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艺术再现
|
续范亭与毛泽东 32 水乳交融 |
高建中 |
|
|
1940年2月,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度了一个欢天喜地的春节。 赵承绶被赶出了晋西北,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来到了晋西北,尽管这块土地并没有因此马上改变贫穷的生活,但是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获得解放一般的从来没有过的幸福和快乐,那一年老百姓过春节的喜庆的气氛格外的热闹。 2月1日至3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晋西北成立了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不久改名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各界一致推荐续范亭担任了行政公署主任。同时,成立了新军总指挥部,由续范亭担任了总指挥,罗贵波担任了政委。为了便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还成立了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贺龙为主任委员,续范亭为常务委员。 续范亭以他坚定的抗战立场和与共产党、八路军真诚合作的姿态赢得了新军各级官兵的信任和拥护,赢得了八路军的信任和拥护,也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他的形象,已经成为坚持和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 在行署成立大会上,续范亭主持了大会。他在开幕词中回顾了晋西北的战斗历程,激动地讲道: “……古今中外有两条路线,压迫者与被压迫者路线,进步与倒退的路线,革命与反革命的路线,生与死的路线,今天是革命路线与顽固分子的路线。有人不懂这个道理,想走第三条路线,于是中途动摇。我们看见好些人叛变了,失节了,这在此次晋西北事变中看得非常明显,有些人动摇终于吃了大亏。” 他说:“晋西北事变不是局部的事,而是全国的事,每个同志应抱定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统一战线不会破裂,抗战胜利的信心,让投降分子滚出抗日阵营,今后的统一战线不允许暗藏的汪精卫存在了。 “革命的人是无成见的,客观的,讲道理的。投降敌人的顽固分子我们要打击,但由于中国几千年普遍的黑暗教育的流行,所以对多数的落后分子仍要争取他们来抗战,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我们就拥护,否则就反对。 “革命是艰苦长期的伟大事业,不要被某一阶段的胜利冲昏头脑。我们要继续奋斗,加强军政民三方面的工作,迎接反投降的彻底胜利,最后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有这样的认识,一、站在革命立场上抗战才是民族革命;二、站在进步立场上的团结才是精诚团结。” 这次会议通过了《晋西北抗日拥阎讨逆行政实施大纲》内容一共有六项:(一)实行紧急政治动员;(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三)彻底改善人民生活;(四)实施抗日经济政策;(五)扩大民众抗日运动;(六)普及社会文化教育。 新政权建立以后,续范亭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出出进进,常常和共产党、八路军的干部们接触,在一起热情地研究着工作。但在那个时期,有些人对共产党还是有怀疑的,于是,在一次会议上,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 那一次,续范亭讲到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打着比方说: “……共产党是牛,牛总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资产阶级是马,马总是阔人才有资格骑,小资产阶级是驴,驴有时富人也骑,有时和牛一样也替穷人劳作。” 续范亭讲到了这里,会场上突然有人问道: “那么,蒋介石是什么呢?” “是骡子!”续范亭迅速地反应上来,严肃地回答。 会场上发出一片笑声。续范亭继续讲了下去,他说: “因此,我们大家都应该向共产党学习,要和他们一样甘作一条牛,为抗日、为人民服务……” “可是,”会场上又有人插话说,“你是一个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在一起,你不害怕吗?”“我怕什么?”续范亭很坦率地回答说,“第一,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很强大很好的社会主义国家摆在那里,人民生活很幸福,这证明共产党不像有人说的那样,是‘胡闹’;第二,共产党讲道理,讲辩证唯物论,这是顶好的科学。