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艺术再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续范亭与毛泽东 33 担架抬来续范亭
高建中
    
  初春的延安,冰封的延河水融化了,水流欢腾起来,哗哗啦啦带着响声流向远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已经不像冬天那样刺骨,迎面吹来的春风拂过脸膛,带着几分温暖、几分潮湿和几分泥土的芳香,虽然依旧有些寒意,但是已经变得清爽了些。脚下裸露的黄土地,沟壑纵横,坡岗相连,蜿蜒起伏,浑然一片,犹如巨人的脊梁,散发着倔强的力量。而延安这个季节的天空是亮丽的,湛蓝湛蓝的,几片白云,点缀出宇宙的深邃,偶然飞翔过来的鸟儿们,清脆地叫上几声,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正在准备钻出地皮的小草和野花,毫无顾忌地展望着浩渺的天空,企盼着拥有这片土地。
  1941年4月初,春天就这样来到了杨家岭。
  这一天,在这片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实际并不平常的事情。毛泽东走出杨家岭的窑洞,正在漫步爬向山岗,他是要破例前去迎接一位重要的客人。陪同他的是王稼祥。“稼祥同志,续范亭这次来延安,我们该是第二次见面了吧?”毛泽东边走边向王稼祥问道。
  “是的,主席。您和续范亭的第一次会见,是1939年的5月嘛……”王稼祥迅速地回答说。
  “那一次,他是专门来延安向我们反映情况的。续范亭可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呢!”毛泽东说着,轻轻地舒了口气。
  爬上了山岗,站在杨家岭的至高点上,延安的春天,便尽收在毛泽东的眼中了。和湖南家乡比较起来,这里的自然景观要逊色得多。延安没有湖南的青山绿水,莺飞草长,只是一片黄土,然而,毛泽东却像丝毫没有感觉到这种差别般地喜欢这里。只有这里才是中国共产党和他的武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只有这里才是他鹰击长空,叱咤风云的绿洲。走南闯北的他,早已习惯了脚下不断变化的土地和伴随左右的人们。
  爬上了山岗的毛泽东,此时的心情是轻松而颇有些自豪的。他极目四望,全国风雷激荡的抗战局面以及世界上的反法西斯斗争的形势,豁然浮现在眼前。抗战爆发已经有三年零九个月了,现在到了很关键的时刻。而在这期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已经到了很关键的时刻。在这场空前的世界大战中,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者都参加了。战争已变全球为屠场,人类在经受着炮火的涂炭。世界有陆沉之忧,人类有毁灭之祸。但是,世界范围内的人民反帝反战的斗争也已经发展起来,前途必然是和平战胜战争!
  在中国的战场上,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企图最后来解决他四年来没有解决的中国问题。种种迹象表明,日军正在集中兵力,对河南、陕西和云南进行全面的进攻。一方面要打通平汉路,一方面要打通西南、西北两条交通线。在对豫、对陕两方面,日军已经集中了四个师团左右的兵力。河南的汤恩伯,陕西的胡宗南恐怕是要紧张一下子了。
  本来嘛,大敌当前,在中国,应该只有一个战争,就是专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只有全国的军民一致进行这样的战争,才能最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并把其驱除出中国去。可是,中国共产党又不得不进行着另一个战争,对付国民党的反共战争。国民党已经搞了两次反共高潮,蒋介石是一有机会,就不忘策划反共的。可是,这两次反共,都被共产党打退了。特别是这第二次反共高潮,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又没有得逞,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在斗争中提高,国民党的地位在反共中降低了。国共关系正在发生着关键的变化。蒋介石虽然是以“民族领袖”的资格自居着,站在国内各种矛盾之上,表示并不偏于某个阶级某个党派,但是他毕竟是要维护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国民党的统治,如果他只是在形式上的欺骗而无实质上的转变,他的一切努力和企图毕竟是徒劳无功。特别是现在,日军又要发动进攻了,蒋介石反共要有所收敛,形势向着有利于我方发展……,毛泽东想到这里,眼睛放射出坚定的光芒。
