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艺术再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续范亭与毛泽东 30 “我乐意追随共产党”
高建中
    
  发生在晋西北的各种迹象表明,赵承绶的军事部署正朝着消灭新军和八路军的企图上恶性发展。
  对此,中共晋西北区委根据中央的指示,一方面加紧了军事部署,决定控制兴县,切断临县和保德之间的顽军的联系;一方面加强新军和赵承绶的联络工作,延缓晋西北的军事武装冲突的发生。因此,晋西北区委认为有必要再次商请续范亭出面,劝阻赵承绶。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续范亭先是给赵承绶发去了一封电报,建议赵组织召开“统一战线”座谈会。
  此时的赵承绶,以消灭新军和八路军兵力部署尚没有全面完成,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蒙蔽新军和八路军,欺骗社会舆论,表示愿意在12月25日、26日,再次召开有关方面的座谈会。
  但是,他不愿意称为“统一战线”的座谈会,他在复电中要使用“团结会议”这样的名称。既然是由续范亭提出的建议,他自然要参加会议了。
  在晋西北的内战一触即发,抗日阵营面临分裂的紧要关头,续范亭的此行,是困难重重并有着相当的危险性的。在上一次的会议上,续范亭中途离席,向八路军报告了会议内容,表明了他已经公开和赵承绶决裂。在这样的情况下,续范亭如果再次到赵承绶那里,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吗?再说,在这以后,续范亭以武力解决了郭挺乙,赵承绶听说以后,曾火冒三丈,阎锡山也是极为恼火,而他们的那些大臣们,个个对续范亭憋着一肚子怒火。续范亭再次到兴县,他们岂能善罢甘休?即使是不公开地干掉他,也会安排特务分子暗地里下毒手啊!
  深夜,续范亭还在和大家仔细地商议着。无论是晋西北区委,还是彭八旅,特别是新军的同仁,都为续范亭此行捏着一把冷汗。
  “这一次的‘团结会议’,对续范亭来说,恐怕是个‘鸿门宴’哩!”
  “如果确有危险,还是不去的好。真的要去,也要带上相当的警卫人员,或是安排部队接应。”
  ……
  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着看法。在一旁抽着旱烟的续范亭莫不吱声,他在冷静地分析形势。好半晌,他才说:
  “虽然赵承绶投降反动的决心是难以动摇的,但是,他既然还表示统一团结抗战,同意开会谈谈,即便是他缺乏诚意,我们也不能不去。否则,倒好像是他赵承绶希望团结,愿意抗战,我们却是不要团结,不肯抗日了!尽管他是假团结、假抗日,真分裂、真妥协,只要他们还没有公开彻底地投降日寇,就还有争取他们的可能。就不能放弃努力!”
  在场的人看出来了,续范亭在话中流露着遗憾的口气,那是因为他和赵承绶之间的私人友谊的体现,续范亭在真诚地希望赵承绶不要走上绝路,他衷心地希望赵承绶能够回心转意,悬崖勒马。他要在最后的关头,再拉赵承绶一把,尽管希望不大,续范亭也要做到仁至义尽,不能撒手不管!
  至于多带卫兵和派部队前去接应,续范亭不同意,他说:
  “如果是那样,不但会引起赵承绶一伙的疑心,加剧紧张局面,反而显得我们没有诚意,对他们缺乏信任了。”
  但是,为了确实保障续范亭的安全,晋西北区委决定,由彭八旅的政治部主任刘惠农陪同续范亭一起去参加会议。
  就这样,续范亭第二次来到了兴县。
  赵承绶以隆重的仪式欢迎续范亭等人的到来!