最重要的是,当前共产党主张坚决抗日,实行孙中山总理的遗嘱,因此我相信她。正因为我是国民党员,更要忠实执行孙总理的‘三大政策’;第三,我自己是穷人,没有钱,没有财产,不怕共我的产。你们说,我怕什么呢?” 会场上,人们先是纷纷点头赞成,接着,便热烈地鼓起掌来。 其实,这些生动的比喻,是续范亭不断学习的结果,他是结合着当地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深入浅出地说了出来。 还是在太原失陷以后,续范亭和战动总会来到了晋西北,便与第一二〇师建立了战斗友谊。在那个时候,他就结识了贺龙师长。这一次,第一二〇师又一次来到了晋西北,续范亭与贺龙再一次相聚,感情很是融洽。就在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不久的一天,贺龙找到了续范亭,寒暄了几句,贺龙说: “范亭,毛主席来电报了,他批评了我们的一个大缺点啊!” “是我们工作中的缺点?”续范亭有些迟疑地问道。 “正是,”贺龙说,“毛主席是批评我们新政权的施政纲领中,没有包括阎锡山的《民族革命十大纲领》。” 阎锡山的《民族革命十大纲领》,是抗战初期,阎锡山从南京受命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回到山西以后,亲自签发的。其实,纲领是由薄一波等人做工作,由薄主持,依照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并吸收了阎锡山常用的政治术语草拟而成的。阎锡山签发了这个纲领,对于推动山西的抗战和全国的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阎锡山因此也声威大振。这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一、贯彻全民抗战,组织自卫队、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二、创造政治化、主义化的抗日革命军,在军队中执行民主集中制。 三、确实执行优待抗战军人家属条例,改善人民生活。 四、扩大民众救亡运动,建立广大的民众组织。 五、创造民族革命的干部。 六、健全总动员实施委员会,加速动员,改善政治。 七、铲除汉奸卖国贼及坏官坏绅坏人,扶植民主监政。 八、切实执行合理负担,逐渐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 九、加大工业生产,扶植手工业,改善工人生活。 十、实施抗战的农村建设。 对于阎锡山的这十大纲领,续范亭是熟悉的。他听贺龙这么一说,马上反应了过来,连连拍着自己的头说:“是我的疏忽,是我的缺点。” 贺龙说:“不仅是你,我也有责任嘛!看来,晋西事变已经过去,我们对待阎锡山的政策也要有所改变嘛。” 续范亭说:“我理解毛主席的战略想法,是要积极团结阎锡山,继续巩固山西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啊。我们在工作中还真是要很好地注意这一点哩!” “另外,据我方侦察到,日军的夏季攻势,准备出动兵力五千人,进犯我晋西北地区。我认为应该召开一次一二〇师和新军部队旅以上干部的联席会议,确定对敌斗争的战略方针,统一晋西北的军事工作。” “好啊!”续范亭马上表示赞成,随后他补充说:“为了开好这次会议,需要认真做一些准备工作。当前迫切地是要做好新军的整训计划。” “好,过几天,八路军总部来人,我请他们帮助你考察和制定这一计划。” “那真是太好了!……” 2月26日,在临县的窑头村,会议如期举行。会议确定,从三月开始,新军各部进行以扩大党的组织,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提高政治质量和战斗力,整顿组织与建立制度为中心的整训,以达到巩固新军的目的。 在会上,续范亭看到威名远镇的贺龙将军,在战场上指挥作战,冲锋陷阵,令日寇闻风丧胆。然而,他又是那样稳健地运筹帷幄。贺龙在会议桌旁,常常是微微地眯着眼睛,手上总是握着他心爱的烟斗,时而叼在嘴角上,时而在手中转动着。他讲话的时候,以浓重的南方口音,表达的意见生动形象,分析问题条理分明,令人信服…… “我们要认真贯彻毛泽东的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各单位要大力开展游击战争,鼓励出击的部队要少而精。以营、连为单位出去打游击,必须随时了解敌情和地形,能打就坚决地打,不能打就退据险要之地,再伺机突然袭击敌人,切不要正面堵击敌人。不要拼消耗,以连、排为单位出去打游击,要灵活,要机动,要会跑;情况对我们有利时就打他一下,情况对我们不利时就要看你跑的本事了。 “开展游击战,只要我们和群众打成一片,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就会掩护我们,帮助我们,敌人也就对我们无可奈何了,我们就能取得胜利。游击战是大有作为的,我们不但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还可以侦察敌情,捕获敌伪人员,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通讯线路,例如,在包头以东,因为有了我们的便衣队,敌人就不敢随便走出据点。