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
爱国将领卫立煌——第三十二章 杜聿明武力“解决”龙云 |
方知今 |
|
|
反攻取得胜利,全歼了入侵日寇,这是自中国抗战以来,唯一由中国军队收复失地、全歼倭寇的战例。卫立煌名声大噪!“卫长官”在滇西人民心目中,世世代代受到敬仰! 在欢庆胜利之时,盟军顾问们也识趣,得知卫立煌的未婚夫人尚滞留美国,即派军用飞机将韩权华女士接到昆明。由于是远航,唯恐韩权华女士身体不适,还随机配备了一名护士和药品,足见是很郑重其事的。 这两位未曾谋面相恋几载的情人,朝思暮想,终于见了面,彼此都十分激动。 1945年6月16日,一对有情人相挽步入昆明市金碧路的一座教堂,举行婚礼。 教堂中观礼嘉宾济济一堂,其中多半是军人。何应钦为证婚人,龙云作为主婚人。 卫立煌一身戎装,只佩戴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韩权华女士穿一身中式旗袍,但并没有满身珠光宝气,体现了她那出身书香门第的素雅。 婚礼较为简单,只用了二十分钟即完成,一对新人从教堂出来,聚集在教堂外人山人海的昆明市民欢声雷动,为他们敬爱的卫长官和新婚夫人祝福。 卫立煌没有铺张,从教堂出来,即登车去昆明远郊安宁温泉。那里有至交杨杰的别墅,早巳安排好了,提供给新婚夫妇度蜜月。 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自有一番如胶似漆的甜蜜。 反攻取得胜利,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自然要撤销。当时军委会要成立陆军总司令部。出任陆军总司令卫立煌的呼声最高,却不料蒋介石将这一职位给了何应钦,只让卫立煌任副职。卫立煌愤而拒不到差,于是成了“闲人”,便有了闲暇,终日陪着新夫人,享受闺房之乐。此外,杨杰也闲散在家,龙云也常来看望,还有其他一些部下将领,也常来拜望,倒也十分热闹。 这天,卫立煌和夫人韩权华在翠湖东路住宅花园中漫步——韩权华喜爱花草,边走着边与卫立煌说着如何改造花园,整理庭院。副官来报:“龙主席来访。”卫立煌忙说请至客厅。不料龙云已随副官来到了花园。 “俊如,在赏花吗?好雅兴啊!” 卫立煌未及答话,韩权华搭茬说:“龙主席,个把月不见了啊。” 云龙叹道:“你们的邻居杜光亭盯着我呢,我来多了于你们也多有不便吧。” 卫立煌玩笑地唱了一句京戏《空城计》的唱词:“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笑罢又说:“谁也奈何我不得。倒是你老兄要多加小心了。派兵去越南接收的事,你不该答应的。” 龙云摇头叹息:“蒋先生执意要我这样做,过分拂他的意也不好吧。” 他们说着话,朝客厅走去。 杜聿明从印度回国,蒋介石即任命他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尔后又任命他为昆明防守总司令。前者是黄埔一期稍有能力的,都当上集团军总司令了,他这个蒋介石的“爱将”,虽在缅甸一败涂地,险些命丧野人山,蒋介石也不能亏待他;后者的兼职,却不是“随便”的。 蒋龙矛盾由来已久。早在1938年10月,汪精卫潜离重庆,经过昆明时,曾得到“礼遇”,龙云还亲自送汪精卫上飞机飞往河内。这样,汪精卫才得已在越南与日寇派遣的特务取得联系,投敌当了大汉奸!此事对蒋介石是十分难堪的,不免记恨在心。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中美缔结“中美军事同盟”,按租借法案由美国提供给中国军事装备,共同对日作战,这些军援先由缅甸的滇缅公路运至昆明,缅甸被日寇占领后,又由印度空运至昆明。因此,大批美官兵和业务人员亦随之流入。交通运输、机场设施以及营房住所补给浩繁,动辄与龙云军、政有关。龙云勉强应付,美军却感到处处掣肘,迭向蒋介石告状,希望改善关系。龙云又置蒋介石的“命令”于不顾,仍然我行我素,使蒋介石很没有面子,自然要恨得咬牙切齿,决心要将这个云南王扳倒! 