  此刻的赵承绶对续范亭不听阎长官的话,不同自己合作,反而跟着共产党、八路军跑,辜负了他的一片好心,是恼怒的。但是,他对续范亭又抱有幻想,在他看来,续范亭又一次来到兴县,说明续范亭没有忘记他这位老朋友,与自己还是有交情的,说明续范亭离不开山西人的小圈子,他认为拉拢续范亭还有一定的余地。
  俩人的政治目的截然相反,但是会面时,表面上还都是一副热心和真诚的样子。
  寒暄过后,赵承绶说:“范亭,我已经安排好了,请你给弟兄们训训话。”
  赵承绶的真实目的,是要借机显示显示自己的力量。但是在表面上,他遮掩说:“队伍中还有不少人没有见过你这位大名人哩,你和弟兄们见见面,也给咱山西人长长脸面。”
  续范亭觉得这倒是个进行抗战宣传的好机会,爽快地接受了赵承绶的安排。
  第二天,赵承绶将直属部队召集起来,并在会场上搭了个台子。全身披挂的赵承绶首先走上讲台,宣布开会以后,他便提高嗓门说:
  “今天我们这个大会,主要是请我的老朋友续范亭给大家训话。大家知道,续范亭是我们山西最早的革命志士,是我们山西军队中的将领,也是我们山西著名的社会贤达……”
  赵承绶口口声声不离“我们山西”这个词,极力与续范亭套着近乎,殷勤地表现自己的诚意。他蛮以为,这样一来,续范亭也会跟他一样的客气一番,按照他的讲话的调子来讲团结,这样客客气气地应酬了续范亭,将“团结会议”敷衍过去,等他部署好部队,还是要按照阎长官的命令行事。
  但是,赵承绶没有想到续范亭并没有给他面子。
  站在讲台上的续范亭,一心想借这个机会,宣传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狠狠地打击破坏抗战、进攻新军的顽固分子的气焰。
  他首先讲述了抗战的形势和团结对外、一致抗日的意义,随后讲道:
  “就在山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奋起团结抗战中,在我们山西,则有一些顽固分子背道而驰,他们要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兄弟,对准袍泽和同胞。他们卑鄙无耻,勾结日本人来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这些人是为了他们个人小集团的利益,卖国求荣。说穿了,就是要使他们这个小集团继续在山西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称王称霸。
  “对于这些顽固分子,我们现在依然是委曲求全,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山西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利益。并不是我们真正地害怕顽固派。现在,我们的抗战力量已经很是强大,几个顽固分子,没有什么了不起。顽固分子想分化我们,瓦解我们,是办不到的!他们想进攻我们消灭我们,只会碰得头破血流!……”
  坐在台上的赵承绶和坐在台下的那些高级将领,心里自然明白续范亭所说的顽固分子,就是在指他们,一个个又恼又怒。但是,又不好中断续范亭的讲话。赵承绶脸色极为难堪,他甚至后悔不该召集部队来听续范亭训话,他好不容易等续范亭将话说完,赶紧补充和解释说:
  “……续范亭先生刚才讲到了团结抗战,这是非常必要的。他这出来兴县,就是为参加我组织的‘团结会议’来的。我要严肃地声明:阎长官和我本人是要坚决抗战的,不属于什么顽固分子。在我们山西的队伍中,主张向日本人投降的只是极少数的几个人。什么妥协投降了,什么进攻新军和八路军了,那都是瞎说,没有那么一回事,大家不要相信谣言!”
