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 个人著述
|
第四十一章 |
(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梅念 |
|
|
在一九四五年形势急转直下的八月的头一天——那时,日本在太平洋的各个基地在美国海军的猛烈轰击下先后失守,朱将军再度警告,日军正试图通过挑动中国内战和在盟国间播撒不和种子的办法来避免失败,而这种办法获得了国民党的大力支持。 “我们必须和盟国统一行动,在敌人未放下武器以前,决不停止攻势,”他写道。“对日军网开一面,就违反了全体盟国的共同利益。” 突然之间,战争的整个进程改观了。八月六日,并不是军事目标的广岛被美国飞机投了原子弹,转眼间化成废墟,过了两天,另外一枚原子弹又摧毁了长崎。 重庆的新闻界,只有一家报纸——共产党的《新华日报》——认清了这一事件的意义。这家报纸在八月七日抗议轰炸广岛时说:“战争的目标是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人民。……科学的成就应该有助于人类的进步,而不是毁灭人类。” 八月九日,苏联根据六个月前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日宣战,红军南下,开始猛攻日本自一九三一年以来在东北经营的军事基地。 除了国民党官方报纸以外,重庆所有报纸不顾官方检查,一致欢呼“法西斯匪徒离间盟国的阴谋”破产,日本五十万关东军命运已定。可是,国民党官方报纸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句挑拨是非的话:“从此,我们不难看到苏联和英美之间的冲突。” 基督将军冯玉祥两年后在美国指出,蒋介石曾在他和一批国民党军官面前大夸海口,自称“既然能够迫使美国打日本,也就能够迫使它打苏联。”他还宣称,中日战争将从此转为内战,再由内战转为苏美战争。作为美国胜利——他认为势所必然——的副产品,他和他的政权依然可以高踞于中国之上。 但是,重庆《新华日报》表示了另一种看法: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苏联在过去八年中给予我们的物资援助和精神鼓励。……在我们争取民族解放、自由和民主的运动的全部进程中,条件从没有象现在这样有利。我们应该一分钟也不放松,团结全国民主力量反对内战,加强民族团结,努力作战,肃清全部法西斯主义。最后胜利是属于人民大众,属于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的。 共产党人着手准备善后工作。报纸指出,中国人民有权提出日本战犯名单,对他们进行审判——蒋介石反而立刻宣布放弃这种权利。共产党报纸依然全力推进这项工作,宣布了大批日本在中国的战犯名单,并且详细列举他们的暴行。名单上第一名就是冈村宁次,令人毛骨悚然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的制订者。冈村宁次当时在南京。已经是驻华日军总司令了。 朱将军在延安写道: 决不容许伪军改徽易帜,决不能考虑赦免他们。应当按照法国爱国者处理勾结纳粹的法国卖国分子的办法来处理他们。我们要求所有日伪军都向当地的抗日部队投降……象欧洲纳粹军队向当地盟军部队投降一样。……谁要是拒绝投降,就用武力消灭它。 朱德将军的办公桌上来了一封紧急密电:重庆一名国民党高级官员宣布,日军将在适当的时候投降。 “如果再推迟两个月,”这名官员说,“我们就不得不对日军展开反攻,消耗掉我们的租借法案物资。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些物资打共匪了。” 另一封密电提出警告说,蒋介石召见了三名在一九三一年逃离东北的将领秘密开会,要把他们连同国民党官员都派到东北去,准备接收。 就在决定命运的八月十日那天,朱将军陆续接到更多极为严重的报告:蒋介石命令华北、华东和华中的日伪军,如没有“他的特别命令”,不得采取缴械、整编或并入其他部队的行动。他还命令他们“坚守阵地”,并且“维持和平和秩序”。 整个华北并无一名国民党军,只有日伪军,而大部分伪军原是国民党军队。经过四年安排的巨大卖国阴谋现在达到了高潮:国民党最高司令部命令曾在解放区屠杀人民,以致血流成河的日伪军队,如遇共军攻击,必须抵抗。 各解放区给朱将军的报告还提到国民党预先安排的另一步棋:伪军又恢复了国民党军番号和军徽,降下了日本旗,升起了国民党旗。 八月十日午夜十二时正,朱将军发布了改变历史进程的七号命令中的第一号命令,指令八路军和新四军所有部队,解放区任何抗日部队,向驻扎在附近城镇和交通线上的敌伪军发出通牒,限期缴出全部武器投降。日伪军驻扎地区应予接收,并实行军事管制。凡有违抗,均以汉奸论罪。 八月十一日八时正,朱将军发布第二号命令,一开始就说,“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敌伪军投降,我命令……” 下面是四点命令:在朱将军指挥下的东北军三个军,八路军一个军,应分别撤离目前在内蒙、河北和山东的阵地,以及东北、内蒙边界的根据地,向东北进发,进攻日军。 