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 全文图书 > 中国革命中的妇女
|
上篇:献身之路 六 矿工之家① |
【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 |
|
|
今天,我再次访问了矿工游击队。我和三个矿工进行了交谈,他们曾经在广阳镇帮助八路军打过日本人。其中一个人给我讲了他的故事。他过去是冯玉祥将军队伍中的一名士兵,后来到河北省唐山市作了一名矿工。日本人入侵后,他失业了。后来他又在山西北部的大同煤矿找到了工作。这里条件很差,他工作一天只能挣两三毛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由于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他被捕了,被判处十二年徒刑,关进太原监狱。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他被释放了。他被党组织派往石太线②的阳泉组织矿工游击队。那里的矿山关闭了,但有两百名矿工留了下来。他把他们组织起来,和当地的铁路工人一起成立了一支武装游击队。他们破坏日本人的铁路运输,还帮助八路军破袭各地的铁路。从十一月二日起,他们在阳泉西南的广阳镇协助八路军作战,四日下午赢得了胜利。 游击队员们和家人在一起。立波③和一位老母亲聊了起来。她六十一岁了,头发灰白,但身子还很结实。她告诉立波: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本地的游击队员,另一个是义勇军战士。她曾对儿子们说“你们不要惦记我,要和敌人拼”。她现在和小儿子在一起,为他及全体游击队员缝衣做饭。她是全队的母亲。 从阳泉下来时,矿工们看见了许多中国青年的尸体。在许多地方,每个家庭都有亲人被日本人杀害。有时,日本人将一个村子里的全部青年人都杀光。日本人用绳索将这些青年人绑在一起,然后用军刀砍下他们的头颅。按照日本人的理论,活着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都是危险分子。矿工们说,过去许多人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横冲直撞,可是现在他们吸取了血的教训,他们懂得了日本人的占领意味着什么,他们正在全力抗争。 如果缺乏使用语言的能力,与中国的矿工及其妻子、姐妹和女儿进行谈话是困难的。无论在哪个方面,各个国家的矿工看上去都很相似。他们的举止一模一样;他们的双手都伤痕累累且渗透了煤粉;他们意志坚定,待人严格而又十分友好;他们具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理智与精明;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同样的——虽然中国矿工遇到的问题要比美国矿工遇到的更艰巨、更繁重;他们都在向外界呼吁,说明自己生活条件的悲惨,说明自己正在为组织起来而斗争,说明自己身受的束缚和折磨。日本开始入侵后,中国的矿工都拿起了保家卫国的武器。他们具备其他国家的矿工都不曾具备的一个极其有利的条件——有一支工人和农民的军队即八路军在帮助他们、训练他们、组织他们。 我们曾遇到过一队在武装矿工护送下去后方的妇女。这些妇女大都是矿工们的妻女。象她们家里的男人一样,这些女人是坚强的。她们甚至比男人更坚强。她们稳稳地站在那里,头发散落在脸上。她们的双手有时搭在背后,有时交叉在胸前。 离开矿山之后,我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个作家、一个旁观者。瞧着他们那粗大的让煤尘染黑了的双手,瞧着穿在他们的短袜或者光脚上的布鞋,瞧着他们满是泥土的衬衣,我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去分担和了解他们的生活。我只是故事的叙述者,只是我不曾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录者。在中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只能由中国的工人和农民自己来讲。然而在今天,这还是不可能的。我不相信陪同我访问矿工的人——虽然他们也是中国人——能写出中国人民斗争的真实故事。因为这些人是中国的文化人,象我一样远离民众的生活,他们感兴趣的只是所谓“风格”。这一点,他们之中一个姓徐的作家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果你和他谈起某一本书,他首先告诉你的就是这本书的“风格”,然后你才有可能向他询问该书的内容。立波倒确实对书的内容更感兴趣。只是他现在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以致于经常病怏怏的,无法写出他的感受。不过我想,艰苦的生活会使他变得更坚强。至于我所写的东西,决不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本质,而仅仅是对它进行观察后的记录。 ① 本文摘自作者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日的日记。——译者 ② 原文误为郑太线。——译者 ③ 即著名作家周立波同志,他当时陪同作者在矿区访问。——译者 |
|
中国革命中的妇女/【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