  “现在的时局,是要在新的环境中继续进行抗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新的进攻,国民党政府打来电报,又要求八路军来配合他们作战了。稼祥同志,你看我们应该怎样作出回答呢?”毛泽东回过头来向王稼祥问道。
  “蒋介石是要我们在华北向日军发动攻势,以牵制日军的进攻。减轻他们的压力,这个蒋介石,在他紧张的时候,就来和我们共同抗战,他的压力不大的时候,他就要翻手反共,我看我们可以不理睬他。”王稼祥回答说。
  “恐怕不仅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蒋介石他是在向我们搞激将法呀!他的意思是说,你们的八路军不是要坚决抗日嘛,不是不向日本妥协吗,好,你们就在华北发动攻势。如果你不动,他就会在全国人民面前造你的谣,说你不是真抗战。”毛泽东精辟地分析说。
  王稼祥说:“对日军作战,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打法。我们的基本战略思想,应该还是坚持我们的游击战。”
  “对!我们还是要按照我们的方针抗战,绝对不可以为蒋介石的激将法所动。我们还是要依靠游击战来巩固和发展我们的根据地,要耐心发展对敌军、伪军、汉奸的斗争,应该看准机会拔掉敌伪深入我根据地的据点。在接近豫、陕地区的部队应该积极配合友军对日作战。但是要有个分寸,不要趁机向国民党的地区发展,否则,国民党的军队就不能放心对日作战了。还有,鉴于第二次的反共高潮已经被我击退,我军对鲁苏战区的国民党韩德勤部、于学忠部、沈鸿烈部、高树勋部等应该停止攻击……”毛泽东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还有,日军的进攻恐怕为时不久,战事发生时,我们在政治工作上应该更加强调‘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的号召。另外,我们要继续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王稼祥补充说。
  王稼祥说到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工作,毛泽东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精神显得更加振奋,嘴角露出了一丝别人不易察觉的微笑。 
  统一战线是他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向全国各界竖起的一面鲜明的抗日救国的旗帜,在这一场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毛泽东就是以这样的根本策略,在时代潮流的顶峰,以巨人的身姿,以伟大的革命家的胆略和策略,运筹帷幄,谋篇布局,谱写着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宏篇巨制。
  这其中有过那么多的曲折与反复,发生过那么多的重要事件,还涌现着那么多的重要人物……
  续范亭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他现在就要到延安来了。
  毛泽东再一次地把目光投向前方,前方是一条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的大道,过一会儿,续范亭便要从那条路上出现了。乍暖还寒的春风阵阵吹来,他下意识地裹了裹棉衣。虽然说与蒋介石建立了统一战线,蒋介石在催促八路军积极配合他们的对日作战,但是弹药和粮饷却不发下来,延安物资缺乏,就连衣着也是紧张的。他没有穿内衣,凉风吹来,钻到身体里边了,他感觉有些寒冷。其实,他是知道外边的气候依然是比较冷的,但是昨天他在接到了司令部的电话,说续范亭已经来到了他们那里,明天就要到杨家岭来的报告,就破例地走出来迎接他,迎接这位在晋绥边区与八路军共同抗战的国民党的将领。而在一个月以前,当晋绥边区报告了续范亭病重的消息,是他立即指示晋绥边区,要立刻把续范亭送到延安来养病的。
  “稼祥同志,我听说续范亭先生的病情不轻啊!我们这里条件有限,能不能将他的病治好?”毛泽东回过头来又向王稼祥问道。
  “主席,我们只有叫我们的医院全力以赴地抢救他。续范亭在中山陵切腹明志以后,身体便落下了病根。另外,听说他患有肺结核,这个病很麻烦。还有,他的胃也不好。我听前边的同志反映,他是干起工作来,就不顾死活的人,性格很是刚强。”王稼祥介绍了这些情况,接着又说:
  “这些年,他为我们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特别是同阎锡山的统一战线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啊!”
  “我们的医院,医生们的水平是不错的。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要想些办法,搞些药物来,一定要尽力把续范亭的病治好。”
  说话之间,在远方的大路上,出现了一行人。王稼祥立即兴奋地报告说:“主席,你看,他们来了!”