在冀中,军民一夜之间,就破坏了敌人二百里的公路,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经验值得推广。破坏敌人的交通,山路比较容易,在平川路上,要困难一些,我们可以将路挖成蛇形的深沟,约有一人深就行了。……” 续范亭听着贺龙的讲话,常常是听得入迷,心头常常泛起由衷地敬佩之情。 散会那天,续范亭高兴地返回临县的新军总指挥部。在路上,他骑着战马,迎着春风,心情惬意,浮想联翩。在他的头脑里面,总是不断地出现贺龙会议上的身影,想着想着,他涌起了诗兴,随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又摸出半截铅笔,在马上赋诗一首: 赠贺龙 体国公忠似赵云, 坚强活泼文超群, 云龙气概难比拟, 李牧廉颇两将军。 在第一二〇师和八路军总政治部的帮助下,续范亭将晋西北的新军编成了七个大团和四个小团,共有l.2万多人。不久,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又给他们补充了3000余人,充实和壮大了力量。4月,续范亭的新军总部和第一二〇师由临县转移到了兴县地区。 6月,日军以两万多的兵力,对晋西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企图寻找八路军和新军主力决战。续范亭立即配合第一二〇师,投入了反“扫荡”的战斗。从6月到7月仅一个月内,新军进行了大小战斗135次,毙伤日伪军3100多人。俘虏敌伪军1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50余支,战马120余匹,以及其它大量军用物品,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这一次“扫荡”。 接着,这支新军部队又投入了“百团大战”。 11月,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使武装建设、对敌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成立了晋西北军区,由第一二〇师的领导机构兼军区的领导机关,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为参谋长,甘泗淇为政治部主任。 不久,日军又向晋西北地区开始了冬季大“扫荡”。 敌人的这一次“扫荡”,在战术上采取了所谓“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和“马蹄型堡垒战术”,并实行了极为残酷的“三光”政策。续范亭又和晋西北行署一起,积极投入了反“扫荡”斗争…… 在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续范亭几乎每天都要同部队一起行军打仗,常常是天不黑时出发,天亮时宿营,两头见太阳,中途不休息,不吃饭。又是在数九寒冬,续范亭由于身患肺病、胃病,加上工作的劳累,身体越来越虚弱。上山时需要一个警卫员拉他,下山时,又需要下马来由警卫人员搀扶着走。虽然他的病体已经很难支持,但是他依然坚持和贺龙一起到前方指挥战斗。 晋绥边区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解放区,正如续范亭向别人讲到的:“晋西北是个好地方,别瞧不起咱这山沟沟,如今在战略上很重要哩,若将全国的革命根据地连在一起,那么延安是头,是首脑,而晋西北则是咽喉,是延安通往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是到前方去的要道。” 但是,战争给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山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1940年统计,全区的劳动力比战前减少了三分之一,耕牛减少了十分之六,驴骡减少了十之八九。因此,在顽固派被赶走时,这里到处是饥饿和眼泪。由于头一年是春夏大旱,整个收成减少了十之六七,粮食奇缺,军粮民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根据地几百万军民濒临饥饿的窘地。抗日部队和党政工作人员、群众团体干部很长时间里吃不到粮食,以前充作饲料用的黑豆,成了人们的主食,而且每人每天只能供应200多克。后来连黑豆也吃光了,军民只好吃糠皮、野菜和树皮。 战斗在这里的抗战部队,不得不在顽强地和饥饿困苦搏斗中奋勇地打击进犯的敌人,他们经常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上行军,战士们的鞋子磨破了,只好赤着脚在冰天雪地上行走,身上只穿着破旧的单衣。没有被子,睡觉时,大家只好挤在一起,依靠体温相互取暖。严重的缺衣少食损坏了指战员们的健康,根据地缺医少药,不少人被饥饿和疾病夺去了生命。 此刻,压在续范亭身上最沉重的担子就是解决军民的吃粮问题。他到行署就职以后,就以高度的为人民负责的精神,将精力集中在了粮食问题上。他常说:“我连睡觉做梦,也梦见粮食。”他制定了各种措施解决粮食问题,自己以身作则。有一次,他在行署召集各县的干部来开会,考虑到各地干部的生活艰苦,告诉有关人员将伙食办得好一些。管伙食的干部好不容易才弄来一些麦子,磨成面粉。为了节约,没有筛去麸子。