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爱国将领卫立煌——第三十一章 远征军和驻印军会师
方知今

  1944年5月22日,滇西远征军长官部命第十一集团军渡怒江,攻击龙陵。当时高黎贡山攻击战尚在激烈进行中。
  第十一集团军各部,于5月30日渡江完毕。宋希濂的作战部署是:第七十一军钟彬部及第六军新三十九师为右翼,主攻龙陵;第二军王凌云部为左翼,主攻芒市。
  6月4日,第八十八师占领蚌渺;第八十七师向猛兽推进。6日,进抵龙陵东南老户蚌、太平子、长岭岗、麦子地,陡岩子一线。新二十八师第八十四团占领马放桥,截断龙陵——芒市公路。
  8日,第八十七、第八十八两师继续向龙陵东南部攻击前进。第八十八师第三六三团在猛连坡与敌发生激战,双方反复冲杀,阵地九得九失,血战肉搏,惨烈异常。第二六三团伤亡达五百余人。
  9日,第八十七师第二六〇团政占龙陵以东要镇大坝,歼敌七十余名,获得大量战利品。宋希濂命该师准备进攻龙陵,师部推进至瓦窑。
  第八十八师攻至老东坡遇到强大阻击。
  老东坡是紧靠龙陵城的一座高山,三面皆是陡峭高坡,只有东北方向有一段稍缓的山坡。此山与县城间据有“之”字形交通壕保持联系,控制着经过龙陵的公路。所以占领龙陵之前,必须占领此山。
  第八十八师对老东坡展开攻击。由于日寇工事坚固及顽抗,三个团轮番攻击亦屡攻不下,又值雨季到来,更增加了进攻部队的困难。最影响战斗力的是粮弹接济不上,部队经常断炊,便以芭蕉根和野菜充饥。后来甚至把附近可吃的植物部吃光了,将士们饿得面黄肌瘦,但进攻却并没有间断。
  宋希濂亲临前线鼓动士气,他曾是第七十一军的“老军长”,将士们对他有深厚的感情,尽管作战条件恶劣,士气却并未衰退。
  经宋希濂与师、团长研究战术,重新部署,组织一支分为三线的三个敢死队,再次发动强攻。
  宋希濂求胜心切,准备在攻下老东坡后便直取龙陵。因此他命第八十八师紧密配合,无论从哪个方面,只要攻进城去,肃清守敌,便可以将龙陵占领,然后再分兵阻击援军。他将这一意图越级电告重庆统帅部,说已探知龙陵城内守敌不过三四百人,可快速突破,一举攻克!
  蒋介石得到报告,自然很高兴,便打电话问卫立煌的意见。
  卫立煌听了大惊!忙对蒋介石说:“龙陵城内有守敌多少倒也无关紧要,现在外围尚未肃清,日寇随时可以从芒市、腾冲等方面调集援军,我军如冒险深入,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总之,长官部认为攻占龙陵时机尚未成熟。”
  蒋介石应该相信卫立煌的判断,何况他也是熟悉军事的人。卫立煌告诉他“外围尚未肃清,日寇随时可以从芒市、腾冲等方面调集援军”,孤军深入,即便占领了龙陵,也是十分危险的。但是,他又认为宋希濂也身经百战了,举足轻重应该有“分寸”。归根结底,当时其他战场都连连告失利,士气低落,民心浮动。他需要有“胜利”的消息鼓舞士气,稳定民心。更何况滇西的反攻,受国际关注,“胜利”可以提高国际声誉。权衡利弊,他愿意冒这次风险。他没有答复宋希濂,实际上是“默许”。
  卫立煌十分恼火!因为这种越级报告作战计划是不允许的。“宋希濂‘老毛病’又犯了!”他当即发一电给宋希濂:“当前松山战局尚在激烈进行中,腾冲正在肃清外围,日寇大有回旋余地,望谨慎用兵,切不可乐观估计而冒进!”宋希濂回电:“部下自知谨慎,请钧座放心。”卫立煌看了回电,不能“放心”。他知道宋希濂这是在搪塞,意味着他要蛮干了!“宋希濂太骄傲,不会有好结果的!”
