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纪念柯棣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为了永远的纪念——记柯棣华纪念馆
布明
    布明
  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驱车西去,越过有柯棣华墓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约一公里处,是柯棣华担任过院长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便座落在这所医院的中央部位,坐南朝北,与白求恩纪念馆毗邻。
  柯棣华纪念馆及其附属设施占地约一千余平方米,体高相当于一幢普通楼房的三层。纪念馆的大门上,悬挂着叶剑英同志亲笔书写的馆名;进大门,迎面是一座柯棣华半身雕像,雕像后的屏风上,是毛泽东主席1942年12月29日为柯棣华大夫逝世写的挽词。屏风另面,陈列着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1979年为柯棣华纪念馆写的题词手迹。纪念馆展线长百余米。在面积约二百六十余平方米的展墙上的近百幅照片、三十余件美术作品、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和展厅中央的大型雕塑,生动地反映了柯棣华壮丽生平;六个陈列柜里置放的柯棣华书信、文章、文物,真实地记录了柯棣华在抗日战争中与中国人民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
  柯棣华纪念馆筹建于1975年,落成于1976年。
  自从柯棣华大夫逝世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工作人员,每逢他逝世纪念日和清明节,都要到柯棣华墓祭奠。在祭奠行列中,必不可少的是新调入医院的同志。在墓前,他们听老同志缅怀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向前任院长柯棣华宣誓:时刻准备为人民的事业献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更系统地了解柯棣华的事迹。
  1975年,在白求恩纪念馆落成不久,周恩来总理抱病批示了由党政军有关部门合署的筹建柯棣华纪念馆的报告。接着,在首都成立了各单位数十人组成的筹建办公室。这些同志几乎走遍祖国大陆上的各省、市、自治区,访问了数百人次,整理出一百多份有关柯棣华大夫的资料。马海德、路易·艾黎以及柯棣华的中国战友,将珍藏多年的文字、照片、文物捐献出来,支持纪念馆筹建。继柯棣华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的陈淇园同志,在身染重病逝世之前,献出了柯棣华用过的丝棉被,并执笔写下了万余字的回忆材料。北京和外地的美术家们,夜以继日,无偿地为纪念馆赶制油画、国画、版画和雕塑。与此同时,纪念馆建筑工程在迅速进行。这项工程是河北省该年度重点工程之一。承接任务的省会建筑工人们,怀着对柯棣华大夫的崇敬感情,克服了种种困难,将工程提前完成,质量之高和速度之快,跨入全省先进水平。
  就这样,从周恩来总理1975年3月批准报告到1976年11月纪念馆装置结束,只用了一年又八个月的时间,人们盼望已久的柯棣华纪念馆正式落成。
  1976年12月9日,柯棣华大夫逝世三十四周年纪念日这天,柯棣华纪念馆剪彩揭幕。出席盛典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柯棣华生前战友、以巴苏为团长的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代表团、印度驻华大使等。中外人士济济一堂,倾心交谈。巴苏大夫当场献出他珍藏的柯棣华照片;柯棣华的兄长孟凯什将他亲笔用马拉地文写的长诗手稿《德瓦卡之歌》放进陈列柜,并代表全团向纪念馆赠送珍贵的檀香木花环;印度作家戴维和诗人吉斯当众立愿:要让更多人知道柯棣华的名字,要象柯棣华一样为印中友谊努力工作。印度驻华大使纳拉亚南在会上讲话说:“中国人民建立柯棣华纪念馆,不仅纪念中国人民一位伟大的朋友,同时也是纪念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印度人。她标志着我们两国友谊将会得到更新更大的发展!”
  屈指算来,柯棣华纪念馆揭幕已六年了。六年里,已经接待了数万名来自国内外的参观者。在这里,人们想起了柯棣华为之献身的那段艰难岁月。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联系中印两人民族友谊的纽带不再只是文化、宗教、贸易,我们又架起了一座新的友谊之桥——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相互同情与支持。柯棣华是为这友谊光荣献身的先驱者之一。他理所当然地赢得了人民的崇敬。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更多人理解柯棣华献身的意义和对后人的启迪。到那时,对他的纪念便不只是一本书和一个纪念馆所能包容,柯棣华将活跃在人们的心里,那才是对他的永远的纪念。
  

纪念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