幸光荣殉职。当时安葬在唐县军城南关的晋察冀边区烈士陵园。以青砖砌墓,地面上是土坟丘。为了不使日本侵略者发现和毁坏灵柩,曾将墓地地面的坟丘平掉。1943年,在其葬地的东侧四米处,又修建了大理石混凝土结构的墓体。但为了安全,柯棣华大夫的灵柩并没有移葬。直到全国解放后,于1952年才将灵柩迁到全国最大的烈士陵园之一的地处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唐县军城的墓地仍保存。
  河北唐县晋察冀边区烈士陵园,座落在太行山东麓,距唐县县城九十华里,占地面积原为六十二市亩,座西向东,周围农田村舍环抱,西接群山,东临通天河,有公路与唐县、石家庄、张家口相通。今年,我国政府将陵园中柯棣华大夫的原墓地又进行了整修、扩建。新墓区直径三十米,四周用青砖白花墙护围,墓体四周栽有松柏和长青树。中心墓体,全是大理石结构,地面镶有五角星。墓体高两米,六角型,座西朝东。墓体的六面,刻有我国领导人及有关首长的题词。墓体上面立有直径一点八八米的大理石地球模型。墓前有高一点六八米的柯棣华石雕塑像。像前有大理石墓碑,正面刻有“晋察冀军区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柯棣华之墓”的字样。碑的前面是向东开的墓区大门,两侧各立门柱。门前有宽三十米、长十四米的广场,左右两侧还立有两块纪念碑,分别镌刻着当年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写的挽词。陵园内并建有柯棣华纪念室,与白求恩纪念室并列。广场前面有九行下台阶,前面有柏油路相通。整个墓区松柏相衬,象征着柯棣华的伟大精神永远长青。在唐县县城还建有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供群众缅怀学习。
  座落在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由全国著名的建筑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美术工作者共同设计完成的。自1949年动工兴建到1954年落成,占地面积为二十一万平方米。园门是用花岗石和青石混合砌成,门壁连接东西两座铁门,在园门内一百多米处,是一座大型喷水池,水从五朵石雕莲花中喷向空中,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精神,如同泉水永远浇灌着祖国的大地。以喷水池为中心,其东西两侧分别是柯棣华、白求恩两位国际主义战士的陵墓。喷水池的北面是烈士灵堂,灵堂前的广场,可容纳万人悼念,广场上矗立着三组大型铜铸群雕。灵堂东西两侧是烈士纪念馆和展览馆。纪念区建筑造型美观,环境幽雅。柯棣华大夫的陵墓是陵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前面大约有五百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柯棣华大夫的全身雕像。西南北三条林荫道与陵墓相通。绕过塑像,走上七层台阶,便是汉白玉和花岗石砌成的陵墓。圆形的墓顶是大半个地球形状,象征着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墓前汉白玉石碑上刻有“柯棣华大夫之墓”七个贴金大字,右侧的石碑上刻着柯棣华大夫的简历。陵墓南北两侧的展廊里,陈列着三十余幅照片和图画,简要介绍了柯棣华大夫为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柯棣华大夫墓旁,是1957年来华访问时病逝的前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爱德华纪念碑。
  两个陵园自开放以来,每年都要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瞻仰参观,还要接待来自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附近的机关、工厂、学校、部队,经常组织群众和青少年前来集体谒陵,以缅怀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业绩,学习白求恩、柯棣华的革命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纪念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