但龙云不是轻易可以扳得倒的,他不仅有地方势力,还拥有几个军的“滇军”,闹不好就要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必须从长计议。 蒋介石选心腹爱将杜聿明任昆明防守总司令,就是在云南王身边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杜聿明倒很耍得开,到职后竭力与龙云和盟军搞好关系。尤其是对龙云,恪守部下对长官的应有态度,执礼甚恭,事无巨细都要先去请示龙云,然后才执行,决不自专。对龙云身边的人也广为接纳,喝酒打牌,参加娱乐聚会,称兄道弟,以示毫无猜疑。对于美军也小心照顾,凡有所求,能办到的,事不过夜;不能办到的,尽量婉言解释,免得误会,一改他在缅甸战场对史迪威的态度。因此,甚得龙、美两方面的人“好评”。 杜聿明在昆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自不免引起议论,甚至有人向蒋介石控告他“腐化堕落”。他也深感不安,跑去向蒋介石呈述“苦衷”,蒋介石始终含笑听着,最后说: “好,好,好!别人说什么,你不要理他。你这样做很好,很好。交际应酬是要花钱的,我批你一笔‘特支费’,你去领了回昆明去吧,以后有事我会召见你的。” 杜聿明领了一笔“特支费”巨款回到昆明,更是肆无忌惮地花天酒地起来。 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会师,滇缅公路畅通了,大批军援物资源源由公路运到昆明。 一日,杜聿明忽接机场转来蒋介石召见电话,说飞机已准备好了。杜聿明情知有重大机密,悄悄赶到机场,即起飞到重庆。 蒋介石见面就问:“你从昆明动身,有人知道吗?” 杜聿明答道:“部下悄悄而来,谁也没发现。” 蒋介石很高兴:“好,好,好!”又说:“目前对日寇准备全面大反攻,必须先安定好后方,统一云南的军事、政治,保障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现拟调龙云到中央任军事参议院长,恐他不服从命令,你要在军事上作彻底解决龙云的准备。先将昆明附近国防工事全部控制,然后等明令到达的同时,即以武力解除龙云的武装,限龙云三日内到重庆,你有什么意见?” 杜聿明说:“龙云在昆明部队并不多,‘解决’毫无问题。但卢汉掌握第五十二、第六十、第九十三等军,再加之他的儿子龙绳武一个师,恐怕会打起来的——当然,即便打起来,部下也有把握把滇军打垮!” 蒋介石点头说:“这个问题我有办法解决的,你作好准备就是了。此事要保密,你马上返回,免使对方生疑。” 不久,蒋又将要“解决”龙云的事,告诉了何应钦。何应钦当时驻昆明,他找杜聿明商量,说先不要动武,慢慢劝说龙云辞职为好。杜聿明自从印度归来,将近四年时间在昆明,几乎天天要与龙云打交道,多少也有些感情了,同意了何应钦的设想。尔后何、杜二人旁敲侧击劝龙云就范,龙云执意不肯,由此对杜聿明有了戒心。 杜聿明见龙云不肯就范,也就暗中积极准备起来。在军事方面,他以大反攻解除日寇占领的大城市武装做幌子,对排长以上军官亲自教授沙盘模拟演习。对龙云在昆明的兵力、驻地作了调查研究,拟定了对策,以期快速解除其武装。昆明通向全省的电话、电报、公路、铁路及飞机场,他制定了严密的控制办法。使龙云与外界隔绝,也无法逃走。只留下五华山弹丸之地和一营卫队,“不去理他”。 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国民党嫡系部队纷纷开往各地去接受日寇投降。蒋介石作为中国战区总司令,有权派出部队去接受在越南的日寇投降。于是他指派卢汉率第五十二、第六十及第九十三军去越南接受日寇投降。又说在越南的日寇有异动,必须再派一个军去,他许诺龙云再发展一个军。龙云以为能给他一个军的番号是件好事,便将儿子龙绳武的一个师扩编为一个军,由昆明开往越南。 昆明只剩下龙云的二儿子龙绳祖的宪兵团和警卫营了,中央军在昆明的队伍有第五军全部,青年军第二〇七师,机场守备司令部四个团,宪兵第十三团等兵力。 