  其实,毛泽东已经看到了……
  两根粗木杠,夹着一把太师椅,被捆绑成了一副简单的担架。病重的续范亭,半坐半躺在椅子上。前后有两战士抬着他。在他的身边,陪同着一位医生,还有陕甘宁边区的几位领导同志。在山西,民间有一种“骡驮轿”的代步工具。这种“骡驮轿”,是用两根木杠绑架着一把椅子,椅子上扎着席篷,前后由两头骡子架起来驮人行走的。病重中续范亭骑不了马,到延安的路又是崎岖难走的山路,骡马难行,再说目标也大,晋绥边区的战士,准是受到了这种“骡驮轿”的启发,发明了这种担架,送续范亭到延安来的。
  这一行四人,已经在路上走了多半个月的时间。由于续范亭是在病重期间,每天走不了多远,就要停下来住宿。他的病发作起来,还要进行抢救和治疗。在医生沿途的精心护理下,续范亭的病情总算是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他们千里跋涉,终于来到了目的地。这天上午,他们赶了20多里路,拐过一道山梁,一眼便见到中共中央所在地的杨家岭。在前面抬着担架的战士小李,兴奋地回过头来告诉续范亭说:
  “续主任,您看,我们就要到了,前边那个山头便是杨家岭。”
  续范亭顺着小李手指的方向看去,杨家岭就在眼前。那是并不很高的一座山岭。而就是那一眼,他同时看见了山岭上站着几个人。顿时,他便想到了可能是有人在等候迎接他们的到来,随即产生了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几天来,因为就要来到他向往的延安了,他的心情一直处于激动之中。精神爽朗,心情愉快,病情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控制。他觉得身体轻爽了些,也有了力量。他用手搭了个凉棚,再一次地向杨家岭方向望去,只见山岭上的那几个人,看见他们到来,正在一边挥手向他们致意,一边下坡向他们走来。见此情景,续范亭立即敦促抬担架的战士加快步伐:
  “我们走快些吧,前面又有人来接我们了!”
  直到接近前来迎接他们的人的时候,续范亭才看出,领头前来迎接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熟悉的毛泽东。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毛泽东怎么会亲自前来迎接自己呢!?自己是一个国民党的军人,是因为抗战才开始和共产党合作的!自己何以接受这样高的礼遇呢?而这时的毛泽东与王稼祥和其他同志,却在路边停了下来,一起摆着手,随后便一起鼓起掌来。毛泽东微笑着,和蔼可亲地看着他的担架停下来,十分热情地说:
  “欢迎你,欢迎你!续范亭先生,我们很欢迎你来延安啊!”
  续范亭却有些局促与惶恐,他忙不迭地抱拳向毛泽东打着招呼:
  “毛主席,怎么能劳您的大驾,亲自前来迎接我呀!”他说着就要起身,要从担架上下来。
  见此情景,毛泽东却上来一把把他按下了:“不要起来了,你的身体不便。我们大家都很关心你的病情啊。呵,这位是我们的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同志。”毛泽东把王稼祥介绍给续范亭,王稼祥立即过来与续范亭紧紧地握手。
  续范亭又说:“毛主席,王主任,我续范亭不敢接受你们的屈尊迎候嘛!”
  毛泽东说:“不必客气,我们是老朋友了嘛!”
  王稼祥接过话头说:“续范亭先生,毛泽东主席很欣赏你的爱国精神和你的军人品格。特别是在晋绥边区的这几年,你为抗日统一战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一点上,我和我们的众多的共产党人,都与毛主席有着共同的认识。你的到来,毛主席很高兴,我们也都很高兴。现在,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延安又有了你这样一位尊贵的朋友,这是我们的革命事业兴亡发达的标志嘛!”
  续范亭那因为疾病的折磨而变得青黄的脸色容光焕发了,他的颀长而削瘦的身材,由于激动的原因,似乎在膨胀着。在他的担架左右,毛泽东和王稼祥等人陪同着他,他们就这样一同走到杨家岭的窑洞去。
  

续范亭与毛泽东/高建中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