  说完,赵承绶草草结束了会议。
  在25日、26日的会议上和会议下面,续范亭积极进行着争取赵承绶的工作,他苦口婆心地劝说赵承绶千万不能裹进内战,不能充当顽固分子的马前卒。赵承绶在表面上哼哼哈哈,实际上依然是执迷不悟。
  续范亭见会议开不出什么结果,会议一结束,就立即离开了兴县。
  由于续范亭为争取团结抗战的局面进行了最后的努力,使得抗战的进步力量在政治上进一步争取了主动。同时,也为新军的决死四纵队和工卫旅等部队对付敌人的进攻赢得了时间。
  到了12月27日,形势陡然危急起来。
  这天夜里,晋西南的决死二纵队和晋西支队,在与叛军进行了20多天的苦战以后,突破了日军的封锁线,进抵临县以南地区,意图与在晋西北的新军和八路军会合。
  对此,晋西北的顽固势力大为恐慌。赵承绶根据阎锡山的命令,当天就在兴县部署部队,迅速在临县集结,阻止决死二纵队、晋西支队和晋西北的新军与八路军会合。其具体部署是:以骑兵第一军的八个团在白文震、寨上村、开府及方山一带,阻拦晋西北我军南下;而以郭宗汾的第三十三军六个团在临县以南阻击决死二纵队和晋西支北上。
  12月30日,中共晋西北区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史家庄再次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认为,山西旧军在实质上已经成为叛军。阎锡山已经下定了反共的决心,但是,在他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之前,仍要继续争取他进行抗战。根据这样的方针,会议决定成立“晋西北抗日拥阎讨逆总指挥部”,由续范亭担任总指挥,罗贵波担任政治委员。
  此时的续范亭的心情是格外沉重的,为了团结抗战,他到处奔走,苦口婆心地向旧军中的老朋友和各方力量进行了不懈地宣传工作。但是,他不忍心地看到,自己过去的一切努力,在严酷的军事斗争面前,并没有解决多少问题。遗憾的是,赵承绶他们依然要按照阎锡山的命令,沿着反共反抗战的道路滑下去。现在,到了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在会上,续范亭沉痛地说:“对他们,过去我们真是太客气了!我们明知在秋林会议以后,顽固分子活动猖狂,要对我们下毒手,他们的“突击队’要‘突击’我们;他们的‘精建会’要‘精建’我们;他们的‘敌工团’要‘敌工’我们。包括赵承绶,他也是要破坏暂一师、破坏决死四纵队,为他的主子阎锡山效劳。而我们为了团结,为了统一战线,没有采取任何的武装行动对付他们。我们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现在,顽固派的屠刀已经向我们砍过来了,为了自卫,为了争取继续抗战,支援晋西南和晋东南的兄弟部队反击顽固派,我们要立即奋起反击,坚决打击顽固军!”
  1940年1月1日,续范亭下达了作战命令:
  ——以赤尖岭为出发地,以决死四纵队的四个团和“暂一师”的第三十六团分编为左右两个纵队,由彭绍辉指挥,分别向方山和临县的白文镇方向前进,冲破顽固军的阻拦,打开通路,接应决死二纵队和晋西支队北上;以决死四纵队第十八团等部进占兴县,摧毁岚县等县的反动政权,并控制黄河渡口的黑峪口,确保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以“工卫旅”、“暂一师”及“彭八旅”一部,分别监视北面保德等地的顽军和各地日军的动向。
  自2日起,新军向顽军的反攻作战开始了,各路部队迅速展开,英勇进击。
  自此以后的10天时间里,经过连续作战,讨逆部队一举击败了赵承绶骑兵第一军的进攻。右路纵队肃清了寨上、阳坡、白文镇的顽军;左纵队肃清了马坊及方山县城的顽军。从而迫使将顽军各路兵马压缩于临县县城附近。
  这其中,在1月3日的战斗中,“暂一师”的第三十六团和决死四纵队的第三十五团,在阳坡、寨上的战斗中,歼灭了骑兵第一军主力步兵三团,击毙数百人,俘虏敌团长以下上千人。
  与此战相配合,已经抵达了临县以南的决死二纵队和晋西支队,向顽军“暂一旅”展开了攻势,歼敌近千人,并击毙了该旅旅长薛文教。战斗结束后,即开赴方山与晋西北各部胜利会师。在数九寒天里连续战斗的续范亭,一连数日昼夜指挥战斗,异常的劳累,使他本来就很虚弱的身体,经受不住煎熬,肠胃病和肺病同时发作了。由于肠胃病的发作,他吃不好饭,身体难以补充营养。由于他的肺病发作,他咳嗽、气喘、连续发烧,又难以入睡。疾病百般地折磨着续范亭。这时的他,已经感染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很难治愈的疾病,特别需要营养和休息,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是,续范亭顾不得这些,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着。
  经过艰苦作战,晋西南和晋西北的部队打退了敌人的阻挠,胜利会师了!