9月27日,蒋介石派其心腹王叔铭到昆明给杜聿明送来一封亲笔信,内容说日内将颁布免除龙云在云南军政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命令,要求杜聿明“最好一枪不放”并“绝对保证龙云的生命安全”。又说:龙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仍然是你的长官,必须以长官之礼相待,照命令限期送龙云到重庆。但又说:如果龙云不听命令,就立刻集中火力轰击五华山! 同一纸手令,却有两种不同的指示——一是“绝对保证龙云的生命安全”,一是“立刻集中火力轰击五华山”龙云的住地,杜聿明傻眼了。 其实这个自相矛盾的“手令”,也透视了蒋介石内心的矛盾。他既要把龙云扳倒,又怕把龙云弄死了,会舆论哗然,世人唾骂。 杜聿明何尝不怕担责任——真把龙云弄死了,蒋介石会把责任推在他的身上!何况“集中火力轰击五华山”,一来有可能波及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引起学潮,二来可能殃及市民,引起大乱。于是回了一封信,说一切准备均已妥当,只要明令一到,两小时内即可“解决”。龙云至27日尚蒙在鼓里。 蒋介石也怕负责任,偷偷溜到西昌去了,表示事发时他不在重庆。然后又悄悄派王叔铭于9月19日由西昌飞昆明,将免、调龙云的命令送去,同机去的还有新任命云南民政厅长、代理省主席的李宗黄等人。 蒋介石的命令要旨有三: 一、免去龙云军事委员会云南行营主任、云南省主席本兼各职;军事委员会云南行营撤销,所属人员由中央统一安排; 云南地方军队交昆明防守总司令杜聿明接收改编; 云南省政府交卢汉接收;卢汉未到职前,由云南省民政厅长李宗黄代理。 二、任命龙云为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 三、任命卢汉为云南省主席。 9月29日晚,杜聿明即赴昆明市北郊尚头村准备好的指挥所,召集团以上干部及李宗黄开会,下达命令: 命邱清泉的第五军所属之黄翔的第九十六师及彭壁生的第四十九师包围“解决”昆明市城厢的龙云武装部队、昆明东郊暂编第二十师之一部、东门城楼宪兵大队及金碧路、正义路所驻部队的武装; 命胡长青的第四十五师解除东北郊场营房及北城门宪兵大队武装; 命罗又伧的青年军第二〇七师和机场守备司令郑庭笈各指挥所部,解除曲靖保安部队武装,严格控制各个机场。 封锁交通、通讯,对龙云往来电报一律扣留,并将电话线截断。 命熊笑三之第二〇〇师由萝茨经碧鸡关开至昆明为预备队。 将“解决”龙云的命令送美军一份。 将中央任免龙云本兼各职命令送交龙云。 以上各项命令及措施下达后,已至午夜。各将领部说太仓促,来不及部署行动。杜聿明说:“一切详细部署及具体行动,就是你们在沙盘上演习过的。你们参照去做就行了。”各部队长这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杜聿明有心机,早已作好了准备。 30日凌晨,各部队到达攻击位置,将军事委员会任免龙云的命令送龙云各部队一份。 事出意外,都猝不及防。东北校场部队及北门宪兵队被迫表示愿意投降缴械。只有东门宪兵大队不接受命令,不准任何人接近城楼。有位居民自告奋勇,说他和宪兵大队的人相识,愿将信送上城楼,结果宪兵大队长将此居民击毙,于是双方接火。 东北校场和北门的龙部听到枪声,决定响应,便翻了脸,进行抵抗。但由于事出意外,其营、连长多不在队,群龙无首,又受到四面包围,纷纷缴械。仅五十分钟就“搞定了”。 至六时,参谋报告已解除龙云的军、宪、警全部武装。杜聿明以为龙云大势已去,只剩下五华山一隅之地。可以等待龙云的答复了,于是下令解除戒严,恢复秩序。 30日拂晓,龙云听到枪声,即从其住宅后门上了五华山,随即发出“戡乱”电报,说杜聿明叛变,已包围五华山,令各区专员、县长率保安团队星夜向昆明前进,内外夹击,消灭叛军!他以为有十万保安团队,足可以较量一番。于是固守五华山,等待“各路诸侯勤王”,却不知通讯早已被掐断,“檄文”俱未发出。 30日午,杜聿明发出“安民布告”,恢复正常秩序。但由于龙云负隅顽抗,附从龙云的一切力量起来响应,城内枪声四起。