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马文瑞传》第十一章 一切为了战争胜利 第四节 重视群众团体工作
《马文瑞传》编写组

  1950年8月上旬,马文瑞从北京回到西安,很快处理了离开西北局期间自己分管工作中的大部分问题。这时赴苏参观的情况还记忆犹新,特别是苏联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妇女工作情况使他感触很深,他想通过学习苏联的经验把妇女工作及工会青年团的工作促进一下。10月5日,适逢“陕西省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马文瑞应邀出席并讲话。他借机把在苏联看到和学习到的有关妇女工作的情况作了介绍。他说,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妇女和男子在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都做到了一律平等,同样享受着当家做主的权利。他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苏联妇女在社会各方面与男子的平等地位。他说,不论在火车上、旅馆里、商店中、工厂中、集体农庄中还是在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妇女都和男子同样地工作或学习。由于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男性遭到更大的牺牲,加之某些部门职业的特殊性,许多单位的女性数量甚至超过男性。如莫斯科国营三三纺织厂,厂长、党委书记都是女性,科长、车间主任、支部书记绝大多数都是女同志,许多集体农庄或农场都是女工多于男工。在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机关中,妇女同样可以担任要职。如乌兹别克共和国就有一位女同志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有16位女性担任各部的正副部长。妇女在受教育方面更为突出,同男子一样享受教育的权利。妇女的文化程度普遍很高,如只有600万人口的乌兹别克共和国,仅1950年一年从大专以上学校毕业的女学生就将达6000多人。与会代表听了后感到欢欣鼓舞,因为建国初期人们普遍认为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同时联想中国妇女的现状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马文瑞认为学习苏联妇女工作的经验,不能只停留在会议或一般号召上,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他在组织工作会议或其他会议上,一有机会就要讲一讲妇女工作问题。他要求各级党委一定要提高认识,把这件事情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首先要建立健全妇女工作的组织机构。凡没有建立妇女工作机构的地区,一定要按党政工作机构的设置限期建立起来。已经建立但人员编制不够或兼职人员兼而不管的,都要重新调整和充实。其次要深刻认识我国妇女的现状和解放的程度,结合实际作出计划安排,逐步开展并不断提高。第三,各级妇联组织,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妇女工作。
  马文瑞生长在旧中国的农村,并长期在农村从事革命活动,深谙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处境。旧中国的妇女除了同男子一样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外,还要受“夫权”的支配,妇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长期的封建制度,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顽固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就是直接受害的妇女本人也被这种观念紧紧地束缚着。在早已解放的革命老区,这种状况虽有很大改善,但思想观念并未根本转变;新解放的广大地区,那就更加严重了。马文瑞深感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如何使妇女进一步得到解放,充分发挥其作用,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所以,他要求各级党委一定要明确解放妇女和努力开展妇女运动的重大深远意义。
  马文瑞还清醒地认识到,要根本消除轻视妇女的观念和达到苏联妇女的现状,绝非一蹴而就之事。他说,随着妇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不等于妇女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因为封建观念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占人口一半的妇女还远远没有发动和组织起来,妇女的特殊问题如妇幼卫生、孩子拖累等还没有得到解决。有些地方封建包办和买卖婚姻几乎没有改变,打骂虐待妇女、妇女被迫自杀或受到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陕西本年度仅从5月至10月有案可查的妇女自杀和被杀案件就有109起;甘肃省法院自解放以来受理的案件中,因婚姻问题而引起妇女自杀和被杀的案件共108起;青海省湟中县一个区一年就发生妇女自杀案13起。因此,他希望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要看到妇女解放运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积极地、反复地宣传教育群众,不厌其烦地解决好解放妇女工作中的问题。每个干部都应从自己做起,从本地区做起,逐步把妇女运动引向深入。
  关于妇女团体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的问题,马文瑞提出,首先要动员和组织广大妇女群众参加社会改革和生产建设。他说,这两件事是全体人民的迫切要求和重大任务,也是和妇女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大事。妇女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就要自己起来和男子一道斗争,消灭封建势力,搞好生产建设。不这样,就没有条件改变贫困现象,更没办法提高文化及解决妇女的特殊问题。当前就是要积极引导妇女群众,踊跃参加到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其次,要开展妇女工作的群众路线。妇女团体和妇女工作干部,对妇女工作应善于通过组织力量的推动,不要孤立去做,即除发挥妇联会、妇代会的积极作用外,必须注意通过农会、工会、党政组织团结各方面妇女积极分子及和妇女群众有联系的人物,如女教师、女医生等共同去做。若遇到有人不重视妇女工作,不要消极埋怨,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建议、说服和介绍经验,提出工作方法,动员更多更广泛的力量,为妇女群众服务,为妇女工作做出努力。第三,发现培养女工干部。当前要在“三大运动”①中培养积极分子,发现优秀分子,及时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提拔为女工干部。还要注意把基本条件较好、有培养前途的妇女送地方党校或夜校去学习提高,以便将来充实到地方妇女团体的各级机构中去。