上述三个东北军中,有一个军是从一九三八年一月就成了蒋介石私人囚犯的张学良的弟弟张学诗率领的。 过了一小时,朱德将军又发布第三号命令,指令贺龙将军在绥远的部队和聂荣臻将军在内蒙的部队向北进军,与参战后向南进击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军队配合作战。 第四号命令于一个半小时后发布,指令贺龙将军指挥山西省内一切抗日部队,解除敌伪军的全部武装,“如遇抗拒,应坚决消灭之。” 第五号命令在三十分钟后发布,指令铁路沿线及附近重要交通据点的一切抗日部队向敌伪军进攻,“迫使敌伪无条件投降。如遇抗拒应坚决消灭之。” 第六号命令于八月十一日十二时发布,指令朝鲜义勇队司令武亭和他的副司令统率所部,随同八路军向东北进兵,“消灭敌伪,并组织在东北之朝鲜人民,以便达成解放朝鲜之任务。” 第七号命令的发布时间是“八月十一日十八时”,指令八路军和新四军所有部队在接管敌军所占领的城市或据点后实施紧急军管制度;划出安置战俘区域;逮捕和登记战犯及汉奸;控制一切军事机关或公共团体,包括兵工厂、仓库、工厂、学校、兵营和要塞,严禁自由出入;控制船只、火车、军用汽车、码头、邮政、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机关,实行严格的军事检查;控制所有军用和商用机场及其仓库;维持秩序,保护居民,严防一切反动分子,将敌探和汉奸交付军法处理;当地抗日武装组织应归地区卫戍司令指挥。 这最后一号命令还指令一切抗日部队,宣布凡有私藏敌伪分子、分散武器等等行为者,决予严惩。“严禁奸商囤积操纵”,抗日部队应管制粮食、煤炭和水电。 这些命令推动了几百万人行动起来,与此同时,在延安的朝鲜独立联盟和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分别致电它们的分支机构,号召朝鲜和日本的士兵及居民向抗日的中国人民军队投降。 八月十二日,有消息传到延安说,美国的运输机和运输舰正在集结,准备运送八万名国民党军队到解放区的战斗岗位,其中第一批就是由美国军官装备和训练的国民党新军。 就在那一天,蒋介石正式命令朱德的部队停止前进,等待解除敌人武装的命令;他并且指出,只有盟国才能决定敌人投降的条件。 第二天,朱德和他的副总司令彭德怀答复蒋介石,声明“我们认为这个命令你是下错了。我们不得不……坚决的拒绝这个命令。”他们进而提醒蒋介石,他不久前刚命令在华南的日军就地向国民党军队投降。他们问道,蒋介石为什么要命令可恨的敌伪军保存武器,维持法律与秩序,而不得向不是他所指定的任何人缴械投降? 朱德和彭德怀还告诉蒋介石,盟军在欧洲就是限令德国纳粹军队向当地盟军投降的。纳粹没有任何权利来选择应该在何地向何人投降。电报最后说:“我们有充分的权利来亲自消灭使我们遭受重大苦难的敌伪军队。” 在解放区的敌伪军接受了蒋介石的命令。他们非但不投降,反而发动了猛烈的反攻。以轰炸机和坦克为前导,他们攻击共产党的军队,掀起了战争以来最激烈的战斗。后来随同国民党先头部队飞到南京的美国记者报道说,他们曾看到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北上进攻新四军。 在山西省,日军护送老牌军阀省长阎锡山乘坐装甲火车回到省会太原。日本司令官由此成了他的顾问,将二万名日军交由他指挥。这些日本军队,再加上阎锡山自己的军队,立刻对八路军发动反攻。三年半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占领了太原,并且俘虏了好几千名日军——还有他们的司令官。阎锡山则逃到广州,当了土崩瓦解的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 八月十四日,日本正式接受了盟国的投降条件,这是有条件的投降,而不是无条件的投降。日本天皇还可以保留他的“特权”,这种做法引起了中国各地的强烈抗议。 同一天,中国的局势突然起了变化:重庆政府在美国的鼓动下,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一项三十年友好同盟条约。 条约特别包括了严防日本再度侵略,尤其是侵犯东北的条款。在声明东北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条约规定:中苏共同管理中长铁路;共同使用旅顺海军基地三十年,期满后,由苏联出资兴建的设备无偿地交付中国。大连辟为自由港,由中国负责市政,但港口行政由中苏共同管理。条约为期三十年,期满后,两条铁路的全部资财,象旅顺口的设备一样,无偿地移交中国。缔约双方保证在实现和平之后进行密切的和友好的合作,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干涉内政。 条约签字那天,蒋介石在美国的压力下,向毛泽东发出了三封邀请电报中的第一封,请他到重庆共商国事。 毛泽东答称,俟蒋介石答复了朱将军前此提出的解除敌伪军武装问题,再考虑这件事。 对此,蒋介石花了两天时间才作答复。在此期间,朱将军给当时在南京的令人痛恨的日军统帅冈村宁次拍了一个电报。他命令冈村指令在解放区的全体日军,就地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投降。