杜聿明只得临时改变计划,将昆明金碧路以南及西城墙以外地区恢复交通,其余地区仍继续戒严,以防龙云的反抗势力行为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民主运动结合起来。 当时昆明情况紧张,市场关闭,居民粮食蔬菜无处购买,特别是西南联大数千师生的伙食发生问题。联大的总务处长查良钊非常着急。第五军兵站分监蒋瑞清得知,生怕引起学潮,向杜聿明建议送些军粮去。杜聿明同意,当即向联大送去米、面、军用罐头安抚学生。 事件发生后,昆明各界人士对龙云褒贬不一,但都希望早日解决问题以安社会。其中,李西平、李子厚、李希尧等纷纷给杜聿明打电话。杜聿明邀请他们到岗头村面商,议定了几条宽大方案,绅士们都认为可行,便去向龙云“劝驾”。 龙云也感到大势已去,表示愿意服从蒋介石的命令。但又说自己在云南多年,有许多事需要交代,不能在蒋介石限定的10月4日去重庆。 蒋介石派的专机在昆明机场等候,龙云不肯走,形成僵局。 10月2日,蒋介石派在南京的何应钦飞昆明去“劝”龙云。何应钦一下飞机,见到杜聿明就埋怨:“叫你们不要胡闹,现在出了事,骑虎难下了,又要我来善后!”完全是一副救世主的架式,他没有想到云南王竟让他吃了闭门羹! 龙云表示必须行政院长宋子文亲来昆明,保证他的安全,他才可去重庆。 何应钦碰了个大钉子,又对杜聿明说;“幸亏你们用武力解除了他的武装,不然他真要造反了!”悻悻返回南京。 10月3日,宋子文飞昆明,上五华山与龙云长谈。4日,龙云与宋子文登机飞重庆。在机场送别时,杜聿明向龙云道歉:“院长,部下有罪啊!”龙云当时也表现得很大度,他说:“啊,光亭,你也是奉命行事,我不怪你。” 龙云到了重庆,不敢向蒋介石发作,却对蒋介石说:“我是绝对服从命令的,杜光亭不先送命令来就动用武力,简直是藐视国法,目中无长官的叛逆行为,不予惩戒何儆效尤!” 10月15日,蒋介石召见杜聿明,说:“光亭,这件事你办得好,除了心腹大患。但是,闹成这样,你也有处理失当之过啊。”杜聿明明白蒋介石要他代为受过了,于是忙说:“只要于国家有利,部下决不计较个人得失。既然委座认为部下处置失当,请处分部下吧。”蒋介石很高兴:“好,好,好!你马上回昆明办理交代,18日再来,我对你另有委任。” 16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杜聿明在云南处置失当,着即撤职查办,着调关麟征任云南省警备司令。” 蒋介石指示将此项命令,在《中央日报》上用头号铅字为标题,并头版头条。 如此郑重其事,不过为了平息龙云的怒气而己。 但18日又一条重要任命刊登《中央日报》,只不过是头版的左下角: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此一职务蒋介石原已许给关麟征,在“特殊情况”下,来了个走马换将。 “撤职查办”又何以解释?在国民党中,“撤职查办”实际上是打官腔,查而不办者早已屡见不鲜,只不过事过两日就有了新的任命,这倒是“破例”第一次。关键是蒋介石认为既“给了”龙云“面子”,也不能“委屈”杜聿明。反正是“做戏”,就算做得蹩脚一些又何妨。台下喝“倒彩”也罢,他是毫不在乎的,他的目的达到就好。 杜聿明为校长受了点“委屈”,校长“心里有数”,对他更加信任,将来会更加宠信、重用,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蒋介石任命他为东北保安总司令,那实在是个“肥缺”。 抗战胜利伊始,蒋介石调派许多部队去占领沦陷区,一些“接收大员”也纷纷随军队的占领而走马上任。这些将领、大员到了沦陷区,便大肆敛财,贪污日寇上缴的物资,以“没收敌伪财产”为名,侵占财物。惶惶不可终日的汉奸为虎作伥,助长了将领、大员的贪污,一个个大发横财。没有被分配去占领、接收的将领、大员们,都不免垂涎欲滴。 东北富饶,是一块肥肉,杜聿明怎能不喜出望外!他忙忙整装出发。他没有料到东北是个“火坑”,谁跳下去都万劫不复!他却还想着发大财,当上“东北王”呢。 龙云被逼下台,杜聿明兴冲冲“上台”,昆明一场闹剧,似乎可以落下帷幕了。 然而,蒋介石并不就此罢休。 龙云在五华山“坚持”了五昼夜,造成深远影响。