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爱国将领卫立煌——第十八章 调职行营主任明升暗降
方知今

  1941年3月,蒋介石电召卫立煌去重庆述职。
  这时,告卫立煌“通共、容共”的密报已经很多很多了。蒋介石不免多有责难。
  卫立煌辩解说:“部下以为既然国共合作抗战,就应精诚团结,不能再起摩擦。如果我们和八路军打起来,必为日寇所乘。况且,部下在前线作战,八路军经常配合;部下也亲眼所见,他们抗战很坚决,敌后游击,予日寇重创,牵制了日寇很大一部分兵力……”
  蒋介石怒道:“俊如!你好糊涂。是我要打他们吗?新四军先打了韩德勤,击毙军长李守维在先,我才命令顾墨三(顾祝同字)相机消灭新四军的,这件事你不知道吗?”
  “你说他们在敌后打游击,那是为了扩展地盘,发展武装。”
  “共产党迟早要跟我们争夺天下的。”
  卫立煌听了默默无言。真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蒋介石见卫立煌不表态,十分不悦。就说:“你的战区地方部队很多,很复杂。你要好好整顿。这样吧,你将省主席兼职让出来,集中精力整顿部队,对外作战吧。”
  省主席的职位是朱韵珩夫人替卫立煌争夺的,就这样轻易地被蒋介石免去了!卫立煌愤恼到极点。
  蒋介石又说:“你先不要回去,就在重庆休息休息吧。”
  战区司令长官,正在与敌作战之时,竟然不让回防!卫立煌颇感蹊跷。他正在懊恼之时,也不及琢磨,带点儿赌气地说:
  “既然委座让部下在重庆待命,那么,部下无事可做,要求准假去峨嵋山一游——好在相距不远。委座若有差遣,请派员通知,部下当即赶来听命就是。”
  蒋介石此时另有打算,也就答应了卫立煌的请求:“好吧,去散散心也好。”当即还批了一笔“特支费”以助游资。
  卫立煌领了“特支费”,带着随行人员,去了峨嵋山。
  孰料蒋介石搞的这场阴谋,竟铸成大错!
  蒋介石派参谋总长何应钦乘卫立煌不在,前往第一战区“彻查”卫立煌“通共、容共”取证。
  何应钦既不去西安,也不到洛阳,却落脚灵宝,召卫立煌的参谋长郭寄峤去灵宝见面。因为他知道郭寄峤与卫立煌之间已有矛盾,希望从郭寄峤处“突破铁口”再行调查,就顺利多了。
  事情是这样的:蒋介石为了削夺卫立煌的兵权,借口战区司令长官不再兼职集团军总司令而免去了集团军总司令兼职;又知道郭寄峤是卫立煌的左膀右臂,掌握卫立煌的基干部队第十四军,等于卫立煌还掌握这样一支主力,于是对卫说:郭寄峤既是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就不能再兼军长。是当参谋长还是去当军长,二选其一。这是蒋介石明知卫立煌不舍郭寄峤,存心制造二者间矛盾的做法,果然,卫立煌决定郭寄峤还是留在身边为好,他以为自己与郭寄峤既是同乡,又共事多年,一向配合默契,感情甚好,一定能够理解他的决定。岂知关系到切身利益,“友情”就苍白无力了。
  卫立煌待郭寄峤不薄,何况他又是个不把钱当回事的人,对于下人一向慷慨大方,然而参谋长只不过是“幕僚”,没有实权。在国民党军队里,不当主官就没有经济权,也就没有油水可捞。
  郭寄峤兼任军长,虽不常去军部,但“权”在他手,一切好处他都能捞到。更何况他也想要军权,没有军权官再大也是空架子。
  郭寄峤得知了卫立煌的决定,当面不说什么,却从此心怀怨望,自不免背后要发发牢骚了。
  此外,郭寄峤出身保定军校,来自杂牌部队。卫立煌也是“嫡亲中的杂牌”,自身难保。他如不投靠嫡亲,迟早会遭嫡亲的排斥,所以就加入了复兴社。这件事他曾向卫立煌解释过,卫立煌表示了理解。
  何应钦料定郭寄峤是反共的,不会同意卫立煌的做法。既然与卫立煌有隙,他再封官许愿,郭寄峤就有可能揭发卫立煌。
  何应钦如意算盘打得好,不料日寇探知卫立煌滞留重庆。镇山虎远离,正是发动进攻的好机会。于是集结重兵,于5月7日夜,突然对中条山发动进攻!