至于华南,电报说,除了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的日军外,也应该向华南抗日纵队投降。 朱将军还命令:沦陷区的一切设备和物资都应该妥为保存,所有在华北和华东港口的日本飞机、舰只应停留原地,黄海沿岸的全部战舰应向指定港口集中。命令警告冈村说,他和他手下的全体日本军官应对执行这项命令负绝对的责任。 国民党立刻指摘中国共产党是“叛党”,是“第一号公敌”。国民党一家日报转载了《纽约时报》的社评,攻击中国共产党是“企图篡夺中国政府权力的阴谋集团”。 延安报纸对《纽约时报》和那家国民党官方报纸回答说: 我们曾经一再声明,我们反对一小撮人的腐败和专制的统治,并且和全国民主力量一道,要求废除这种专政,成立代表各党派,各阶层的联合政府。 年高德劭的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也提出了举行各党派会议,以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要求,他说,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内战。 朱德将军向美国、英国和苏联政府发表了正式声明,要求“注意目前中国战场的事实”,从而进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他对这些国家说,解放区是在一九三七年被国民党放弃、而为日军占领的。到了一九四五年八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已经收复了上述地区的近一百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解放了一亿人民。 在扼要说明解放区抗日武装力量和人民的战果以后,朱将军声明,解放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和人民“至今犹抗击和包围着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九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而国民党的大部分军队非但不予以协助,反而“以九十四方军队来包围和进攻我们。” 他对各盟国说,解放区的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建议举行各党派会议,以建立民主的举国一致的联合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够停止内部纠纷,动员全国抗日,确保胜利和战后和平。但所有这些建议都被国民党政府拒绝了。 在说明“我们有理由向贵国政府及贵国人民提出要求”以后,他警告道,国民党政府及其统帅部决不能代表中国解放区、中国沦陷区广大人民和一切抗日武装力量,“如协定和条约中,有涉及中国解放区、中国沦陷区一切真正抗日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条款,而又未事先取得我们的同意时,我们将保留自己的发言权。” 朱将军进一步指出,解放区及其抗日武装力量有权接受敌伪军的投降,并在接受投降之后负责实施盟军的规定;有权出席处理日本问题的和平会议和联合国会议。声明最后说: 为了减少中国的内战危险,我们要求美国政府从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立刻停止对国民党政府的租借法案援助。国民党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内战(这种危险是严重存在的),我们要求你们(美国政府)不要援助国民党政府。 可是各有关政府对于这项声明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到了八月二十三日,朱将军接到第一批报告,说美国军用运输机开始运送国民党军队,不仅运送到南京和上海,而且运送到华北和华东的战斗岗位——如北京、天津和青岛;蒋介石还要求美国军队在天津和青岛登陆,协助他的部队“收复解放区”。 就在同一天,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命令冈村宁次采取措施,保证向南京推进的国民党军队的安全,并要冈村负责收复“匪军”地区。 对于冈村宁次来说,其后四年虽然不是尽惬人意,倒也舒适安乐,因为他在进攻共产党的内战中成了蒋介石的顾问。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迫近南京的时候,蒋介石宣布他和一大批日本战犯无罪,遣送他们回到东京。 |
|
史沫特莱文集(3)/(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著;梅念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