五昼夜蒋介石如坐针毡,舆论哗然也使他“很没面子”。这时,有人向他告密,说龙云所以能坚持五昼夜,皆因卫立煌的三小姐卫道蕴“事变”发生时,开车将龙云的二儿子宪兵团长龙绳祖送上五华山,指挥警卫营固守,龙云才有了勇气坚持五昼夜的。 卫立煌对任命陆军副总司令拒不到差,蒋介石已十分不悦。他又听说卫立煌始终与龙云“过往甚密”,两个称兄道弟,不分彼此,更是怀恨。这也是他不肯对卫立煌委以重任的一个原因。现在居然跟他唱对台戏,暗中与龙云勾结,支持龙云对抗!蒋介石哪里容得?蒋介石就想抓个错,干脆将卫立煌免职!于是,为此召见关麟征,命令关麟征要认真调查此事,并“据实报告”不得徇私。 关麟征诺诺连声,回到昆明即着手调查此事。 关麟征与卫立煌亦有私交,也敬重卫立煌为人,他很讲“义气”。在第十一师的时候,他与萧乾、李默庵交厚,一定要效“桃园三结义”,萧乾为长兄,他为老二,李默庵为老三。他又姓关,便以关云长自居。 关麟征到了昆明,将杜聿明留下的有关材料毁弃一部分,又编造了一部分,这才于夜间拜访卫立煌。 两人见面,先叙阔别。韩权华陪在一旁,与关麟征初见。关麟征又问了一些韩权华在美国求学、教书的一些事。 谈话逐渐转入正题。 关麟征说他离开重庆时,蒋介石告诉他:有人告状说,卫立煌的三小姐开车将龙云之子龙绳祖送到五华山的,蒋介石要他查实。 韩权华当即说:“教育子女是我的责任。我一向管教甚严,决不允许子女在外面乱跑。何况孩子尚未成年,哪里能做出这种事来,显然是无中生有,蓄意诬陷!” 卫立煌说:“这样吧,孩子在家,不妨叫来当面问一问。” 关麟征说:“这样也好——那就得罪了。” 卫立煌将三女儿卫道蕴叫进客厅。此女即朱韵珩所生,正在上高中一年级,是卫立煌的掌上明珠。 卫立煌让女儿称关麟征“关叔叔”。卫道蕴很有礼貌地鞠躬,叫了声“关叔叔”。 关麟征见这姑娘文静大方,很喜欢。于是和蔼地说:“我和你父亲是老朋友了,你不要拘束。关叔叔有事要问你,你如实告诉关叔叔,不要有顾虑。 “听说在‘解决’龙云那一天,你亲自将龙绳祖送上五华山。当时炮火连天,五华山也是两军对峙,你有胆量通过火线把龙绳祖送到五华山,真很了不起啊。你说说是怎么通过火线的?” 卫道蕴很沉着地说:“冲突发生的那天,我在南菁学校上课。十点钟爸爸派车去接我,龙家大姐姐龙国壁一起出来,她一直在哭,我就要她一同上车。到了我家后,我让司机将她送到她二哥龙绳祖家——就在附近。” 关麟征紧盯着问:“这么说来,你没有送他们去五华山?” 卫道蕴答道:“我先到家的,妈妈不让我再出门了。” 关麟征又问:“司机会不会送他们上山?” “不会!”卫道蕴断然说。“因为我家与龙绳祖家很近,步行也只需几分钟。我家的车子几分钟后就回来了。” 关麟征再试探:“你想想,有什么人可能干这种事?” 卫道蕴很天真地摇摇头:“这我哪里知道啊?” “好吧,你去休息吧。”关麟征不再问了。等卫道蕴走后,又问卫立煌道:“令公子何在?” 韩权华说:“啊,小儿子道然偶患感冒。怎么,要不要去看看他?” 关麟征忙说:“孩子有病,让他休息吧。” 韩权华很倔强地说:“关总司令,从一方面来说,我是孩子的母亲,从另一方面来说,我是家庭主妇。如果发生了什么事,责无旁贷,一切责任由我承担。” 关麟征当即拿起客厅里的电话,让警备总司令部总机转接重庆军委会,直接和蒋介石通话。他说:“报告委员长,部下是关麟征。2部下已见过卫俊如家的三小姐,还是个未成年的姑娘,文静而腼腆,哪里敢通过火线送人啊,看来纯属子虚……是,是,部下继续调查别的方面……是,是。”放下电话对卫立煌说:“这段公案到此画上句号。俊如兄,此非善地,还请早作移驾准备吧。” 事实上龙绳祖确在卫立煌的部下掩护下进入五华山的。 真实情况是,在卫立煌允诺下,卫队全副武装陪送龙绳祖和龙国壁先乘车走了一段路,然后步行通过“火线”。但这一点始终未获证实。何应钦很想用这件事打击卫立煌,曾以陆军总司令名义追查。然而卫立煌一向受人尊敬,而何应钦得罪人太多,兼之龙云在云南潜在势力很强,谁又愿意帮助何应钦整卫立煌呢?结果以“查无实据”不了了之。 |
|
爱国将领卫立煌/方知今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