  战区司令长官远离,参谋总长莅临,自然要报到何应饮这里请求指示。何应钦责无旁贷,就在灵宝设立指挥部,看着地图指挥作战。他既不了解中条山的原部署,也不了解部队的情况。
  在中条山担任防守的,都是一些在各战场打残了的杂牌部队,卫立煌把这些部队调去防守,也是想让他们离开战场,在山里整训、补充。当然,卫立煌自有一套对中条山的防御方案,而且亲自督促做的防御工事,他曾很自信地将中条山防御工事称之为“马奇诺”防线。但是,再坚固的防线,没有坚强部队防守,没有运筹帷幄的指挥官,也是挡不住敌人进攻的。
  日寇夜间突然进攻,守军猝不及防,防线被突破了。何应钦既不了解情况,也无指挥能力,匆忙乱调部队,结果战场混乱不堪,各要隘连连失守。
  何应钦见情况危急,忙向蒋介石告急,要求派卫立煌火速回防力挽狂澜。
  蒋介石闻报也颇后悔,忙命人寻找卫立煌。当时的通讯还很不发达,委员长要找个人,也不可能招之即来的,等找到卫立煌,他再行回洛阳,已距开战时间过了六天!
  战场上瞬息万变,每一分一秒的迟疑,都可能失去战机,更何况是六天!
  卫立煌回到洛阳,一看战机,也哀叹回天无力了。
  中条山就这样失守了。何应钦看到在自己指挥下,丢失了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也自知责任重大。他采用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的“战略”,悄悄溜之乎也,甚至没有向卫立煌打招呼。这样,就把中条山失守的责任,推在了卫立煌的头上。
  部下们对何应钦的做法都极愤慨,说都是何应钦瞎指挥才失守中条山的。卫立煌是胸怀坦荡的人,反替何应钦解释:“他不了解情况,何况兵家胜败乃是常事。不要议论了,想办法反攻吧。”
  反攻!谈何容易!
  中条山是横卧在山西南部的一条山脉,高而峻险,宽约二百七十公里,约深五十公里,前扼山隘,背靠黄河,是黄河天然屏障。以前日寇曾八次集结重兵猛攻,在卫立煌镇定自若的指挥下,付出重大伤亡而未能得手。
  卫立煌深知中条山之险要,既已失守,再要反攻,那是要用无数士兵的鲜血和生命去换取的。所以蒋介石来电问他还能不能“收复”,他很干脆地回答了两个字“不能”。
  1941年6月,希特勒德国悍然向苏联发动进攻,日本帝国主义内阁商议,准备利用这一时机发动新的战争。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执,最后决定放弃配合德国进攻苏联,致力于对华的侵略。在此期间,日寇在各战线上一度迟滞不前。
  9月初,日寇又活跃起来,其华北军司令官换了“中国通”冈村宁次大将,频繁调动原在平汉路以北的第一一〇师团、在晋东南的第三十六师团、原在豫东的第三十五师团等,先后在中牟、京水、陈荣降渡口等处集结。兵分三路,在界马、大黄琵琶等处,渡过黄泛区直扑郑州。
  卫立煌闻报,即命第三集团孙桐萱部及第四集团军孙蔚如部作应战准备,并调动各部队积极准备应敌。
  10月4日,郑州失守,洛阳危急。
  郑州乃中原重镇,卫立煌决心亲赴前线指挥克复。在黑石关一小镇上设立临时指挥部后,即与各部通电取得联系。
  正在调集部队匆忙之际,一位孙姓师长给卫立煌打来电话,说他的部队不能按指定时间到达作战地点。卫立煌听后大怒喝斥道:
  “胡说,我下命令时,替各部队计算过路程,给的时间完全有富裕。你若不能按时到达作战位置,枪毙你!”
  孙师长忙诺诺连声,居然按规定时间到达指挥地点。在此后作战中,也表现得很勇敢。
  这件事很快在前线传开,各将领对卫立煌在作战时的严厉,都“领教了”。再也不敢因企图保存实力、贪生怕死而违抗命令了。
  10月13日拂晓,卫立煌下令开始全面反攻。一时枪炮齐鸣,地动山摇,中华健儿与日寇又一次为还我河山进行血战。
  过午,我军已进入郑州城,与日寇进行逐屋争夺。万恶的日寇退出城却施放了毒气!
  卫立煌闻报,下令进城部队速退,城复被日寇占领。我军无防毒面具,但在作战中取得一些经验,武汉会战时,有部队便以肥皂水浸泡过的毛巾捂住鼻口,即可过滤毒气,不受侵害。卫立煌下令如法炮制。再攻进城便以浸泡过肥皂水的湿毛巾系在脖子上,捂住鼻口,日寇故伎重演失败,这才确实占领郑州。
  10月31日克复郑州后,卫立煌不给日寇喘息之机,挥军追击,斩获甚众。
  12月10日,卫立煌接到蒋介石召见电报,即去重庆见蒋。这一次两人当面发生了冲突。
  起因是在以前因为调动部队的问题,卫立煌与何应钦在电话里吵了一架,新怨旧仇,何应钦决心扳倒卫立煌。卫立煌回洛阳后,反攻郑州又打了大胜仗,更证明他指挥中条山战役失败的无能,谋卫立煌更急,便在蒋介石面前进谗。所以见面蒋介石就责问卫立煌:
  “八路军原编制兵有四万人,三年中竟发展成四十万人!我屡次命你扼制,你总敷衍我,是什么道理?”