  卫立煌知道:第七十一军是宋希濂的基干部队。宋希濂当第七十一军军长时,现在第七十一军的军、师长,还是宋希濂手下的团、营长,是宋希濂一手提拔起来的。在蒋军中,这种“老长官”和“老部下”关系,往往亲同父子手足。“老部下”对“老长官”的唯命是从的“忠诚”,甚至失去了理性到了愚昧程度。因此,宋希濂要蛮干。部下们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卫立煌尚未估计到会有更大的损失,只叹息:“第七十一军要吃大亏了!”然而,作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他不能过多干预下一级如何用兵,只能更多关注龙陵方面的战事发展。
  事实上在此之前,宋希濂也曾向卫立煌提过建议,认为松山不克,攻龙陵、腾冲是不行的。但他看到第七十一军两个师发展顺利,就想冒险做出“惊人”之举。
  6月9日晚,第八十八师攻下老东坡。
  宋希濂接到报告,当即命令:快速推进,抢占龙陵!他还电告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已占领老东坡。正在向龙陵快速推进。你们要紧密配合,抓住战机,攻克龙陵后,我向委座替你们请功,一枚宝鼎勋章不成问题。就看你们谁先占领龙陵了!”
  这对第八十七师的“刺激”太强烈了!师长张绍勋对几个团长说:“钧座来电,第八十八师已占领老东坡,正在快速向龙陵推进。我们不能落在第八十八师后面了,要抢先占领龙陵,向钧座报捷!”
  几个团长也摩拳擦掌,决心要抢在第八十八师前头占领龙陵,纷纷要求马上发动强攻!
  张绍勋下令发动夜袭。
  几个团长都身先士卒,猛打猛冲。日寇一改往昔的顽强,稍事抵抗即行退去。
  第八十七师以“所向披靡”之势快速“进入”一座城池。
  胜利冲昏了头脑,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一仗太容易了,几乎“兵不血刃”便“占领”了一座战略要地的城池。几个团长也顾不得指挥部队对所占领的城池进行搜索,为防备敌人的反扑御防,纷纷叫嚷:“师座,快向钧座报捷呀!不能落在第八十八师后面了!”
  通讯兵刚接好电话线,张绍勋即向宋希濂“报捷”:“钧座,职师已确实占领龙陵城了——完完全全确实占领了!”
  宋希濂忙问:“真的确实占领了吗?没有发生巷战吗?”
  张绍勋答道:“报告钧座,日寇可能大部在外围已被职师消灭,残敌弃城逃窜了,所以没有发生巷战。”
  宋希濂不放心:“要好好搜索,布置警戒,防备敌人反扑!”
  张绍勋毫不在乎地答道:“请钧座放心吧,部下自知谨慎。”
  第八十七师进城后,将士既饥饿又疲劳,首先是找吃的,吃饱了抱枪一歪,找个地方就躺下了。既然上级没有命下,各级部队长也就不约束部下,都想着“天亮再说吧”,也找地方安歇去了。
  宋希濂颇感蹊跷,他毕竟率部抗战多年了,对日寇的顽强是很清楚的,往往战至一兵一卒也死守不退,怎么可能不发生巷战即“确实占领”了一座城池!然而张绍勋言之凿凿,他对这个“老部下”是信得过的。思之再三,他想问问第八十八师的情况。正好通讯处告知第八十八师电话线路接通,他便与第八十八师通话。
  第八十八师接电话的是副师长熊新民。
  “报告钧座,师长已随部队进入龙陵城了!”
  宋希濂听了大惊!“什——么,你们第八十八师也占领龙陵城了?确实吗?”
  熊新民报告:“报告钧座,职师已确实占领了龙陵城了。刚才传令兵还从城里拿回许多罐头食品——我们好几天没吃过饱饭了,大家吃得很开心呢……”
  宋希濂被搞糊涂了!他忙问:“刚才第八十七师报告已确实占领了龙陵城,你们是不是在龙陵城会师了啊?”
