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林伯渠 > 全文图书 > 怀念林伯渠同志
|
林老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杨枫 胡生珠 丁克 |
|
|
林伯渠同志是我党享有崇高威望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他虽然已经离开我们近二十六年了,但他那忠于党,忠于人民,敏而好学,忘我工作,革命到底的精神;艰苦朴素,对己严,对人宽,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高尚的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 一九四六年,我们几个人从蒋管区先后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被分配到林老身边工作,林老从百忙中接见我们,热情地询问我们的生活、家庭、工作和学习等情况,并教导我们:“一个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要既来之则安之。要努力学习,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当林老了解我们喜欢阅读进步文艺作品时,就拿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我们好好学习。 经过林老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我们都加入了党的组织,并和林老编在一个党小组。在小组生活会上,林老经常向我们进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鼓励我们前进,还虚心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当有个同志希望他出外活动要注意安全时,他连连点头,表示诚恳接受意见。 一九四七年三月我们主动撤出延安,林老随军转战陕北各地,后来住在绥德地区义合县的雷家沟。十二月下旬,林老要去米脂县杨家沟参加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他骑着一头毛驴,一天走了六十多里路,天黑后住宿在一个村子的贫雇农家里。当天晚上,群众听说林主席到了村里,院子里一下子围满了人,我们想让林老多休息一会儿,便向大家说:“林主席还没吃晚饭,请等一会儿再来。”林老听了忙叫警卫员出来请群众进去。大家蜂拥而进,把个窑洞挤得水泄不通。林老亲切地同大家谈话,问寒问暖,气氛十分热烈,直到深夜谈话才结束。 北平和平解放后,林老从解放区来北平,路上要在一个县城住宿一晚。他要秘书去联系住房,秘书嫌招待所的条件差,不够满意,县委书记忙答应腾出自己的宿舍给林老住。林老知道后很生气,坚持到县招待所住宿。到北平后,他就这件事批评教育了这位秘书。 二 一九四九年林老进入北平时,已是六十四岁了。当时,林老为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和筹建中央人民政府,肩负重任,日夜操劳。在召开新政协会议前后,他要找各界民主人士谈话,征求意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白天,到民主人士家里一个一个地进行协商,晚上,还要参加各种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老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在召开政府工作会议,接见外宾和驻华使节等活动中,他总是要提前赶到现场,亲自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情况,直至完全满意时,他才稍事休息,然后参加有关活动。 一次,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散会后,大家都走了,但不见林老出来,警卫员走进会场去找,会场已是空无一人,最后在一间小休息室找到了他,他还在和一位民主人士亲切地交谈呢。 林老曾多次嘱咐我们:“不管我晚上睡得多晚,只要是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等领导同志来电话,就要立即叫醒我。这一点一定要做到,以免贻误大事。”平时,他坚持按正常的安排进行工作,就是偶然遇到身体不适,也不肯调整安排。一天傍晚,林老的眼睛突然充血,秘书和警卫员都劝他休息一下,把晚上的会议改到次日进行,林老坚决不同意,他忍受眼痛,准时赶到会场,按计划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 一九五九年,林老已年逾古稀。七月二日至八月十六日,他坚持在庐山参加了一个半月的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有时连续开会长达六个多小时。他上午参加小组讨论会,晚上看文件,中间没有请过一次假,这对一个七十四岁高龄的老人,是很不容易的。就在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林老突然发高烧,医生要他休息几天再回北京。因八月二十二日,林老要代表人大常委会出访蒙古人民共和国,他于八月十八日上午就动身回北京。在九江上船时,他高烧到近摄氏四十度。二十日回到北京时,病情并未减轻,经人大常委会和医生们的仔细研究,才说服林老,将出访的日期推迟到八月二十六日。到出访的那天,病仍未痊愈。 林老久经革命风霜,阅历丰富,学识渊博。他手不释卷,从不间断学习,坚持天天写日记,直到重病不能握笔时才终止。在他逝世的前几天,我们还发现他在医院里写的四首诗。 三 林老对自己要求很严,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记得一九四七年年底,管理员吉子云见快要过年了,他知道林老爱吃腊肉,便买回十几斤猪肉,在隔壁的窑洞里熏着。林老看见了,把管理员叫去严肃批评了一顿。他说:“全边区人民为了早日消灭敌人,积极参军参战,拿出一切物资支援前线,人民生活非常艰苦,连饭也吃不饱,我能吃饱饭就满足了,怎能单独花钱熏腊肉?”随即命令管理员把肉拿给大家改善生活。 林老进城后,先后做了两套料子衣,买了三双皮鞋,但他舍不得穿,每当参加大会和接见宾客时,才穿一下,一到家里就脱掉了。他的一件丝棉袄穿了六、七年,上面打了好几个补钉,家里要给做件新的,他总是不让做。他的住房有近十年没有修理过,管理员多次提出修理都不让修,直到一九六○年再不修就难住了,才勉强同意修理,但仍再三叮嘱尽量少花钱。房子虽然修好了,可他老人家仅仅住了五天就与世长辞了。 林老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严格,他经常谆谆教导子女要做革命的后代,好好为党、为人民工作,要力戒骄傲,平等待人,谦虚谨慎,不搞特殊化。每当子女来看望他时,要先和秘书联系好后才能相见。到了吃饭时,本可让他们上客厅吃饭,但林老却要我们带着上大食堂和工作人员一同就餐。林老的专车,从不让子女乘坐。一九四六年秋的一天,司机卢可正要出车,林老六岁的小儿子跑到车前喊道:“叔叔!让我也坐一下车吧。”但林老不同意,并对卢可说:“车是办公用的,不能让孩子们随便坐车。” 林老的小儿子入学时,喊着要买支自来水笔,林老只把自己用剩的铅笔头给他,说:用铅笔写字也是一样学习,何必要买自来水笔?有位同志将自己的一支自来水笔送给了林老的小儿子,后来当这位同志调到别处工作时,林老就买了一支自来水笔给他。 林老对毛主席十分尊重,处处关心。他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时,为毛主席购回了一辆黑色小轿车。毛主席认为林老在西安做统战工作更需要用小轿车,故把这辆车又转让给了林老。五十年代林老常到外地视察,一些单位的领导要林老题字留念,林老多是书写毛主席的教导以作留念。林老同彭老总、贺老总、叶帅、陈毅、邓子恢等同志交情很深。解放初期,彭老总、贺老总从外地来京,林老要留他们在家住宿,嘱咐我们要好好照料,热情款待。 林老对一般革命同志也十分关心。他经常鼓励我们好好学政治、学文化。他常说:学好文化是学好其他一切知识的前提,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学习政治理论和高深的科学知识就很困难。林老自己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钱,但对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却十分慷慨。一次,特地要秘书拿他的薪金,给身边工作的同志每人买了一件衬衣。 |
|
怀念林伯渠同志/中共临澧县委.—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
|
|