  马文瑞对儿童事业也非常关怀。他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事业是千秋万代的,建设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是长期的,是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事情,培养教育好下一代的接班人不仅是解决妇女特殊问题的需要,也是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他用在苏联参观访问看到的事实教育大家重视儿童工作。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幼儿园和保育院星罗棋布,十分普遍,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制度也很完善。苏联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舍得拿出钱来支持帮助。仅在1949年的一年中政府就拨款1.6亿卢布津贴妇女和儿童。而在我们西北地区,即使在大城市里幼儿园和保育院也是凤毛麟角。他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要对儿童事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也要在大中城市积极建立托儿所、幼儿园,并逐步向农村普及,解除女同志的拖累,对儿童从小就进行教育。
  马文瑞关心支持青年团和工会的工作。他14岁加入共青团,19岁时就任团特委书记,是个老团员、老资历的团干部了,对于青年团的工作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不过那时团的工作和建国后团的工作有很大的差别。他说,那时党团工作基本不分,当时党的各级干部也大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共同的任务都是秘密组织力量,发展武装,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政权,建立苏维埃政权。工作中很难说得清哪些工作是党组织干的,哪些工作是团组织干的,但是党、团组织却是分别成立的。现在,青年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有自身的特点和工作的侧重面。他在一次接见西北各省(区)的团干部会上说,你们一定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根据青年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突击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做青年群众的榜样,当好党联系广大青年的纽带。要时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有高度的觉悟和能力。要经常检讨和总结工作,发扬成绩,纠正缺点。他及时审阅、批转团的工作计划安排和工作总结,随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指示各级党委重视团的工作,要求党委对团的工作要做到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开支三落实。他建议要建立团校,党校设立青年班专门培养团的各级干部,他还提出要把工矿企业中及农村中的优秀青年提拔配备到各基层组织中去,充实力量。
  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工矿企业迅速增加,工人数量发展很快,建立工会组织已刻不容缓。马文瑞认为,工人阶级不仅是我们进行革命的领导阶级,也是进行建设的领导阶级。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是党委领导下的一个重要群众团体,是对工人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大学校。工会的工作很重要。在过去战争年代里,工会工作是很难开展的,现在情况则完全改变了。如今,我们已经有不少的工矿企业,今后还要发展得更大更多。他要求各级党委对工会工作要十分重视,加强领导,主动帮助工会解决一些困难。工会应努力做好工作,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取得党委的支持。
  马文瑞觉得当前开展工会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培养工会干部的问题。在1951年10月20日西北总工会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强调指出,工会如果不能很快地培养大批干部,就很难配合与完成今后工业建设与发展的任务。他说,解放以来,西北地区吸收、提拔与配备了一批工会干部,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继续大量培养、提拔工会干部,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于当前工会干部的主要来源,马文瑞认为应从各地工矿企业中的工会委员、会员及优秀的产业工人中选拔,从优秀的手工业工人、店员、学生及流散在农村中失学、失业的贫苦知识分子中选拔。那种完全要求和依靠党委统一给工会调配干部的想法在目前情况下是不现实的。
  怎样培养工会干部?马文瑞提出,一是要抓好对在职干部的培训。要抓好他们的政治理论学习,使他们尽快提高政治水平。经常给他们交办一些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对于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要大胆地提拔,充实到工会各级领导班子中去。二是要选送一些骨干到学校培养,这是培养工会干部的重要途径。如有必要,还可以开办一些短期的专门训练班进行训练培养。三是有计划地、经常性地训练工人积极分子,培养大批工人骨干,以利工会干部的充实和提高。
  由于马文瑞对西北地区的工青妇群众团体的工作思想指导方针正确,工作方法得当,采取的措施有力,所以群众团体的工作发展较快。1951年底,各级都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委员会,落实了人员编制。就是最基层的或较小的单位,也有专职或兼职干事。仅以工会干部的发展为例,建国时全西北地区只有460名干部,1951年10月已达到1536名,超过了原来干部的三倍多。西安市工会一年来提拔、培养起来的干部就占了工会干部总数的37%。各个群众团体组织,根据自己的工作重点,紧密地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
  ① 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马文瑞传/《马文瑞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