  熊新民说:“报告钧座,我们还没有发现第八十七师在哪里,也还没有取得联系呢。”
  出现此种情况,宋希濂应该意识到出了大问题。但他求胜心切,认为不管是哪个师“确实占领”了龙陵城,反正有一个师是“确实占领”了,于是忙不迭地向蒋介石“报捷”:“职部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已确实占领龙陵城。”
  发完电报,宋希濂也觉得“措辞”有些别扭,究竟是第八十七师还是八十八师“确实占领”了龙陵城啊?为谨慎起见,他指派了一名戒严司令进城去控制局势,也是探个虚实。他嘱咐戒严司令:
  “去了要告戒两位师长,不要争功,得了龙陵城,他们都有功。我已经向委座呈报,是他们两师同时攻进城的,都有功劳,都应该受到奖励。关键是要防备日寇反扑,保住即将战果,因为外围还没有肃清,敌人是有能力反扑的。”
  蒋介石得到宋希濂“捷报”大喜,当即命中央广播电台播发这一“特大喜讯”;同时又命中央日报发“号外”,顿时轰动了山城。
  几小时后,外电援引了“中央社”这条消息,向全世界播发了“滇西大捷”消息。
  外国记者整装待发,准备去前线实地采访。
  然而“事情有变”!
  天明之后,张绍勋才发现他的部队“确实占领”的是龙陵旧城——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忙向总司令请罪。
  宋希濂接到张绍勋电话,反倒“踏实”了。两师同时“确实占领”龙陵城的“真相大白”了,不会再发生“误会”、“争功”,甚至打起来的事了。于是好言抚慰:
  “啊,不要紧,不要紧,昨夜第八十八师已‘确实占领’了龙陵城,你师占领了龙陵旧城,功劳也不小嘛,哈……”
  宋希濂轻松愉快得哈哈大笑。在他指挥下,首先占领了龙陵城,而第二十集团军还在腾冲城外吃着苦头呢!霍揆彰不服行吗?等我扫荡了外围,我来打腾冲给你们看看!”
  就在宋希濂飘飘然时,噩运降临了。
  第八十八师与第八十七师如出一辙,将士们进城先填饱肚子,抹抹油光的嘴,找个旮旯抱枪倒头便睡,满街满地都是吃完扔弃的军用罐头。
  当宋希濂委派的“戒严司令”于天明时,一步踏入龙陵城,犹如触发了“机关”,城内那些隐蔽在建筑物下的敌暗堡工事,突然一齐开火!
  鬼子是蓄意等到天亮后,“目标”更清楚了,才开始射击的,先打那些在街上游动的“目标”,后打那从睡梦中惊起的“目标”。
  万人之师犹如被捅炸的马蜂窝,到处都是乱撞狂奔的人,从暗堡工事中吐出的一条条火舌,将这些疯狂逃窜的人一一舔倒。
  也有组织抵抗的,伹对建筑屋下的暗堡或平地下的钢筋水泥的工事,根本无法摧毁,抵抗反倒增加了枪炮声的炽烈,使处于恐慌中的将士更魂飞魄散,于是潮水般地朝城门涌去。
  “旧城”几乎是同时“发作”,其火力不如“新城”炽烈。第八十七师原本还可以抵挡一阵的,却被败退而出的第八十八师冲动——鬼子追赶第八十八师的枪炮声,使八十七师误以为日寇援军赶到了,于是也弃城潮水般地涌了出来。
  两处败兵倒汇合成一股了。
  果不出卫立煌所料,日寇由腾冲、芒市调来数千援军,加之“新城”。“旧城”埋伏的日寇,追杀着仓皇逃窜的两个师的败兵。
  这哪里是两军交战,简直是马拉松长跑竞赛!前面是发疯般溃逃,后面是发狂般穷追不舍;逃的一方和追的一方似乎都忘了放枪,只顾逃和追,两万多人的脚步,雨点般的踏在土地上,脚步声和两万人狂奔中发出的喘哮声的“共鸣”,那也是惊天动地的。
  “急行军”、“长途奔袭”一日百里都不可能,这一场溃逃和追赶,竟达到了一日二百余里,成为世界历史上一大“奇迹”!