  在会师大会上,续范亭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他一边咳嗽一边讲道:
  “同志们,我们进行的这一次的反顽战斗,是为了坚持抗战,迫不得已而进行的。不这样,我们的抗战武装就没有了出路。这实际上是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的战斗。在战斗中,我们的官兵发挥了高度的作战热情。在雪地上,大家哪怕是光着脚,也要向前冲锋。我听了很是感动……”
  他说着,又大声地咳嗽起来,细心的同志发现,在他咳嗽以后,吐在手帕上的痰液中,出人意料地带着鲜血。
  在新军的严厉打击下,赵承绶只好退缩到了临县城内。
  为了取得反顽作战的全面胜利,讨逆总指挥部决定分别以决死四纵队和决死二纵队为主,组成左右两路,合功临县县城及其周围的顽军。
  就在这时,中共中央派滕代远任参谋长来到了晋西北,组成了晋西北行动委员会,统一组织新军和八路军作战。此时,中共中央的决心是:把旧军赵承绶、郭宗汾赶出晋西北,以汾离公路为界,完全控制晋西北;将晋西南留给阎锡山,给他一个活路,争取他继续抗战。
  自1月10日起,由滕代远指挥,我军向盘踞在临县的赵承绶、郭宗汾两部发起总攻击。我右集团军以决死四纵队等晋西北新军及八路军彭八旅组成;自白文镇沿大川南下,直驱临县;我左集团军以决死二纵队和八路军晋西支队等部组成,从方山、圪洞向临县进攻。左右两路大军,对临县形成夹击之势。
  战斗自11日打响,我左右两路攻势猛烈,进展迅速,赵、郭布置的各道防线,在我军的猛烈进攻面前,迅速瓦解。13日夜,据守临县的赵、郭两部弃城逃窜。14日下午,我左右两路大军,在临县胜利会师。这次战斗,俘虏顽军副师长郭如嵩以下两千余人,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按照阎锡山原来拟定的作战计划,进攻晋西南的第六十一军和第十九军,在解决决死二纵队以后,再北上会合赵承绶和郭宗汾部消灭晋西北的新军。但是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据原第六集团总司令兼第六十一军军长陈长捷后来回忆说:“当六十一军离开吉县向蒲(县)北进时,在乡宁已南出进击日寇于稷王山的胡宗南属李文九十军也掉头回到乡宁,且依胡宗南的指令,以支援‘讨伐叛军’和戒备临汾日寇为名,续向吉县移动。反动派是尔虞我诈的,阎为此踌躇顾忌,就令十九军和六十一军停止于中阳、离石一带,以观望形势。”
  所谓观望形势,就是看陕北八路军的动向,如果陕北八路军没有动作,这两个军将越过军(渡)汾(阳)线,会合赵、郭两部会歼新军于临县附近。而由于胡宗南第九十军李文部的插足,阎锡山不免担心他们趁机抢占山西的地盘。
  因此,阎锡山“要胡部李文九十军开进石楼方面和六十军会合,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陈长捷统一指挥北进临县。因此与胡宗南商议,而胡更其狡猾,表示统一此项计划,但要再派两个军过河进入阎区来接替原六十一军的原防地,理由是为了加强李、陈军的后方,防备日寇趁机侵入。这显然是要动摇阎锡山的立脚根本。于是,阎锡山决定放弃兴临地区,突然命令赵、郭南撤;并命令六十一军等部克日返原防地。这样,就阻止了李文军的北进。”
  由此看来,胡宗南的这一招,倒是为新军讨伐顽军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机会。当然,要是没有胡宗南的这一番“干扰”,阎锡山按照其原来的计划行动,也将遭到新军的沉重打击。
  再说,赵、郭的叛军越过汾(阳)离(石)线南逃,我军一部乘胜追击。1月16日,追至招贤镇、田家山一带,歼灭其尾部一个团。而在碛口地区拦截顽军的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歼灭顽军一个团。顽军在南套的一路上,风声鹤戾,自相惊扰,狼狈不堪。赵承绶只身逃到中阳山,站在山头上,向北张望。想到一路上丢下了妻子,丢下了第二行署的诸位官员,丢下了山西银行的部分金柜,怆然涕零。
  

续范亭与毛泽东/高建中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