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林伯渠 > 全文图书 > 怀念林伯渠同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怀念林老 学习林老
卢 可

  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林伯渠同志,逝世近二十六周年了。每想起跟随林老工作的那些日子,心中就难以平静。他对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和他的高尚品德,将与日月共存。值此纪念林伯渠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缅怀林老的光辉业绩,回顾他的战斗历程和高尚品质,感到倍加亲切!
  一九四五年五月,组织上把一批搞地下工作的同志集结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从这里送往延安。我和另外三位司机,驾驶几辆卡车载着百多名干部,从南向北进发。一路上餐风宿露,避开国民党宪兵特务的盘查,经过一周的跋涉,到达了延安。在后勤部休整了一段时间后,组织上分配我去给林老开专车。当时,他任陕甘宁边区主席。我对这个任务既感到高兴,又有些紧张。当时,林老住在普通的窑洞里,内间是寝室,外间是办公室,靠后墙前横放着一条窄窄的长条桌,上面放着文件和书籍。室内还放有一张裂了缝没有油漆的旧桌子,桌上放着一杆旱烟袋和简陋的办公用具。室内只有两条供来客坐的木凳子和一个小板凳。办公室的陈设虽然十分简陋,但却放得井井有条。我见到林老,他起身和我亲切握手、让坐,问我是什么文化程度?喜欢看什么书?面对这样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我就不再感到拘束了。他老人家要我多关心时事,多学习,如果愿意上学,可以去抗大、延大学习。我表示组织上已决定要我工作,那就先工作吧!林老连连点头说;革命工作要从平凡的工作做起,只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就是革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革命就不会流于空谈,必将成为势不可挡的现实。林老的谆谆教导,时刻铭记在我心中,成为我工作的座右铭。
  林老当时的工作是很繁忙的,除了主持边区政府的领导工作,还要经常去西北局、党中央参加重要会议。因此,他经常奔走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之间。那时中央一般都在晚上开会,十点钟前很少散会,有时一直开到东方发白。当时我只有二十多岁,有时感到相当疲劳,可林老的精神始终都是饱满的,我从心眼里十分敬佩。
  一九四七年三月,胡宗南部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林老带领边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次年我在米脂十里铺参加三查整训运动后,得知林老当时住在义合县的富家沟,就趁机会转道去看他。经过半年多转战陕北的戎马生活,林老比以前更加消瘦了。见了林老后,我对他的秘书说:“林老那么消瘦,生活怎不设法注意一下?”秘书说:“没办法,林老坚持生活上要和大家一样。前几天碰机会买到一只鸡,被林老知道了,硬要把鸡退回去了。林老常对我们说:‘战争打得这样残酷,边区人民都在付出牺牲,我们必须与群众同甘共苦。’”
  在保卫延安的大会战中,彭德怀同志指挥边区部队,采用灵活的战术,以少胜多,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把胡宗南打得落花流水,经过一年一个月零五天时间,就收复了延安。接着,我军乘胜向渭河流域进发,先后攻克洛川、宜川、郃阳、澄城、韩城,解放区日益发展壮大。前线在激战,边区政府竭尽全力做好支前工作,动员边区所属单位的工作人员,为骑兵部队每人义务割草四十斤。林老带头利用工作间隙到处拔野草。我们向林老提出:您年纪大,体力差,这点草我们代替割了吧。林老却说:支援前线,人人有责,我也不能例外。他坚持和大家一样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当时,除了完成支援前线的任务,还要加速地方政权建设、搞好经济恢复……。许多重大事情,都要由边区政府安排决定。林老乘着一辆旧吉普车,奔走在日益扩大的新解放区土地上。这辆车是在宜川战役中缴获的,密封失效,到处进风。坐在车里,夏天尘土飞扬,冬天寒风刺骨。林老就坐在这辆车上,终日颠簸在坑坑漥漥的土路上,几乎跑遍了新解放区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地后,我可以停车休息,林老却要立即去开会、听汇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林老离开延安调到中央工作。刚过春节,林老要代表党中央去沈阳迎接张澜、李济深、章伯钧等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到北平共商建立新政协的大事。当时,天津刚解放,北平仍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我们于一月十七日到达石家庄,要求十九日赶到天津。石家庄到天津路烂难行,加上敌人还没有完全肃清,到处有散兵游勇流窜,很不安全,需要绕道南行,行程七百多公里。一月十八日天不亮出发,从石家庄到南宫县,只走了两百多公里,第二天还要绕大圈经德州附近,才能转到天津,尚有五百公里。我们担心这样长途颠簸,年岁已高的林老难以忍受。林老却说个人问题是小,工作是大,必须在明天赶到天津。于是我们昼夜兼程,飞驰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刺骨的寒风钻进车厢透过短薄的棉衣,使人直打哆嗦。经过十六小时的连续行车,终于在当天深夜赶到天津。我走下车厢已疲劳不堪,腰直不起,脚站不稳,感到头昏脑胀,倒头便睡着了。次日清早,林老又风尘仆仆,乘坐火车去东北了。当时,林老已年过花甲,仍然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着,这种精神感人至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林老对在他身边工作的人极为关心、十分爱护。一九四八年冬,林老离开延安去平山县党中央住地西柏坡的路上,有一件事使我终身难忘。我们连夜东渡黄河,呼啸的北风,不时从车门缝钻进车厢,感到十分寒冷。到山西黎城县住宿时,林老将我叫去,脱下他身上的一件灰棉布背心给我,我说我还很年轻,在工作的时候是不会冷的。林老说:“你穿上,路还长,任务还重哩!我有件破大衣,可以挡风。”我感到这样的事,只有在革命队伍里才能有。这件背心,解放后很多年我都穿在身上。
  林老十分热爱学习。在艰苦的岁月里,他工作那样繁忙,仍手不释卷,有一点空就学习,有时是边吃饭边看书。他也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习,经常鼓励我们学政治、学文化。有时他亲自给我们出时事考试题,记得有次他出了一道题为“解放战争转折的特点是什么?”要我们作卷解答。
  一九五八年夏天,我到北京开会去中南海看望了七年未见的林老。当时林老的工作依然很忙,听说我去看他,从百忙中接见了我,亲切地问起我的家庭和工作情况。当我谈到由于自己文化低,做基层管理工作没经验,很吃力时,林老说:“做好任何一件工作都是不容易的。只要有革命事业心,肯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就可以学会自己以往不懂的东西,由外行变成内行。”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我最后一次聆听林老的教诲。
  林老是革命的老前辈,是闻名中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一伙却别有用心地对林老进行恶毒的攻击和诬蔑,每念及此,真使人气愤难平。但是,历史是由人民来写的。林老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是磨灭不了的。他的高大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怀念林伯渠同志/中共临澧县委.—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