  两个师几乎被追赶跳下怒江!
  所幸卫立煌有先见之明,调第三十六师担任江防,才将鬼子堵住。否则鬼子很可能强渡过江,抄了远征军的后路。
  鬼子不敢恋战,因为此时松山攻击战日寇连失据点;腾冲方面第二十集团军在外围取得节节胜利,龙陵空虚,鬼子不得不回防和救援松山和腾冲,达才免了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师被彻底歼灭之灾难。
  战败部队集中整顿,同的也总结检讨。
  第八十八师检讨认为,此次战败原因有二:首先,部队攻入城后,没有彻底搜索,也没有部署警戒防御;其次,部队占领城池后,应及时派出警戒部队,加强工事,阻击敌方必然的增援、反扑。显然指挥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连常规的军事措施都没有采取!因此师长引咎辞职,由熊新民继任第八十八师师长。
  第八十七师在检讨会上,矛头对准了张绍勋,认为他指挥失当,连进攻方位都没搞清楚;又指责他抢功报捷,不与友军取得联系,未作戒备,以致一败涂地!
  张绍勋受到责难,又深觉由于自己的失误,连累了老长官宋希濂,“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思前想后,他决定“自裁”。于是遗书三封,一封致老长官宋希濂,向其谢罪;一封致全师将士,勉励奋勇杀敌;一封给妻儿,安排“后事”。然后穿好将军服,十分从容地举枪对准胸膛开了一枪!警卫员听到枪响,破门而入,将其送外野战医院,所幸未中心脏,抢救及时,得以活命。
  该师由副师长黄炎继任师长。
  宋希濂更是愧悔难当,他向卫立煌发了一份“无颜再见钧座”的请罪电报,悄悄去了重庆,蒋介石倒没有深责。命他去陆军大学受训,也是平息众怒的一个办法吧。
  卫立煌得知龙陵惨败,急调第二〇〇师黑夜驰援。第二〇〇师赶到,才算完全稳定了局势。
  黄杰继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黄杰重新部署:调第六军新三十师、第二军一部及荣誉第一师等控制局势。敌我双方反复较量,互有重大伤亡。日寇兵力枯竭,得不到补充,便不能持久进行消耗战,7月7日撤退。第十一集团军各部一齐涌入。
  日寇退守龙陵外围文笔坡、猛连坡、蛇腰坡、老东坡、风吹坡、三关坡等据点,加强工事,拼命抵抗。第十一集团军各部英勇攻击,至7月25日,再度攻克猛连坡、广林坡、蛇腰坡、孙家山等,日寇唯恐第二军断其后路,仅留千余人守龙陵,其余大部回芒市。
  8月14日,荣誉第一师发动猛攻,一举占领三关坡及老东坡。日寇拼命反扑,阵地几得几失,至21日我军方得确实占领。22日,又乘胜占领龙陵城北的旧龙陵城。各部队稍事休整,即向龙陵城进攻。24日攻入市区,展开逐巷逐屋血战,日寇死守核心阵地,等待芒市方面增援。
  8月28日,三百余名鬼子反扑三关坡,被击退。29日,又有三百余名鬼子在龙陵西南七里处进袭,亦被击退。30日,又有敌自南进攻,再被击退。
  由于新三十九师控制龙芒公路,使日寇增援部队受阻。因此日寇拼命向新三十九师进攻。从29日开始,反复攻击新三十九师南大门阵地以及张金山、双坡一带,日以继夜,反复猛扑。新三十九师将士虽伤亡奇重,仍英勇抵抗,惨烈异常。至9月5日,全师官兵仅剩一百余人。
  日寇终于打通了龙芒公路,即迅速增援,反攻城郊。以第五十六师团主力由伏龙寺西南渡过龙陵河,向龙陵城北进攻,以第二师团主力部队向三关坡进攻,企图以钳形攻势,切断龙陵以东公路,迫使远征军退出龙陵。数日之内三关坡拉锯战中,双方伤亡均十分惨重。第七十一军新二十八师及第二军第九师始终坚守阵地,使鬼子无尺寸进展。
  9月7日,日寇千余人向荣誉第一师据守的大脑子坡、土官寨等处发动攻击。至15日,战斗正紧张之际,精锐的第五军第二〇〇师紧急驰援至龙陵,加入荣誉第一师作战。
  第二〇〇师以雪缅甸战败之耻决心投入战斗,不啻猛虎出山,猛冲猛打,一颗颗复仇子弹向日寇射击,一把把复仇刺刀,向日寇胸膛刺去!