  卫立煌道:“八路军大部分在敌后,其发展部下怎么控制得了!”
  蒋介石又责问:“上次朱怀冰告你,他被八路军围困,你见死不救!”
  卫立煌再次回:“朱怀冰行动之前,不向我报告,目中无战区司令长官,这是军纪所不容;他率领三师之众,当面之敌只有一个师。兵法云:倍则攻之,十则围之。部下不信以少于三倍之敌,能围歼多于三倍兵力的我军。”
  蒋介石被咽得直翻白眼,卫立煌据理力争,他又驳不倒,不能发作,只好换一责问:
  “你擅自发给第十八集团军一百万发步枪子弹,还有其他军用物资,为什么不请示?”
  卫立煌答道:“第十八集团军归部下指挥的部队领用军需品,区区小事,皆要烦劳日理万机的钧座,做部下的也太无能力,太不体谅钧座的辛苦了。”
  这一回答,弄得蒋介石很是难堪,既指出了蒋介石大权独揽,小权不放,又软中透硬,使他又恼又发作不了。
  “中条山失守,是你指挥失当,怎么可以把责任推到何总长身上?”
  卫立煌说:“中条山发生战事时,部下蒙钧座恩准,还在峨眉山游览。战事发生后三天,部下才得钧座命令回防。部下到达指挥部,已是开战后第七天。在此前六天中,何总长始终坐镇指挥作战。钧座兵法滥熟于胸,当知战场瞬息万变,何况六天之久!部下回到洛阳,何总长未见一面即回渝,任何交代都没有,部下不曾埋怨半句,哪里敢把战败之责赖在别人身上!”
  蒋介石被顶得无话可说,正尴尬间,侍从室主任贺耀祖来报告,说与盟军约会时间已到,蒋介石乘机下台阶:
  “啊……唔……你不要走……以后我还要找你的……”
  这一次针锋相对,卫立煌真是横下了一条心——大不了撤职!所幸被打断了,否则真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尤其是事后得知是何应钦搞的鬼,不禁再一次懊恼自己上层没有人帮助说句话,常被小人暗算。又想到若是贤惠的亡妻朱韵珩若在,能与宋美龄保持关系,许多情况能通过这层关系通达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就不会偏听偏信,何惧何应钦之流进谗言?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极不愉快的事:
  蒋介石命贺耀祖通知卫立煌,元旦到黄山官邸聚餐。稍后,孔祥熙也来请柬,邀他去孔府参加宴会。
  卫立煌并非不知孰轻孰重,而且经过上次见面一番顶撞不欢而散,这次去聚餐应该是“缓和”的好机会。但他听说孙夫人宋庆龄要去大姐宋蔼龄家相聚,觉得这是去见国母的一次好机会——自从离开卫队,已有很多年未见过孙夫人了。想起当年他在卫队骑马摔伤,孙夫人那么关心、爱护之情,至今历历在目。他更决心推掉蒋介石的邀请,去孔府赴宴了。
  卫立煌打电话给贺耀祖,推说偶患感冒,不便去参加宴会,当晚去了孔府。
  贺耀祖竟然将这件事忘了,未及时问蒋介石报告。到了开宴时,不见卫立煌到来,这才想起,来不及再报告了。当时宾主正好十三位,他又知道蒋介石很迷信,十三号和星期五是耶稣的忌日,所以基督徒视十三和星期五为不吉利。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便信奉了基督教,成了虔诚的信徒。所以贺耀祖临时让秘书李惟果加入充数。尤其是后来蒋介石又得知卫立煌撒谎,实际上是去了孔府会见了孙夫人,就更恼怒了。因为孙夫人接近进步人士,支持共产党、反蒋,蒋介石恨之入骨,这就促使蒋介石下决心拿掉卫立煌战区司令长官的职位。
  过了几天,蒋介石召见卫立煌,见面无二话,只说:
  “你与蒋鼎文对调吧。”
  “金口玉言”,别无他话。
  蒋鼎文时任西安行营主任。这个“对调”与当初拿下程潜如出一辙。明是“升官”了,实际上是把卫立煌放在了有职无权的位置上。
  卫立煌回洛阳办理移交手续,蒋鼎文已在洛阳“恭候”多时。他提出一个要求:
  “请俊如兄将郭参谋长留下,如何?”
  卫立煌答道:“这要听听他的意见。”
  不料郭寄峤竟表示愿意留下。
  卫立煌在吃惊之余,终于明白这位老搭档是要离开他了,也说明他们合作已发生了“不愉快”。
  过去,曾多次有人向卫立煌“要”这个蒋介石公开夸奖过的“标准参谋长”,他都拒绝了。郭寄峤都很高兴得到他的“赏识”。他也准备将郭寄峤带到西安行营任上去的。
  “人各有志”,勉强不来。卫立煌对多年共事的人终于离开了自己也十分懊恼。
  

爱国将领卫立煌/方知今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