一些来自晋中平原的干部,由于那里的生活比较好,他们吃不惯这样的粗粮,发牢骚,讲怪话。续范亭听说了,第二天,他就让伙房按照行署的生活标准,用黑豆做成糊糊。开饭的时候,他自己先盛了一碗,大家见他吃得下,也就没有二话可说了,一起吃起了黑糊糊。 续范亭的身体在早年的革命战争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他在南京中山陵剖腹明志,又留下了残疾,所患的胃病、肺病,一直也没有彻底治愈,特别是他的肺结核,时常发作,不断咳嗽,时常带有血丝。机关的同志们,见续范亭的身体确实需要照顾,特意为他准备过几次炸馒头片,每一次,续范亭都不肯吃,这顿怎样端上来的,又怎样端了下去;下一顿端上来了,他还是让再端下去,一定要拿给伤病员吃。 按说,续范亭的病情不断发展,应该抽出时间很好地休养和治疗一个阶段。他身边的医生劝说他,他周围的同志也向他建议。但是,谁也说服不了他。自从抗战开始以来,他忘我地参加了晋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这里,他正实现着自己参加革命几十年来建设民主政治的梦想,他感到工作无比的欣慰,感到了沉重的责任,他顾不得自己的体弱多病,始终在废寝忘食地工作着。这样一来,他的病情反而加重了。 1940年2月,顽固派的叛乱被粉碎以后没几天,日寇就出动了1.3万多人,大举“扫荡”晋西北解放区。新政权才刚刚建立啊,一直在紧张战斗和工作着的同志们没有来得及休整一下,便又投入了对日的作战之中去了。续范亭拒绝了到黄河西岸去休养一个时期的建议,带领着机关,在星光闪闪的夜晚,行军转移。在行军途中,他不顾疲倦和劳累,一次次地停下来,组织队伍,向大家介绍如何按照北斗星的方位来辨别方向,他殷切地对大家说,“这可是行军作战的常识,不学会就会迷失方向,非要学会不可!” 春季敌人的扫荡没有占到便宜,经过了38天的战斗,被我歼灭1400余人,日军不服输,6月8日,又抽调了两万余人,分19路向我晋西北根据地进行了夏季的大扫荡。这一次“扫荡”,敌人来势汹汹,而我因为新政权建立不久,对付敌人的办法不多,续范亭与贺龙师长密切配合,共同指挥着战斗,敌人的进攻就在面前,但是,续范亭一直坚持在前线指挥所指挥着战斗。就在这时,续范亭患上了严重的脚气病,他行动很困难,但是,他始终不愿意离开前线指挥所。一天傍晚,敌人进逼到了黄河岸边,将设置在兴县枣林峁不远处某个村子的前线指挥所包围,贺龙与续范亭遇险,在危急时刻,续范亭由警卫人员背着,辗转突围,好不容易才脱离了险境。 1940年12月,日寇又对晋西北地区进行了冬季大“扫荡”,他们凶狠地扑来,恨不得将解放区变成无人区,所以疯狂地进行着“三光”政策。敌人所经过的每个村庄,肆意杀害无辜的百姓,烧毁房屋,在残垣断壁中,堆满了尸体。仅仅是在兴县,就有260多个村庄被烧毁,在敌人35天的“扫荡”中,整个兴县常常是浓烟蔽日,火光冲天。总共才是9万多人口的兴县,在敌人的这一次的“扫荡”中,就有1384人被残酷地杀害了。 在这一次扫荡中,敌人烧毁了原来行署驻地兴县的蔡家崖牛家大院,行署和新军总指挥部移驻到蔡家崖对面的石岭子村。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续范亭的病情恶化了,他出现了持续的高烧,时常咳血。那一时期,患有肺结核,是没有什么特殊药物可以根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营养,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可是,由于续范亭同时患有胃病,且不说是没有什么营养可以补充,就是有了好吃的,他也很难吃得下去。终于,他由于体力不支病倒了,在病痛的折磨中,续范亭依然以坚强的毅力支撑着,工作着。他常常卧在病榻上批改公文,处理着各种应急的事情。 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续范亭几乎每天都在发烧、咳嗽,他动则气喘吁吁,咳嗽厉害时,不断地吐血。他再也无力支持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而且经常出现昏迷…… 中共中央听说了续范亭病重,专门打来电报,邀请他到延安治疗休养,接到了这一封电报,续范亭很是激动。他没有想到,共产党竟然这样真诚地对待自己,到延安去养病,条件要比在晋西北好得多,但是,这样就要离开自己战斗了多年的晋西北根据地了。他从自身的疾病情况来考虑,觉得应该离开工作休养一段时间,由于自己的身体不支,这不仅是自己的麻烦,也成了同志们的拖累。但是,从内心来说,他又是十分舍不得离开战场和同志们。就这样,他怀着十分激动和依依不舍的心情,答应了延安方面的邀请。在临行之前,他写了一首诗留给了贺龙,他在诗中写道;“四年成绩一身病,惭愧中途掉队人。” 1941年3月,续范亭在晋西北行政公署派人护送下,前往延安治病。由于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千里迢迢,如何到延安去,是个问题。骑马是不行的,因为沿途全是山路,道路崎岖。一般的担架也很不方便。结果,护送人员采用了当地的一个土办法,绑了一个躺椅,轮流抬着他行走。 就这样,续范亭离开了晋西北这块热土,离开了他的家乡。 |
|
续范亭与毛泽东/高建中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