  9月7日,友军克服了松山,用于松山的炮兵部队调来,火力大大加强。第三十六师南下,渡过龙川江至邦腊—邦乃一线。日寇军心动摇,纷纷败退。
  远征军对龙陵城三面包围。
  黄杰经过周密部署、慎重计划后,至10月29日才下令对敌进攻。
  各部队在进攻中部十分谨慎。
  第二师攻下篱笆坡;第三十六师攻下三关坡;第八十七师攻下锅店塘坡;第八十八师攻下文笔村、赵家祠堂等处;荣誉第一师进入城区。
  城内发生巷战,守敌顽强抵抗,与腾冲相似,需要逐屋争夺。远征军不抱希望鬼子投降,凡有抵抗的据点,都以重炮或炸药包将建筑物炸毁,将鬼子活埋在建筑物下。
  至11月11日,第十一集团军的确“确实占领”了龙陵城。稍事休整、补充后,继续向芒市、遮放、畹町等地进攻。
  10月15日,中国驻印军分两路向八莫攻击前进。八莫是日寇入侵滇西的战略要地,关系滇西及缅北全局,所以日寇集结残兵败将,深沟高垒,层层设防。驻印军并不强攻,以工兵作业法逐渐推进,同时以火炮轰击,几乎将八莫夷为平地,即便如此,攻八莫也费时整整一个月。
  在中国远征军方面,自1944年11月3日击溃龙陵之敌,向芒市追击溃退之敌。20日,日寇由芒市撤退,远征军第三十三军跟踪追击。12月1日,日寇又放弃遮放,远征军向畹町攻击前进。
  日寇在芒市和八莫被击败后,便采用逐次抵抗,掩护撤退的战术,除第五十六师团外,以第二师团第十六联队、第二十九联队以及第三十三师团第一一九联队交互支援,逐渐向南撤退。
  中国驻印军攻占南坎,当时中国远征军第五十三军已攻入猛卯南宛河两侧地区,两军彼此炮声相闻,将士人心振奋,努力进攻。士气锐不可当。
  1945年1月20日,第五十三军一部与新三十师一部,在猛卯相会合。当两军合力歼灭一股退入山谷的日寇后,彼此欢呼着扑向对方。
  猛育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相约会师的地点。
  胜利大会师典礼在猛育举行,除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将领外,还有从重庆飞来的宋子文、何应钦和史迪威的继位者魏德迈。
  宋子文与何应钦在大会上讲话。他们一味对美国的援助和英、美军的“协同作战”千恩万谢,而对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用将近二十万将士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只轻描淡写地“一提而过”。
  会后,有西方记者问何应钦:“据我们所知,反攻缅甸,是你们中国凭自己的力量取得的胜利——夺回失地,将敌人全部消灭干净。为什么你们在讲话中没有很好地讲一讲?”
  何应钦却说:“啊,谦虚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
  魏德迈讲话,也只单单赞扬了卫立煌。他称卫立煌“元帅”,说卫立煌是“一百零一胜将军”!因为在美国“元帅”是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百战百胜”也不足以表彰卫立煌的战功了。  
  

爱国将领卫立煌/方知今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